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9期·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逻辑探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3/9/11 13:09:51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9期

杨 诺

(新疆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主题班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最常见、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形式,要切实承担起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就是要围绕全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核心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可操作化主题班会“金课”标准促进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

一、价值逻辑: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的现实意义

主题班会是高校在育人育才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有效形式,加强主题班会“金课”建设对提升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挥高校主题班会育人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主题班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以明确的“主题”热点或关注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痛点”,既关注现实又引领未来,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中融入“正确政治方向”的价值引领。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最有说服力的观点和实例充实到主题班会学习中,满足学生多元化、多方位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好思想价值、生活学习、身心发展、社会实践等现实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现实关切、理论思考转化为稳定的思想认知、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挥高校主题班会育人功能。

(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根据新时代不同学科需求和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高校主题班会也要研究学生成长需要和期待,以“两阶一度”标准有效开展主题班会,如对于新生侧重校纪校规教育、安全稳定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引导教育等;对于中年级学生侧重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诚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对于毕业年级学生侧重法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以主题班会日常化的“小”衔接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大”,通过多样化的主题班会形式搭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实现学生有意识地从知行到践行,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实践证明,高校主题班会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有效形式,其“传道”任务就是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有效完成“传道”任务就必须打造主题班会“金课”,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所在,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95后、00后互联网“原住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较多,容易受多样意识形态影响产生困惑和迷茫。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就是坚持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环节,以“两阶一度”的金课标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力求使育人效果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当中,让学生以理想信念为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成长为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认知逻辑: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的标准

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对高校主题班会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思路和高要求,为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标准”。

(一)高阶性: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金课”高阶性标准要求,主题班会“金课”建设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搬运”层面,而要在坚持“思想引领”的方向性原则下,引导学生透过最新的社会现象深刻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价值冲突,在教育学习中澄清是非,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通过多种形式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进一步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宏观上为国家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为学生解答好“怎样理解人生、怎样走人生之路、怎样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二)创新性:将“理论话语”转化为“时代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时期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政治社会生态、社会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95后、00后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受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的局限,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在面对复杂的现象和问题时难免产生困惑。根据“金课”创新性标准要求,高校主题班会要坚持以“时代话语”为导向,切准学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成果三个方面形成创新链,提升主题班会的亲和力、感染力,将“理论话语”转化为“时代话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如在主题班会开展的形式设计上,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点、专业特色、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志愿服务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优化图、文、声、像等元素的组合,使主题班会教育鲜活起来,推动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推动“理论化”走向“时代化”。

(三)挑战度:提升师生双向互动的获得感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规律,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基本因素:班主任和学生。一方面,班主任是“主题”的传递者,是学生自我教育积极性的激发者,在主题班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影响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效果的主体,在主题班会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当前高校主题班会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因此,主题班会“金课”挑战度标准就体现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即班主任和学生都要花费精力和情感准备、思考、交流、互动,增强主题班会教育的获得感。如对班主任来讲,高校班主任多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等教师兼任,对主题班会的宏观把握与微观理解上必然会出现差异,最终使得主题班会效果参差不齐。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和价值观的“传承者”,就要善于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明白直观的语言把道理讲清讲透,高质量完成主题班会育人目标;对学生来说,新媒体的应运而生极易使学生将感官层面的“耳熟能详”误认为是价值层面的“理解认同”,若主题班会效果不理想,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地对主题班会产生抵触,而选择利用这段时间去做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怎样去透过最新的社会现象深刻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价值冲突,挖掘其中蕴藏的深厚理论,并将理论中所体现的主流价值转化为实际行动,都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实现学思悟、知信行相统一。

三、实践逻辑: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的实现路径

建设主题班会“金课”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共同发力,推进主题班会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一)宏观层面:完善育人机制

要发挥好主题班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高质量育人作用,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搭建主题班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纵向实现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的联动,最大限度发挥示范效应,横向实现学科背景相近的学院加深相互交流与合作,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联合”教育,提升学科整体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优化线上主题班会教育宣传平台,拓宽主题班会线上教育学习交流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处、随手学习,通过学习积分制、礼物兑换制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分享交流汲取能量,提高育人实效。同时不断完善主题班会教育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健全的、多元化的主题班会管理制度、培训制度、监督反馈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保障主题班会育人效果,如以年级辅导员带动本年级班主任主题班会“金课”培训或观摩、将班主任工作纳入人事考核和职称评定中、将学生表现及成果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进而推进主题班会育人“活力”。

(二)中观层面:凝聚各方力量

主题班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行走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有效推进有赖于各学院的通力配合。各学院要结合学科特点发挥“互联网+主题班会”的优势,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主题班会鲜活起来,增强主题班会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如借助“学习通”“雨课堂”等课堂交互教学系统中海量的学习资源、电子案例,丰富教育内容,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号、微班会等平台和形式加强教育宣传和互动,使主题班会从“填鸭式”灌输向师生“对话式”转变,实现可观、可感、可参与等多元化学习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如通过开展红色筑梦之旅、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训等,将立德树人工作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的优势,如注重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以学生喜爱的科技创新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主题班会教育载体,结合重大纪念日延伸主题班会教育空间,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的“活力”带动主题班会育人的感染力,为学生奋斗在新时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微观层面:师生共作“熵减”

“熵增定律”是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定律,即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正如“熵增定律”所示: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主题班会亦是如此,一旦师生投入“能量”减少,且缺乏外力监督,“熵”就会增大,教育效果就会减弱。相反,要想育人效果增强,就要师生共作“熵减”。一方面,搞好搞活主题班会,需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激发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提升班主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不断增强班主任自身理论功底和育人水平,加大知识经验、人格魅力、新媒体技术应用等对主题班会的“能量投入”,保障主题班会的吸引力,把“主题”讲清楚、讲透彻,促进主流价值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完成班主任的“熵减”投入,实现育人目标。另一方面,主题班会教育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管理的过程,要成为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到学思悟、知信行相统一,都需要学生亲身投入“能量”做“熵减”,实现教育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管理,把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光有“爱国之志”,更要有“爱国之行”。

加强新时代高校主题班会“金课”建设可以推进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挥高校主题班会育人优势,进一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