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1期·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路径探究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1期
[关键词] 高校;少数民族;就业价值取向;引导路径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项目“青年教师科研启动”(CF210331219477)
[作者简介] 塞依丁·海米提(1994—),男(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硕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团学和就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1-0029-04 [收稿日期] 2021-08-27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大计,因此国家把促进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推动[1]。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就读后,其就业价值取向受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教育水平差异等因素影响,既呈现个性突出、积极性强、务实肯干等优势,也呈现出观念保守、意向单一、缺乏规划等突出问题。上海高校数量众多,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因此探究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路径和策略,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
本研究以线上问卷的形式对上海某几所高校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研,覆盖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社科等不同学科的预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40份。在毕业去向意愿中选择就业、国内升学、出国留学、创业、其他类占比分别为51.82%、31.10%、7.93%、7.32%、1.83%,近70%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以下特征。
一、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征
(一)择业考虑因素
影响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的最重要因素是薪资收入,占比28.27%;其次是稳定程度,占比16.96%;工作环境、发展空间、个人兴趣、工作城市等因素分别占比13.10%、13.10%、11.90%、11.31%;工作强度、单位知名度、专业特长等因素的占比均低于3%,分别为2.98%、1.19%、1.19%(见表1)。由此可见,在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大多数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基于高薪资收入的基础上首要考虑的是稳定程度,可以在工作地域、环境、自身发展和个人兴趣等因素上做出让步,趋向于追求稳定性高的高薪资收入。
(二)对未来工作地域及单位性质的期望
35.36%的调查对象对未来工作地域的期望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33.15%的调查对象是省会大城市,合计68.51%的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趋向于选择先天优势较强,有经济、金融、教育、医疗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大城市(见表2)。在对未来工作单位性质的期望中,国有企业、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占比分别为37.96%和31.48%,选择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自行创业、互联网新兴企业的比例分别为15.74%、5.56%、5.56%、3.70%(见表3)。综上分析可知,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优先选择国有企业、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这类相对稳定、保障性强的工作单位,同时呈现出青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发达大城市,就业区域趋于城市化的特点。
(三)对所学专业及工作意义的理解
5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不会因为专业对口而选择未来的工作,30%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未来从事的工作会有帮助,13.33%的学生认为未来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对口,还有6.67%的学生认为专业与未来工作毫无关联。将工作理解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方式、获取报酬的手段、实现个人自由的工具、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的学生分别为27.72%、24.09%、16.83%、15.18%,其次是比例均低于15%的人生必经阶段、体验生活、其他等。由此可知,半数以上的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能会为实现人生理想和获取期望报酬而选择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四)找工作时的妥协接受率
被调查学生在找工作时,在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单位性质、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妥协接受率分别为67.49%、81.66%、85%、73.34%、73.33%,薪资待遇方面的妥协接受率最低,其次是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原因可能是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薪资是劳动力市场上最直接的个人价值体现,且大多数学生更看重现代的高生活成本等现实问题。
二、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一)遇到的就业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及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与之相应增加且不可忽视的是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难题。被调查对象中28.01%的学生认为就业大环境是他们遇到的最大就业难题,21.99%的学生认为专业限制是他们遇到的最大就业难题,共计46.81%的学生认为学业成绩、实习经历、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等因素是导致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
(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自2020年初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经济和就业市场供需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本就不乐观的少数民族就业形势面临巨大挑战。这种短期内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波动,使28.63%的被调查学生感到择业应首先考虑工作的稳定性,27.31%的学生感到工作机会减少、就业压力增大,21.59%的學生更为考虑工作的薪资水平,11.45%的学生考虑回生源地工作。可见新冠肺炎疫情这种不确定因素给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包括求职心态、薪资水平、就业心理压力、意向就业地域等,这可能是导致31.10%的被调查学生意向国内升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希望得到的就业帮助
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既和教育基础薄弱、综合竞争力不强、缺乏职业规划等自身因素有关,又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的专业培养、部分社会用人企业的偏见等外在因素有关。突破或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难题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被调查学生中希望在提供实习机会、求职面试辅导、简历制作指导、公务员考试培训、四六级英语培训、就业政策宣讲、考研辅导、学业帮扶等方面得到帮助的学生分别占20.48%、15.36%、13.31%、12.29%、11.60%、9.22%、8.19%、6.14%,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三、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路径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盲目追求薪资待遇、观念保守、意向单一,普遍将国有企业、政府机关这类工作岗位视为优先选择,且可以为了获取期望报酬而在自身发展和个人兴趣等方面做出妥协,缺乏专业职业规划,意向就业区域趋于城市化,不愿扎根基层等特点。因此,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工作中担负着补偏救弊的现实重任,应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端正就业价值观念,解决在内地城市发展和就业的阻力。
本研究针对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路径的思考如下:在指导思想上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各个环节,把助力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一)加强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
从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或预科阶段开始,将自身职业规划纳入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开展职业兴趣测试,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做好自己的未来规划,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找出自身差距和不足,不断进行调整,优化职业规划路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教育,通过组建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制定贯穿教学和实践全过程的就业指导课程[3]。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信念,为实现个人价值指明职业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促使学生立志为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扎根基层,服务西部。
(二)助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上海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源分为两类:一是“新疆内地高中班”,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在沿海发达城市的高中就读;二是“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生”,基础相对薄弱,但总体的培养质量在逐年提高。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定要从培养提升其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入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学业帮扶。对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情况进行摸底分类,成立学习互助小组,通过激励措施,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精准帮扶,实行“一生一策”的就业政策
充分调研所在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制定精准服务体系,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管理信息化机制,实行“一生一策”就业政策[4]。辅导员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以及对学生的日常观察,交流了解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实际情况,建立“一生一策”就业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业进展、实习情况、面试经历、求职技能等,综合预判其就业成功率,以便后续精准推送就业信息,为实施就业帮扶积累信息,真正做到“一生一策”。
(四)打通多种形式的实习、就业通道
由于生活区域的限制,部分用人单位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深入了解[5],因此学校需要在校级层面重视实践环节的完善,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实习途径,并组织规范化的师资队伍进行个性化辅导,跟进学生的实习进展。实习经历会直接推动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推学校的就业工作。
(五)组织政策性的专场招聘会
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制定和完善保障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招聘政策,邀请有少数民族招聘需求或者少数民族生源地的用人单位在毕业季集中开展少数民族毕业生招聘会专场,并要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严格落实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就业[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11期·GIS算法课程实习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2022/6/17
- 下一篇:2022年第11期·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