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2期·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高校通识课程美育评价体系构建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2期
李妍 董永峰 齐巧玲 张军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通识课程美育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河北工大〔2022〕16号)
[作者简介] 李 妍(1983—),女,天津人,硕士,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本科教学管理研究;董永峰(1977—),男,河北定州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智能信息计算研究;张 军(1978—),男,河北张家口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2-0001-04 [收稿日期] 2022-01-17
一、美育教育目的
(一)美育教育意义
美育第一次被系统地阐述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1793年发表的《美育书简》中[1],这被学界一致认为是美育学科诞生的标志。20世纪初,美学大师王国维将席勒的美育思想引入我国,他主张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并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四育并举[2]。蔡元培也是美育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之一,他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人人都有高尚的情操,这取决于人的感情驱动力。要化不足为强劲则需要情感的陶冶,陶冶的工具为审美对象,陶冶的作用就是美育[3]。
强化高校美育评价体系的建设是全面提升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重要保障。高校美育教育旨在给予学生美的感受、教会学生美的规律,主要以各种美的具体形态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完善学生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创造美,最终陶冶高尚情操,形成健康完美人格,引导他们在专业领域中积极应用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审美观。
(二)美育教育内容
杨春鼎、章新建在《美育概论》一书中提出高校美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系统、科学地学习美学理论;二是评鉴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三是根据各个专业特点,进行职业美育[4]。王旭晓在《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中从美育目标出发,认为大学美育的内容包括三大方面:一是美学知识(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美育学等);二是审美鉴赏;三是审美技巧[5]。综合现有研究,笔者认为高校的美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的审美鉴赏及审美技巧;三是结合各学科及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识教育课程是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对不同的学科均有所认识,以达到可以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高校通识课程本质是一种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综合培养,是对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对自由和人文传统的继承[6]。高校通识课程的本质恰好与美育教育的性质相契合,所以高校通识课程中的美育教育可以助力学生拓宽视野,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創造美,进而塑造完美人格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识课程中的美育教育也是高校实现美育教育目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美育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如何保证美育教育的效果呢?美育教育的评价便是最重要的环节,但目前来看,美育教育评价在多数高校美育工作中未受到足够重视,多数高校对于美育教育仅停留在美育教育内容建设上,很少涉及美育评价体系建设;美育教育评价方式单一落后,目前已有的美育教育评价体系多数都是简单的赋值打分和调查问卷,很难体现美育教育对学生审美追求和素质提升的改变;美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美育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建立基于教学、管理、文化建设、监督反馈等融于一体的长效机制,多数高校对于这些基本流于形式。以上这些严重制约了高校美育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及美育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
山西工商学院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美育工作,探讨美育工作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并根据学院自身美育工作进程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一个美育工作“阵地”(包括学校平台、教师讲台和学生舞台),保障美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构建了一套由社会、高校、教师和学生构成的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从思想认识评价、条件建设评价、活动组织评价、活动效果评价等四个方面分阶段、递进式的美育工作评价体系[7]。咸国军提出,当前高校美育评价体系并不健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引领,通过构建校内自评与校外他评的评价体系、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大数据评价技术等举措进行应对和完善,进一步强化高校美育育人功能[8]。
三、高校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的作用
教学评价是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活动的质量价值进行科学判定的动态过程[9]。这种判定的过程是动态的价值判定过程。高校美育教育评价是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美育工作的反馈和分析,也是监督和考核。对高校通识课程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美育评价,有助于提升高校美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高校美育育人功能,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通识课程美育评价体系的建立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过程管理制度化。通识课程美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任课教师合理改进并有效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当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合理调整学习进度、明确学习目标,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过程。二是评价标准合理化。什么是高质量的通识美育课程?达到什么标准才算高质量通识美育课程?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体系正是试图对此问题进行回答,可以帮助建立科学有效高质量的通识课程美育教学评价标准,为通识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三是美育效果加强化。本文可以充实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理论,建立科学合理的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体系,促进通识课程美育教育研究,推动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励机制、规范的教学行为约束机制、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促进美育教学效果提升。5CC7151E-9E9B-41D4-97C3-A6DB1721BA57
四、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通识课程美育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之间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其核心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能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原则下,结合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能力获得、课程目标等完成进行评价,并为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的合理性评价提供持续有效的数据支撑。
本文在工程教育认证框架下,以工程教育认证三大理念为指导,对高校通识课程的美育教育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方法、评价结果分析及反馈、持续改进等环节进行探索,最终建立高校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体系,为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一)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通识课程美育评价体系的技术路线
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体系主要解决“评价什么”和“怎么评价”的问题,首先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体系,基于产出导向,根据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确定课程目标,结合高校通识课程美育教育的特点确定评价目标,试图全面阐述评价的要求并体现教学改进的方向;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确定评价内容,根据不同评价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评价指标;基于持续改进确定评价结果的使用,及时反馈以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及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的实现,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二)具体研究内容
1.确定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评价活动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整个评价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体系的评价目的主要分几个方面:一是了解通识课程美育教育的教学活动情况及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改进整体教学过程,最终提升教学质量,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二是试图建设高质量的美育教育通识课程,为通识课程美育教育建设提供参考标准;三是为高校的美育工作建设提供资料。
通识课程美育教育目标主要分成三个层次:(1)传授美学基本原理和一切美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2)促进审美素养,形成审美活动经验,进而体验专业领域的美;(3)可以自主发现美创造美,最终形成完美人格。通识课程可以在评价总目标下设定多个子目标,子目标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布展开,以最终实现学生审美发展形成完美人格为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目标树。子目标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布展开,其预期效果的总和即为评价总目标。
2.确定评价内容。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识课程美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是培养具备审美知识,可以创造美的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主要的评价内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审美素养表现等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辅导员、班导师、家长等可以依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创造美能力的改变等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采用一定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加以组织实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因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是主要的评价内容。教学内容旨在达成课程目标,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知识点、知识结构等三方面。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活动方式,评价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科学性,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层次水平和学生自身特点进行选择;二是最佳性,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实现用最少的教育成本完成教学内容并实现教学目标;三是艺术性,教师在科学性、最佳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并加入创新元素,更加生动形象、创新灵活地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3.选择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要选择多样的评价方法。为到达提升通识课程美育教育效果、准确对评价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的目的,本评价体系采用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有效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定量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可测量的数据等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客观地对评价客体做出的价值判断。定性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评价客体的各种状态、过程表现等给出持续的价值判断。美育教育的评价更强调课程学习对学生态度的改变过程,因此定性评价在美育教育评价中被更多使用。
内部评价是被评价人按照评价标准做出的自我评价,内部评价有利于自我反省并及时做出改进调整,但内部评价往往主观性较强,有效性稍差;外部评价是被评价人之外的人按照评价标准做出的评价,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有效。
形成性评价是对正在进行的教学环节的实时监控,以便为教学活动各环节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终结性评价是对教学实施的达成情况做出的恰当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
本文依据“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初步构建了科学合理的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了对通识课程美育教育效果的有效评价,为通识教育课程美育建设提供了标准参考。但完整的通识课程美育教育评价体系需要强大的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既包括制度保障又包括师资保障,还包括其他的资源保障等,而普通任课教师在这方面难以提供支持,希望高校管理部门可以认真落实各项保障举措,充分发挥主體责任,为高校美育教育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22期·面向大类培养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2022/7/11
- 下一篇:2022年第22期·生产实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202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