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9期·传统建筑与园林营造技艺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9期
章志红,朱东风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a.科研与产业合作处;b.校长办公室,江苏 常州 213147)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大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之需。营造技艺包括传统建筑与园林营造技艺,以木、土、石、砖、瓦、植物为主要材料,以家族或师徒维系技术与工艺的传承,有几千年发展史并形成独特的体系。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文化博大精深,拥有独特的技艺手法与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谱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为何要研究营造技艺人才培养体系
传统建筑与园林营造技艺既包含自然科学技术技能,又包含人文艺术,具有技术和艺术综合性。国家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2017年江苏省住建厅出台了《关于推进江苏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传承工程的实施意见》,对江苏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保护和传承发挥了重大作用。国内关于营造技艺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少,知网检索自2016 年始有报道。李小燕认为在现代建造技术体系迅速发展冲击下,传统营造技艺日渐式微,面临着传统工匠队伍老化、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王翔等人认为,在当前传统园林营造技艺面临传承困境的状况下,应从组织抢救性记录、培育高水平匠师队伍、建立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申报非遗传承人、挂牌匠师和优秀工匠工作室、加强学术交流、培育传统营造技艺人才等方面进行改革。赵茂锦提出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进行“双线四段、筑园塑人”,培养德技兼修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国内针对营造技艺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且零星,更少有对人才培养体系系统性研究的报道,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对技艺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当下,研究传统建筑与园林营造技艺人才培养体系非常必要。
二、如何构建高质量的营造技艺人才培养体系
(一)建设营造技艺类专业集群,构建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最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是英国生态学家亚瑟·乔治·坦斯利爵士(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其在前人及本人对森林动态研究的基础上,于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概念,强调“有机体与环境不可侵害的观点”,认为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生态系统由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态因子组成。
近年来,管理情境下的“生态系统”逐渐成为中小企业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大型企业实现全球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获取区域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工具。相关行业内已出现很多由新创企业主导牵头构建的生态系统,如大疆作为创新科技型企业,积极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无人机生态系统。教育也是一种生态系统,职业教育因技术知识的内容独立性、来源多样性和形成复杂性的学理基础,决定了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独特的生态特征和“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职业本位的课程体系等独有的生态因子。
传统建筑与园林产业包括传统建筑、园林等的设计、营造、维护与管理等职业岗位群。以系统论思想对营造技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顶层设计,通过社会调研分析人才链与产业链关系、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等,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以风景园林设计、园林技术、古建筑工程技术为支撑构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群,涵盖传统建筑与园林营造的设计、营造、维护与管理等领域。在建设过程中以营造技艺“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导因子进行探索,并重视传统营造技艺科学研究与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协同,构建正向互促、开放协同的营造技艺人才培养生态系统(见图1)。
图1 传统建筑与园林营造技艺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二)政行校企研协同育人,构建“四进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1.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课程对接职业岗位能力。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履行使命的核心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确保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是关键。课程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等方面。在实践中课程建设面向园林、古建职业岗位群,打破学科体系的组织逻辑框架,转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开设“中外园林史”“江南古建筑考察”“江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中国古典园林鉴赏”“江南古建筑考察”“古建筑木作”“古建筑油漆彩绘作”等课程,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面向园林古建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过程为主导,以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为主体,根据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在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下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构建底层基础、中层侧重、高层互选的“文技并举、三阶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校企合作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
2.能工巧匠进课堂,校内师资对接企业师傅。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专业认同感,塑造工匠精神,引进古建筑朱光亚、盆景艺术王永康、泥塑徐华良、木雕姜国圣、大木作顾春华、艺术插花李昌贤和张征等古建园林大师、能工巧匠进课堂授课,将古建园林营造理念、技艺、传承与发展趋势等零距离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对专业群内教师实行“师师对接”,即校内教师对接企业具有某种特长(技艺)师傅,利用课余或假期深入企业,向师傅们虚心请教技艺,共同探讨生产工艺,提高“双师”素质,建立“能工巧匠进校园,师师对接共提高”机制。
3.技能大师工作室进专业,实训内容对接生产一线真实项目。建设了王永康、顾春华、徐华良、姜国圣五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行业大师及其团队的领军作用,将新理念、新技术、新要求融入“盆景与艺术插花”“古建筑木作”“古建筑泥塑”等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实训的内容完全对接企业生产一线真实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技能大师为引领,在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具有传承性质的工匠精神。
4.平台中心进学校,研发内容对接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学校与江苏省建筑文化研究会、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常州市文物保护研究院等单位共建了江苏省传统营造工程技术中心,与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园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江苏省低碳建材与城乡生态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级科技平台,及时将《园林行业职业技能标准》(CJJ/T237-2016)、《申遗背景下焦溪古镇传统建筑大木作营造技艺与可持续传承研究》等系列研究和创新成果融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立体化,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增值评价体系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作为评价教学效能高低的发展性评价工具,增值评价是破除“五唯论”顽瘴痼疾、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主体协同评价,从学生发展理论出发,注重基础、强调目标、关注过程、考核结果,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道德品质、学业成绩与个性发展的增值程度和就业质量,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运用,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增值评价体系。
三、实践成效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6.16%,工作满意度为94.33%,在近3年省级以上传统木工、艺术插花等技能大赛中,获得20多个奖项。专业建设内涵得到极大提升,“江苏省低碳建材与城乡生态工程研究中心”获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江苏省传统营造工程技术中心”获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园林工程技术教学团队”获2021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立项,专业师资团队成功申报了多个省部级课题,其中《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礼制建筑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基于文化传承的传统建筑与园林营造技艺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获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编制了省级优秀企业工法,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接了多个横向技术服务合同。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江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共有专任教师69.06万人 2023/9/11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录用通知书——杨和财,安鲁,李甲贵, 202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