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3期·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3期
陈欢
[关键词] 柔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3-0185-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关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如今,00后大学生成为高校的新生力量,他们具有思想活跃、朝气蓬勃、主体意识强、自信张扬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仅以传统的制度约束和纪律监督、惩罚处分为手段的刚性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需要。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思想有着诸多契合之处。柔性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等柔性因素,更加符合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多元化社会的需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方法,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柔性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柔性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现代西方经济管理领域中的一个概念,是以现代企业为根据地而复兴、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并在与传统刚性理论的比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遍认可,被誉为管理学的“一场革命”。国内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学家郑其绪先生对其进行了通俗易懂的定义,指出“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自觉的行动”[2](P19)。具体来说,柔性管理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人本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56)。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即强调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在柔性管理过程中,非常注重从人的心理出发,摒弃了刚性管理中的强制性方式,强调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平等关系,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给予员工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心,采用教育、激励、暗示等非强硬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2.灵活性。灵活性是柔性管理在运行机制上一大显著特征,是指其在管理过程中应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做到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与时俱进,相对于仅仅依靠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更能准确迅速应对各种变化。
3.内驱性。著名英国教育思想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过,“管理的真正目的是实现人的自我管理”[4](P52)。内驱力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為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在动力,柔性管理不是依靠权利影响和规章制度限制惩罚,而是非常注重员工的心理过程,通过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将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目标相统一,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产生一种自觉的行为,并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4.激励性。在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将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大致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类,其中保健因素指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而那些能满足员工高层次需要,会产生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属于激励因素。柔性管理非常注重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强调通过积极的心理引导和情感激励,从深层次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进而挖掘自身潜能,实现组织目标。
二、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一)柔性管理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性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情感的培养,这往往与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一个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是“以人性为前提,以情感为纽带,以‘自我实现的人性假设为出发点”的教育,柔性管理理论认为人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即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管理和自身价值的实现。通过将柔性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融入,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摆脱各种外在强制性的约束,使教育回到本真状态,更加关注需求、关注情感、关注发展,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实现个人价值,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柔性管理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期望通过优化方法途径等,花费最少的时间精力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开展过程“难”、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传统的教育活动忽视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地位。而柔性管理虽然注重管理,但更多的是从被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注重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柔性管理教育模式,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情感激励、模糊评价、环境熏陶等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转变学习观念,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力行、提升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5542B789-6D74-4E83-B94C-CAA3D835C054
(三)柔性管理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00后大学生身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加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拥有更加丰富的视野环境,能够更多地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较之以往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具有思想活跃、朝气时尚、自信张扬、好奇心强等特点。另一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因为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学习生活方式的差异,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些也对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使高校教师站在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去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关注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四)柔性管理更加符合多元化社会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知识更迭周期缩短,知识门类激增,新知识层出不穷。同时,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手机、笔记本电脑、PAD等灵巧轻便的移动设备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络获取海量信息,学校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这极大地颠覆了传统教育理念。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社会呈现出多样的发展态势,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触手可及的海量信息中,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也空前活跃、此起彼伏、竞相发声,再加上西方“和平演变”政策从未停歇,这对当今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和困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柔性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多元化社会中学生不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三观”。
三、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一)树立柔性管理意识,突出人本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是柔性管理的核心理念,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柔性管理,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尊重学生的人性出发,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理念。柔性化管理提倡民主和平等,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意識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最终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其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教育的魅力追求,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疑惑,多听取学生对教育方式的意见建议,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另外,柔性管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善于求同存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只会重复学校或教师的意见,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背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得到了迅速提升,自主意识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要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但也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个性和特长的培养、潜能的挖掘,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优化管理评价方法,构建柔性化的激励机制
教育的艺术在于通过激励鼓舞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动力。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考核”,经常采用硬性指标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单一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打击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柔性管理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柔性化的评价体系,将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更加注重运用柔性管理中肯定重于否定的激励机制,善于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总是希望个人的表现得到承认和认可。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经常性赞扬,帮助他们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激励受教育者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三)刚柔并济,促进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有机结合
如果说刚性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骨架”,那么柔性管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血肉”[5]。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是相互依存和辩证、互补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柔性管理并不是完全摒弃刚性管理,而是通过相互补充做到刚柔并济,恰到好处,从而实现最好的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如果只是单纯运用刚性管理,容易造成教育模式的僵化、死板,忽视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使学生产生排斥厌倦心理。如果单纯运用柔性管理,则会使教学管理缺少规则的约束,缺少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容易造成混乱和无序,使得学生自由散漫、无拘无束。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唯有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进行灵活选择,既要运用规则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又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柔性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营造柔性化环境,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
马克思认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6](P167);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所好的大学连墙壁也会说话”[7](P158)。高校校园文化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外部环境,同时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柔性管理强调管理者应塑造轻松、愉快、合作共赢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管理者通过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营造公认的组织文化,让所有团队人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5]。通过在高校校园管理建设中引入柔性管理方式,将校园环境构建成为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育人氛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5542B789-6D74-4E83-B94C-CAA3D835C054
结语
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柔性管理,不仅符合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且能够更加适应当今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征,更好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柔性管理意识,借鉴柔性管理的优点和长处,优化管理评价方法,通过激励地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并把刚性化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便更好地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13期·海南省中职学生升学意向调研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6/15
- 下一篇:2022年第13期·新时代智慧型医学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202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