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9期·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双创”教育实践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1 11:16:55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9期

彭芳坪 李蓉 吴江进 涂开艳

[关键词] 创新创业;外语专业;专业技能;深度融合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项目“贵州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GDWY201904)

[作者简介] 彭芳坪(1987—),女,贵州瓮安人,硕士,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李 蓉(1978—),女,贵州赤水人,硕士,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吴江进(1996—),男,贵州安顺人,硕士,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9-0097-04 [收稿日期] 2022-01-23

引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有关部门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调查后发现,部分高校由于重视不够,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效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与其在高校中所学的专业和技能相去甚远。因此,当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不应再采用传统的模式,而應建立在对当前就业趋势展开深入分析、就业市场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随着当前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各高校工作的重点。以此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与外界因素的限制,为其综合创业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顺应当前“双创”趋势。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意义

(一)有效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仍然会受到其所学专业限制,部分在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差的行业进行创业的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创新,只能顺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将企业与互联网行业进行简单结合。因此,当前高校应当有效执行技能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管理,并将两者进行深度融合,以便于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高校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创新水平进行合理提升,也为后续的创业机制与就业管理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推动高校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现实

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对当前社会背景下市场可能存在的商机或对当前人们需求痛点的创意理念进行搜索与开发。职业教育常常作为学生创新创造力融合的路径,与专业技能进行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再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从而使高校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性项目。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信息化这一背景,创造有效的教育融合机制,使学生创业与高校科研能够达成相互支撑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减高校与实际企业之间进行沟通所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与物力成本,也有效降低在此类沟通中出现协调不当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专业技能的融合也是当前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走向市场,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应用价值与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目的与内容

(一)融合的目的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两者有效融合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使高校外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能够顺应社会的现实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就业,扩大学生就业,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人才管理工作水平。当前高校为达到该目的,应当对自身的教育机制与手段进行有效利用,并使其能够紧跟高校素质教育的改革契机,把握时代脉搏,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不但能够满足当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需求与根本,同时也为提升高校综合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融合的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使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效辨别潜在危机、敢于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设立企业、管理企业的科学方法。因此,在高校外语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创业意愿、现有知识水平及能力水平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之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为学生创建具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课程教育体系。另外,还应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从根本上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技能培养进行深度融合[2,3]。同时,在创建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内容的过程中,应当使其贴合当前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引领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的层面分别对外语行业内的创业契机进行分析,使学生的创业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也为培养学生自行开展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高校外语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创新创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

在企业的创业过程中,融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高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缺乏融资渠道,导致其创新创业融资难度较大。同时,当前毕业生创业过程中,往往由于建立的项目价值不高,难以争取到较为关键的外界投资。虽然当前国家在不断完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贷款政策,但是该类贷款的审批手续极为严格,且申请周期长,流程烦琐,因此大部分学生独立完成贷款的难度较大,难以顺利通过审核。另一部分学生则较为依赖家庭筹款,而该种方式对学生的家庭背景限制较大,进而导致创新创业工作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当前国内高校所拥有的外语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外语类专业毕业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说,创业孵化基地是其创业工作的重要载体。而对当前的创业孵化基地而言,其仍然存在商业氛围不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当前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氛围不足。

(二)学生创新创业受到自身思想的制约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及配套政策,但在该类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办理程序极其烦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令部分学生望而却步。而另一部分学生的创业项目未能达到政策扶持的要求,难以得到有效的国家支持,此部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导致其在创新创业失败后选择了较为稳妥的直接就业方向。例如:部分家长受到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更希望孩子在完成学业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尤其反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导致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不够强烈,同时对创新创业的信心不足。

(三)学生自身因素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了解创业政策,是降低创业风险、合理选择创业方向的重要前提。然而多数外语专业大学生对当前我国的创业政策缺乏了解,对于创新创业的前景缺少一定程度的认知,未能为创新创业做足准备,盲目创业会导致其创业项目难以为继。另外,当前部分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创新创业并非简单地设立公司、管理公司,而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调查,在创新创业前还需要有效学习财稅、营销及员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大多数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从未对该类知识进行主动学习,这导致学生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未能找对方向,未能有效了解市场趋势,极易导致其创新创业出现瓶颈,停滞不前,甚至创业失败。

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双创”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策略

(一)整合高校教育基础

由于创业项目的申请过程、融资能力及投资项目领域均受到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针对创业热情较高的学生建立教学引导机制是该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国家鼓励高校大学生创业,并下发文件建议高校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出台相关创新创业鼓励政策。高校应该把握契机,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就业率。

(二)拓展学生的实践资源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普通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与专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的工作中,若希望有效突出外语专业的特点与优势,则需要有关部门积极落实较为系统的创业监管机制,以确保高校能够将创业资源与教育体系有机结合,从而推进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维护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第一,高校需要针对外语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训。第二,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第三,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第四,鼓励高校将现有的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全面对在校生开放。第五,积极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4]。

(三)开发学生的创业渠道

若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当前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有效性,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背景下深度融合工作。各高校应当积极拓展学生的创业渠道,提升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水平,有效推进学生创业项目的工作进程,并在根本上建立较为完整的相互联动机制;尽力为学生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及资金支持,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为此,高校一方面应主动联合地方政府,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及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建立在校项目实践基地,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在创业市场方面也给予学生更多的倾斜性支持,帮助学生融入地方的创业集聚区域和新兴的创新创业地带,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5]。

(四)提升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

高校外语专业“双创”教育要想得到切实落实和长足发展,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做到“抓自身”,需配齐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将“双创”教育质量与教师切身利益挂钩(如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第二,做到“请进来”,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第三,做到“勤学习”,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第四,做到“多支持”,鼓励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多形式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6,7]。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进行深度融合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应当对市场发展现状进行较为有效的考察,并从当前学生的整体创业愿景出发,帮助学生打破外部环境与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真正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深度、有效融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水平不断发展。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