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1期·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17 11:04:26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1期

孙冠婴 卢翠荣 薛文铮 李斯

[关键词] 医学生;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河北省教育厅河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析”(SY202139)

[作者简介] 孙冠婴(1977—),女,辽宁抚顺人,硕士,河北中医学院宣传统战部秘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卢翠荣(1978—),女,河北唐山人,教育学硕士,河北中医学院公课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薛文铮(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新闻学硕士,河北中医学院宣传统战部校报编辑部主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1-0049-04 [收稿日期] 2021-09-07

构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大思政”格局需要顶层设计,整合校内外的管理、教学、服务、实践、家庭、社会等资源,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体系和内容,提升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广度和维度,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有德行、有医术、有担当、有智慧、愿奉献、敢牺牲的新时代人民卫生工作者。

一、医学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分析

(一)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在接受一般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的同时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内容。一是应具有与时代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部和卫生部分别于2008年、2012年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进步和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应与医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相契合。医学生因其职业特点,在学校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专业考试、技能考试、实习考试等带来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同时,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很高,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也很高。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调节自身压力,还要使医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和民族责任感,并在医德、医风方面加强教育,使其成为专业技能过硬、品德高尚的人。

(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设计依据

醫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根本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内容的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为基础,考虑与其专业课程的交叉性,将“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课程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据,医学生亦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二是德育教育内容。德育教育即道德教育,在我国,德育教育的对象有明确的区分,其中包含大、中、小三个不同群体的学生,其内容与现实息息相关,同时又高于现实,具有引领作用。德育教育具有原则性和规则性的内容,又因不同情况划分为公德教育和私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应以德育教育内容为指导,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离不开德育教育中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二、当代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被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深入学习并挖掘,同时医疗卫生行业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医学院校构建符合自己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思路。

(一)历史潮流的推动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提供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容

1.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终极目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传承奉献终身的医学人才,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渠道使每一名医学生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与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承担起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2.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建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解决新的社会矛盾。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民生建设的成就、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等社会现象应接不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新的社会矛盾决定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医疗卫生服务是人民的刚性需求,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增加,人民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除了日常的看病就医之外,对医疗保健的要求逐年提高,医学高等院校应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厚德济世的人才。

(二)改革开放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更加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的物质和精神交流日益增长,其中不乏在意识形态领域带有明确目标和性质的思想渗透,面对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我们唯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个正确认识”[2],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的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性和包容性是世人钦佩的,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包括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内容,揭露资本主义的实质、动机和危害,使学生旗帜鲜明地在意识形态领域站对立场。

(三)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彰显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医疗改革文件,如《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都涉及医学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医学教育的改革实践和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对医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医学院校这一点尤为重要,医学生的职业对象是人,职业目标是治病救人,这就决定了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和崇高性,“生命所系、性命相托”决定了医者一定要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医学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医学生应当具备比其他专业大学生更加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及牺牲精神的职业素养。

三、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设计

新时代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要体现顶层设计的“大思政”格局,目标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医学专业背景及鲜明职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体系,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思政”和党团活动等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作为构建内容体系的目标,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真正做到让学生认可,并主动践行。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与其他大学生并无二致,都是以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为标准。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生掌握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辩证方法,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二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包括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个人道德教育等内容。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公民都应自觉维护公平正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医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将理想信念与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博学求源、厚德济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三是我国国情和国内外形势。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后,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基本国情未曾发生变化,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使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应引导学生关注与我国有关的重大国际事件。

(二)构建具有中医学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中医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是构建内容的基本依据,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卫生事业工作者需要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医学职业道德修养。一是心理健康修养。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2001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涵盖基础知识、常见心理异常的判断、心理异常的调适方法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一般内容外,还要有针对医学生职业特点的心理专业知识内容。二是个人道德修养。医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除了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修养之外,还应包括宽容仁爱、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等。仁爱之心应是对世间万物皆有爱护之意,尤其是对于病患,要推己及人,用爱心、耐心、善心、细心来面对患者,帮助他们摆脱病痛。敢于牺牲体现为在社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勇于面对危机和困难,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我国的医务工作者表现出了良好的道德修养。三是医学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方面,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职业修养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救死扶伤”是医学职业的基本准则,医学生应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职业信仰,不断钻研专业知识,把治愈病患和解决病患的痛苦作为人生的崇高理想。医学院校大学生需要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敢于牺牲的职业志向、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仁爱包容的职业品格。四是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中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和核心理念的塑造与传承,形成中医药学的思维认知方式,从而揭示中医药学的规律,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就需要将中医药文化溯源、哲学基础、中医道德观念、中医名家名著的文化思想、中医药文化传承及创新等研究内容结合在一起。

(三)构建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是让学生了解医学起源、医学发展史、我国古代医学发展成就、医疗改革进展等方面的内容,引導学生认识医学的社会性和人文性,找准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增强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方法论认识医学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根源,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用来指导医学生的医学技术研究实践是必要的。医学哲学问题包括如何看待生死,教导医学生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理解死亡的意义,反思生命存在的价值,自觉进行临终关怀,等等。三是与我国卫生法体系相关的内容。我国的卫生法是根据宪法的原则制定的,主要涉及国家卫生管理体制、卫生机构设置、任职资格、职权范围、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在卫生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行政责任与行政处罚等,这是卫生监督的主要依据。[3]四是伦理学相关内容。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应对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及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科。

(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中医类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祖国医疗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质量的服务,创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一是医患关系的内涵。医患关系,顾名思义是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宏观来讲就是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医患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人际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其中人际关系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建立的非技术型关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需要让学生明确医护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按照社会既定的道德标准和医务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处理医患关系,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二是沟通技巧。医患之间最重要的是医者要有仁爱之心,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彼此的信任,沟通才有可能顺畅。由于医患之间掌握的医疗知识不对等,导致医患之间缺乏理解、矛盾激化。沟通方式除了语言之外,还包括肢体、表情和环境沟通。正确的沟通应当以诚相待、换位思考、彼此尊重,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承受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运用语言沟通技巧,要耐心、细致、态度和蔼、设身处地地为患者分析病情,提供解决方案,使患者感受到医者的尊重和共情,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表情沟通技巧包括与患者的目光交流、微笑和蔼、言语柔和,选择适当的人和时间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沟通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才能使医患关系和谐,使患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治疗,中医类院校医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和技巧,更好地为病患服务。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