刊文精选

2022年第19期·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的实效性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6 13:25:34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9期

[关键词] 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民族发展思想研究”(JAS20596)

[作者简介] 刘国新(1980—),男,福建连江人,硕士,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经典诠释。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9-0021-04 [收稿日期] 2022-03-19

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家园,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让红色经典诵读为当代大学生打好精神底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推进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需要加强大学生对于红色经典的诵读。红色经典应该如何界定?通过红色经典诵读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问题是笔者思考的要点。为此,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结合当代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的现状,对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及实效性展开深入探讨。

一、红色经典诵读的理论定位

经典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坐标,它并非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历时性的思想碰撞中逐渐沉淀与突现的。经典作为一种以语言文字系统为表达形式的时代精神的载体是历史性的产物,任何一部经典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指出,“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1]。经典作为一种“历史流传物”,是历代思想家所“思”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重要的精神食粮。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一批批的优秀共产党员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精彩华章,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人光辉灿烂的精神谱系。红色经典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载体,理应被当代大学生奉为圭臬,成为大学生经典诵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红色经典弘扬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实状况,同时它所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伟大梦想。红色经典应该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著作、讴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实践,以及新时代的文艺作品等。

习近平总书记把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比作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指出大学生是青年的主体,“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整个价值取向”[2]。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是一个人在某种道德规范及思想政治观念的指引下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质,是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行为特征的总和。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否发挥积极的作用。教育实践证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对未来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历还比较匮乏,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薄弱,他们的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国家观念、民族意识也相对淡薄。要让广大青年学生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通过红色经典诵读培育与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十分重要。

德国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赋予了读者中心的地位,认为“诠释学的立场就是每个读者的立场”[3]。在伽达默尔看来,阅读是基于文本展开的“读者—作者”的对话过程。在对话中,读者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作出诠释,回答了原创作者提出来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文本意义的创生。在全球化这样一个相互比较的时代,经典阅读作为“强调回到人、回到理解和思考、回到人的自我陶冶意义上的教育,是工业化到后工业化转换的需求”[4]。红色经典是我们与那些先进人物展开对话,并从中汲取精神养分的重要媒介,一次次的诵读,就是与英雄人物的一次次相遇,就是与高尚灵魂的一次次相交,每一次重温红色经典都是一次新发现的航行。

二、红色经典诵读的逻辑依据

就大学生群体而言,红色经典诵读作为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是增强人文素养与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方式。

第一,红色经典诵读能够丰富和拓展大学生的人文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干部进修班开学典礼讲话时指出,领导干部应该读三方面的书,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以及现当代的红色经典作品。“好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要求[5]。

第二,红色经典诵读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养。通过誦读红色经典书籍,大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力量,自觉地认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实践中所积淀的精神谱系,能够自愿接受其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第三,红色经典诵读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红色经典诵读让大学生能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塑造他们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坚强品格,打好精神底色,使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就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红色经典诵读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更好地培育与践行,通过诵读这些红色经典,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

然而,受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功利主义的思想与浮躁的情绪,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已经丧失了精细阅读的能力,许多大学生已经无法静下心去阅读一本纸质的书籍。对许多大学生而言,阅读不过是专业课程考试时不得不应对的一种学习状态,大多数人对于考试大纲划定范围之外的红色经典涉猎较少,而是更乐于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娱乐化的电子书或是游戏上。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一份针对某市10余所高校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只占20%,一学期阅读量在10本以上的比例几乎为0,而在“阅读种类”选项中选择“红色经典”的只占3%。自习室是大学生首选的读书场所,在“阅读场所偏好”中有87.34%的学生选择自习室,而只有26.44%的学生选择学校图书馆。虽然有超过80%的大学生都认同经典诵读对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引导作用,但是在他们的闲暇之余仍然沉溺于手机网络,真正花在阅读书目上的时间却少得可怜。

由于红色经典诵读的匮乏,我们的历史文化及时代精神的传承在大学生群体中根基不稳,大学生与现在社会的主流思想产生了严重的脱节,一些非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却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部门更加强调红色经典诵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对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及阅读量做出相应的要求。近年来,规范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的指导性文件也开始陆续公布。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印发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经典诵读工程要“以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6],根据这个实施方案,关于大学生中华经典、红色经典“颂、读、讲”等活动也在许多地方相继展开。这些活动受到不少大学生的喜爱,并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也在一些地方掀起了一股“崇尚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但从总体上来看,红色经典诵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大学生对于红色经典诵读的实效性亟须加强。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展开,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

三、红色经典诵读的实践路径

要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的实效性,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乃至全体社会共同参与和协同建设,其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把红色经典诵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融入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让红色经典诵读在大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

(一)要精心遴选一批适合大学生诵读的红色经典书目

事实上,开卷并非总是有益,并不是所有的阅读书目都适合于大学生,一些不良书刊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并且由于大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一些红色经典难以被他们所理解,久而久之使他望而生畏,进而失去诵读红色经典的信心。一些学生不知如何选择健康读物,由于受到出版市场上一些不良读物的影响,他们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因而真正有质量的红色经典诵读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稀少。因此,要组织构建红色经典诵读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各类优质的红色经典学习资源。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遴选出一批真正适合他们的红色经典书目,如可以“选择反映领袖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作品”[7]。

(二)要将红色经典诵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将红色经典诵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首先,要加强教师关于红色经典诵、写、讲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只有增进教师对于红色经典的理解与认知水平,才能让红色经典在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素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掌握泛读、速读、精读等几种读书技巧,让他们学会从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中诠释红色经典。应当从红色经典中提取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在选材上争取做到量少质精,可以选取红色经典中的片段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三)展开丰富多样的红色经典诵读活动

虽然一些网络上的电子书也可以增进知识、开阔视野,但毕竟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因而学校应鼓励大学生进行纸质化地阅读,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下形成的,优良的校风、班风可以营造大学生诵读红色经典的氛围,激发大学生对于红色经典诵读的兴趣。因此,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文化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经典诵读比赛,建设红色经典诵、写、讲基地及红色经典诵读品牌,真正做到“活化经典、活态传播”[6]。学校图书馆应积极引进红色经典系列丛书,列出适合大学生诵读的红色经典书目,成立红色经典阅览室和红色经典诵读小组,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有效资源的基础上,创新传统经典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诵读方式,充分利用公众号、客户端、小程序等多媒体传播平台,激活和创新“互联网+”语言文化的诵读方式,引领广大师生掀起“读好书、读经典”的学习风尚。

(四)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红色经典诵读的热潮

当代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原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层面没有形成全民诵读的风尚。众所周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身心健康的成长至關重要,良好的诵读习惯其实在中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起来,这需要家庭内部的成员共同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父母在工作闲暇之余要放下手机,带动子女一同拿起书本进行诵读,诵读后通过交流以形成亲子间基于经典的对话。新闻媒体对全民诵读要多加以宣传和引导,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电视、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通过打造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掀起一股全民诵读的热潮,引领崇尚经典、热爱诵读的良好社会风气。此外,出版发行机构要积极响应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推出一批适合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红色经典丛书,在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同时,也能够开展一些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发起或联合学校发起“读好书、读经典”的系列活动。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