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2期·双创教育下民族高校“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2期
谭思蓉 卜晔婷 蒋明辉 黄岚
[关键词] 民族类高校;土木工程材料;民族文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民族大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民族院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2019XJGY38);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文化传承的中国建筑史和建筑设计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0JGA159)
[作者简介] 谭思蓉(1995—),女,广西河池人,土木工程硕士,广西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教育研究;蒋明辉(1983—),女,湖南永州人,项目管理硕士,广西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2-0075-04[收稿日期] 2021-06-21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具有延续性和普适性的学科,与各行各业的联系非常紧密[1]。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量大、不易饱和,但严重缺乏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2]。目前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中,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不仅具有充足的技术力量和知识储备,且具备自主探索、研究新领域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3]。民族类高校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应着眼于自身的特色优势和本质属性,切实承担起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大责任[4]。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类高校教学现状
民族类高校学生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地区教育的水平、投入等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存在差异[5]。少数民族地区理科教学较弱,也不利于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质量低下,亟待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因此对教师、学生的素質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6]。民族类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讲授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仍然存在、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等创新培养体系不完善等[7]。
(二)创新创业教育不足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也不断发展变化。该专业涵盖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通过长期工程实践形成,以保证工程结构能满足各项安全性能和使用要求[8]。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通行教育方式是在课堂上讲解课件和课本,并设置一些验证性实验辅助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直接接受相应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缺乏理解和反思,久而久之便难以突破工程思维惯性的约束,也难以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9]。若继续维持陈旧落后、僵化保守的课堂,会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10]。
二、创新创业教育及民族文化导向下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及实践性,不仅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是其他工程类专业(如建筑学、工程管理等专业)的重要课程[11];因此,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对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时融入相似的意识和创意,进一步发掘具有新意和可行性的创新创业项目,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可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助于推进课程学习;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技能、经验,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途径和机会,从而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基于上述情况,本文认为有必要基于民族文化和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尝试
本节从民族文化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该课程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法。首先,优化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增设传统/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以提升理论教学质量;其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行动的能力;最后,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课程教学、课后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该课程教学改进的实施方式如下。
(一)结合民族类高校实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高校不仅需要着重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进,而且应对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的改革、优化进行实践和探索[12]。为解决民族类高校学生生源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高校应发扬“尊重差异、优先发展”的民族教育政策[13]。教师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教学的目标、进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以兼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14]。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设置课堂考核,同时持续跟踪课后作业情况,并向学生调查其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课上或课后抽查)。
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并完善教学手段[15]。在调整教学进度的同时,教师应及时优化改进授课方法,并以合理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涉及土木工程专业多种常用材料及其性能,每一章都是相互独立的一种或一类工程材料[1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各种材料性质的相似或不同之处,凸显材料特征性质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各种材料性质的理解[17]。上述方法能够使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学习,有助于揭示各种材料之间相似与不同之处的根本原因,将狭隘、零散的理论整合完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而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
(二)延伸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相连,每种工程材料及其产品都具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且不断革新、完善[1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土木工程材料(如锤灰、木、石、红砖等)逐渐更替为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如纳米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然而,目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内容多为现阶段常见的土木工程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砌砖、石灰等),其范围远远小于该专业涉及的所有工程材料。
基于上述现象,教师可讲述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既可以让学生思考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型材料,研发出更多绿色、安全、智能化的材料。同时,传统土木工程材料多用于民族特色建筑,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土木工程材料及其性质、特点,可提高各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教师将学习传统/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方法普及至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带领学生学习研究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其掌握追根溯源、触类旁通、追求创新的学习方法。
(三)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师可将创新创业的理论、技法、实践与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相关研究等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体方式如下。
1.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该课程教学应用的重要环节,多为演示性、對比性和验证性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得到预期的结果,并不利于学生突破实验规程或步骤进行创新[19]。同时,针对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对推动其应用、普及具有重要意义[20]。
基于上述情况,在该课程涵盖的实验之外,教师可提供开放性实验室并增设自主设计实验,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身兴趣、地域资源、参与的活动或项目课题等自主选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学生可选择课程范围以外的其他材料,对其性能进行探索和研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而且能够锻炼其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2.在课题研究方面,民族类高校在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及相应培训时,可融入少数民族文化或当地资源。针对传统土木工程材料的传承、研究和推广,本文认为开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土木工程材料的调研、保护、修复、复现等。
基于此,教师可在课后带领学生参与土木工程材料创新创业比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用于教学、科研或宣传的移动互联平台(如虚拟仿真平台、学习互助论坛),用于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工程设计、理论分析等[21]。平台建设完毕后,让学生基于该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或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和团队协作的习惯。
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各行业面临新的变革和机遇,土木工程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具备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对即将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才越来越重要。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新环境、新发展趋势,且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高级人才,本文对民族类高校开设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大胆创新和尝试。首先阐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及民族文化导向下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法,以期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推广至其他工科课程的教学改革。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12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6/16
- 下一篇:2022年第12期·基于专业认证的“热工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202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