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大学生认同感探析
魏兆和
摘要:随着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运用不断普及,如何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过程中,借力新媒体,融入现实性和理想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认同结合起来研究,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教育需要把握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思想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2-0212-02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路径与大学生思想认同
1.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主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大学生从情感和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自觉做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起来;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寓于民族复兴之中,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和提升人生价值;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大学生从实际具体行为入手,着力培养个人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2.校园文化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主阵地。校园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到大学生信念、意识、情感中,造就大学生独特的品格和气质。在教学、学生党建和社团活动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开展专业兴趣小组、职业技能大赛、红歌会、“感动校园人物”校园评选等,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文艺、体育、社团活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
3.社会实践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主战线。当前,全国各所高校均强调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为抓手,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深入实践基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人民,从而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理解黨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切实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和理解。大学生也通过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好地服务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4.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认同。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进程中使大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责无旁贷。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状况,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重要体现。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大学生认同的问题呈现
1.多彩的网络世界挑战单调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使学生接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单项灌输法”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单向传递而忽视了价值认同这一终极目标,所以单项灌输法无法调动大学生主体意识来建构认同,只能试图以“填鸭式”的规训促使学生接受和认同那些价值,但大学生是一群具有理性、善于反思和具有怀疑精神的人,这对高校的单线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带来一定挑战。
2.多元价值冲突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理念。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始终是在一定的价值背景下进行的,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多元的思想和多样的价值选择已成为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3.急功近利心理造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浮躁态度。“娱乐至上”的生活态度让大学生不愿意深入思考认真学习到底值不值得,部分大学生开始放弃其价值判断、放弃思考本身,一味追求“娱乐至死”。而在面对“郭美美”事件以及天津的“彭宇”案、西安的“药家鑫”案件时候,他们时刻担心被社会现实欺骗。这些现象促使青年学生的价值选择更多地关注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不惜荒废学业为代价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行为,这也为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带来一定影响。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提高大学生认同的有效途径
1.借力新媒体,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路径,在认知中掌握。首先,增强教师的媒介素养,转变教育观念。高校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应注重将新媒体技术融入课程,指导学生创建复杂的自媒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动漫、编剧、音乐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进而转化他们的自觉性行为和价值标准。
其次,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新媒体平台,优化教育内容。笔者深刻感受到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和观念的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应充分利用微视频、动画、文字、图片等新媒体技术,制作出生动活泼的、大学生乐于接受和观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教育内容。
2.尊重差异,日常行为规范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情感中认同。首先,尊重大学生的认同差异,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有效性。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年级、专业、政治面貌等因素,分层分类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可和接受。其次,从情感入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有效性。依托新媒体和自媒体,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完善和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中。避免空洞说教,根据大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等特点,大量运用隐性教育、自媒体互动交流等方法,通过倾注真情摆事实、讲道理,使之于无形之中开启心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门。同时紧紧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总目标,积极鼓励他们担当社会角色,在现实社会参与中将价值认知、评价、选择等活动有机统一,引导他们实现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遵循到最终的自觉践行。
3.融入现实性和理想性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信仰中接受。首先,以时代精神为当下大学生现实精神的需求导向,时代精神来源于对现实,同时对现实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在理想和现实两者之间,当我们肯定现实时,必须以冷静和批判的态度对现实,要以理想来对现实加以对照,通过此方法,进一步提升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意识的主流,就要体现时代精神,对现实予以直接地关怀,这样才能深入人心。因此,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教育应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与解决其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有机结合。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的社会活动提供了价值方向,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共同理想引导大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努力,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价值追求。要实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不渝的认同,急需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的形成过程是对一种理论由认知到相信再到确信最后将该理论作为最高指导思想的过程。可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这一理论的把握及选择。鉴于此,高校应立足大学生的理想需求,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方式,用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习惯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决避免枯燥的说教式传播,开展诸如社会调查、国情考察、挂职锻炼等体验载体,引导大学生仔细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使他们逐步对主导价值观的理论认知转化为内化认同。
参考文献:
[1]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1,(2)上.
[2]吴岳军.传统师生关系的透视及其现代转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0,(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微专业发展概况及其在电力推进舰船机电岗位培训中的应用 2019/1/21
- 下一篇:非生态类本科专业生态学课程设置分析 20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