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2期|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5/19 16:57:48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2期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课程;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独立学院保险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为例”(Y202044342)

[作者简介] 王秀艳(1979—),女,浙江金华人,硕士,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金融系讲师,主要从事金融风险管理、保险理论与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106-04 [收稿日期] 2021-08-16

引言

教育部2020年5月28日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明确要求:“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统一,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课程思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2];课程思政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設的意义

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直接向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本科求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易于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挑战和冒险;但同时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与约束的能力却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面对外界的诱惑很难迅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价值观塑造和人格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统计显示,财经类本科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单位多是财经类、金融类行业,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就作者所在单位2020年度就业统计,约有近90%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签约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如保险机构、证券机构、银行机构等。究其原因,这既有专业契合的因素,同时也不乏丰厚劳动报酬的诱惑。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从业者的职业操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深入探索实践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实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实践

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实践中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专业实训技能课程为载体,系统讲授专业知识和实践演练实训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全方位实训的整个过程中,坚持“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一)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改革

专业实训课程授课过程中以互联网云平台等教学空间为载体,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充分沟通合作,共同寻找教学资源,共同打磨构建出图文声像并茂的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交流时政动态,不断更新教学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

依托互联网云平台教学空间的专业课程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更多使用情景教学法、ISAS(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教学法、项目PK法等,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实现课堂翻转。同时,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深入探索和研究课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两个案例(如表1),案例1选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伟大祖国保险领域的重大成就(课程时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案例2结合人身保险展业中从业人员的主要职责,播放小视频材料“保险营销员的一天”。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与祖国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诚信、敬业的职业操守,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实训中,学生以小组合作完成团队任务,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

(三)课程思政学习方式改革

近年来,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层出不穷。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具有传播能力强、受众广泛、学习形式自由灵活等特点,宽阔的学习渠道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育才”目标的实现,是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教学实践中,专业实训课程思政创新学习方式,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划分学习小组,实现小组集中于分散学习相结合。小组成员围绕实训内容和思想政治主题展开头脑风暴,综合运用经济、金融、管理类相关专业知识,充分体验团队分工、协作和发展的乐趣。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决策与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四)课程思政考核手段改革

专业实训课程考核手段改革首先体现在试卷内容中,实训课程将思想政治育人内容融入试卷结构,试卷题型以案例分析题目为主,约占45分(百分制),在案例的选取和参考答案的设置上更注重学生家国情怀、规则意识、价值创造等方面的测评,打破了单一的专业知识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实践绿色考核,利用互联网云平台空间实现无纸化考核,将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实时公布在云空间上,实现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6]。同时又通过查看权限的设置有效地保护了学生隐私。从考核结果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较高,期末平均通过率为98.27%,其中64.07%的学生总评成绩在80分以上。

三、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大部分都毕业于专业学科院校,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广泛,在专业课的教授中能够满足讲授知识的要求。但是这部分专业课程教师在校求学阶段的课程学习中也只是将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作为学分基础课程之一进行学习,并没有特别加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这些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要点的把握自然无法与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同日而语。在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中这是能力的短板。“办好课程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在建设课程思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力不从心。

(二)各专业教师间沟通渠道不畅通

现有的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由各教学部门(通常称为系或学院)在教务部门统一协调下自由开展。各系在教学安排上有很大的自主权。许多优秀的教师都集中在某一专业领域,以促进系的发展。不同部门的教师工作时间不统一,课程和科研压力大。这对于专业特色的创新建设确实很重要,也有利于学生明确专业的选择。在“大思想政治”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之间需要建立广泛的联系,使所有课程朝着同一方向、同一频率前进。

(三)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不能适应新要求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课堂在知识传授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MOOC、SPOC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广受学生喜爱,线上的教学方式在知识的传授中也更加灵活。不仅有效的弥补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结合网络直播等教学方式(如:腾讯课堂等),是传统线下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在知识的传授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保险学专业实训课程通常都需要借助教学实训软件,实现专业知识的实操模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目前教学软件一般都受IP地址的限制,时间上很难灵活设计。另一方面部分教学软件案例内容陈旧,部分角色设置老套,难以做到及时更新,无法满足实训教学要求,影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思想政治建设的目的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内容,在有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社会价值的引领和人文情怀的提高,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承担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这既是课程建设的重心,也是教育教学的初心和使命。为此,基于目前实训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一)充分发挥教学改革部门的引导作用

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实施、课程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中,教务处发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教务处更加有意识地优化各项课程评价指标,注重“价值引领”,倾斜“课程思政”。在课程文件(如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的审定中,在精品课程的培育中,在课程质量的评价中都需要设置并逐步强化“价值引领”的指标体系。只有充分挖掘非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才有可能实现协同育人,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注重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技能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在思想政治育人功能的把握上充分探讨,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产生“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思政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师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关键。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进行师资力量建设,加强对专业课程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的同时不能忽略思想政治能力的提高。此外,还需要搭建教学研究平台,畅通专业课程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沟通渠道,完善协调制度,创造有利于整合课程资源的外部条件,保障各课程之间真正实现“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

(三)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便捷,获取知识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和改进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增强学生在快乐学习中的获得感。在实训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共同探索一条途径,让学生走出去体验真正的工作技能,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学软件。课程思政改革必须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切忌“满堂灌教育”“一刀切喂养”。只有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回归教育教学的本质,才能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结语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实践[7],是对教书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运用,有利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训课程是学生顺利适应工作岗位的桥梁,深入挖掘实训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内容,将“价值引导”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凸显“实践育人”特色的有效尝试。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