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8期·“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6 13:22:56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8期

易晓华 张勇 刘新 杨建明 侯丽霞

[关键词] 一流专业建设;生物化学;思政元素;立德树人

[基金项目] 2019—2022年校级专业建设重点项目“新时代农科一流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应用”(XJY2019034);2000—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生物化学’浸思政,探讨德育专课路”(XJY2020001);2021—2023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耕读教育背景下‘五育、五位、五度’合一生物科学专业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Z2021072)

[作者简介] 易晓华(1972—),女,四川垫江人,博士,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生物科学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8-0169-04 [收稿日期] 2021-08-16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9个坚持”“9个要求”的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的基本遵循和方向[1]。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强调课程的教育性,即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新格局,为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奠定基础。有鉴于此,高校应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这一育人大格局,关键在于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方向;核心在于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调前行;在继续巩固思政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推动课程思政广覆盖,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各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

目前,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重知识、轻思想教育的现象。本科教育多强调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但对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前途压力、就业压力等诸多问题关注较少,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心理等方面关注较少。因此,把德育教育和知識能力创新教育并重,是当前本科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麦可思2019青岛农业大学学生成长评价报告(2018—2019学年)》中汇总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成长评价报告(详见表1),可以看出:我校生科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亟待在德育、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及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加强和提高。而要补上这块短板,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校生物化学专业于2019年获批一流专业建设点,而“生物化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农学及林学等本专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2],是生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开展“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能够为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德育素养、个人品格提供良好的“立德”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动力,促进其对专业知识的消化吸收,提供优质的“树人”思想氛围。同时也对生物类专业的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起到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为将来实现“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一、聚焦关键问题,深入思考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我们从修订与德育培养目标一致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创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创新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建“学—思—知—行”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和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1.改进教学大纲,融入思政元素,重构教学设计。根据《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我省高校德育内容包括以下六项: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创新创造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与课程德育目标相吻合的教学大纲,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围绕这六项德育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3]。(详见表2)。

2.梳理知识脉络,挖掘思政元素,建设思政案例库。深度挖掘“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从每个知识点中挖掘我国科学家智慧,以及在理论上的创新和在实践应用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主人翁责任感;(2)结合人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从专业知识角度阐明道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维;(3)从价值层面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构建以“道与德、现象与本质、学与思、知与行”等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内容,撰写课程思政案例,建设案例库。

3.立足生化知识,浸润课程思政思想,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梳理与发掘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一是发掘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二是对知识理论的研究发现和研究进展进行重新梳理与选择。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研究,采用问题导入、案例熏陶、故事激励、启发引导和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使德育思想浸润学生心田。

4.以思政元素为基础,构建“学—思—知—行”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在梳理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和完善思政元素在理论和实践课程中的应用,补短板,将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将教师的育德意识、育德能力培养与实践结合以实现价值引领,同时和学生的增学养、正三观、践理道的行动体现结合在一起,构建“学—思—知—行”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二、“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现的路径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并非易事,要保证专业内容讲授的高度、深度、宽度、广度、强度和力度不打折扣,并且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赋予专业内容新的价值内涵。

1.加強教师队伍建设,多方法多途径教改。发挥课题组成员的优势作用,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上好专业课程思政。(1)修“育德意识”,集体备课出智慧。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上好课程思政要做到“四个相统一”[4],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必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练好“五术”,做“四有”好教师[5]。教师要先具备育德意识,育德能力,才能在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有助于多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2)学“经典做法”,外出交流扩视野。教师应该加强师德师范修养,自主学习,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关心国家的发展,这样教师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走出去与外校教师交流经验和经典做法,吸取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调整改进自己的教改思路,有助于教师快速成长。(3)汇“知识亮点”,多元方法促教改。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学生认知规律,知识体系构建方法,探寻多种新型的教学载体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常用的通信软件(如微信、QQ等)尝试、参与和探索各种形式的在线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形式多样化[6,7]。提升教学水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挖掘梳理思政元素,改革教法助学程。“生物化学”课程主要采用以下五种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1)问题导入法。从生活中蕴含的生物化学相关科学问题入手,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资源和问题,主要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过程和讨论等途径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最终目标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内容等浸润到课程内容中。(2)案例熏陶法[8]。讲维生素与辅酶时,列举坏血病的治疗故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促进学生辩证分析,逻辑判断;引导学生感受研究者不畏艰难、持之以恒、潜心研究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全程育人的目标。(3)故事激励法。深入挖掘生物化学主要知识点背后的研究故事,学习科学家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是一种职业道德文化和价值取向。(4)启发引导法。在讲授氮素循环时,列举农药、化肥施用实例,不仅教授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还从整个生态环境角度考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等,引导学生从道德层面思考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能够从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项目驱动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科研的严谨性、合作性、探索性等规律,在教学中传递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从“生物化学”课程育人标准的制定到教学大纲的修改,对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创建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课程育人体系,是对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的积极探索,是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做法的思考,可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提供新设计、新方案,为课程育人助力“三全育人”奠定基础。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