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7期·城市轨道交通双语课程初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7期
荆鹏 张金喜 但雅琼 许琰
[关键词] “一带一路”;“走出去”;城市轨道交通;双语课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CJXU2020-22)
[作者简介] 荆 鹏(1987—),男,陕西安康人,工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张金喜(1965—),男,河北保定人,工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教授,主要从事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但雅琼(1983—),女,湖北赤壁人,硕士,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7-0081-04 [收稿日期] 2021-11-12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政策意义重大,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础好,技术安全可靠,性价比较高,同中国高铁一并成为我国的制造业名片。2000—2014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连续向美国波士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悉尼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了系列城轨装备;工程建设也紧随其后,我国建设企业先后中标大批海外城轨建设工程,迄今已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工程项目。“十三五”期间,除了装备和建设企业,国内地铁运营企业也实现了“走出去”[1-3]。
因此,培养具有国际化视角,掌握扎实的轨道交通知识与技能,并拥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的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是服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走出去”目标的重要保障。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交通工程系依托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建设,长期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国际化的复合型轨道交通人才。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轨道工程”“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其中大三年级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该方向的基础课程。
本文旨在以双语教学为目标,结合前期“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双语课程建设经验,探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帮助梳理授课模式、教材建设、人才团队等关键性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双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走出去”的需要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之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颇为完整的集研发、制造、运营和服务为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主要产品已经从早期的跟跑阶段迈入并跑和部分领跑的阶段。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4],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4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44条,运营线路总长度7969.7千米。其中,地铁运营线路6280.8千米,当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1233.5千米。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仍达到175.9亿人次。截至2020年底,共有6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7085.5千米。
从数据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覆盖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诸多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沿线各国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其庞大的经济总量和稠密的人口分布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需求潜力巨大,市场空间无限。因此,积极地参与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走出去”的浪潮中,是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的责任,也是其职业发展的良好契机。然而,目前走出国门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企业都面临着不少源于双语人才不足的问题。
首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的国际化相对滞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和地区采用的规范不尽相同[5],有时不得不采用相应的欧美标准,这一情况给设计和施工增加了无形的成本,同时使得企业对具备双语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从业者需求巨大。学者耿彦斌曾指出:积极参与轨道国际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各种制式技术标准英文版翻译工作,出版路基、桥涵、隧道、通信信号、电力牵引等主体设计规范的英文译本,为城轨“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将我国成熟的城轨标准体系国际化、推广化是十分必要的。而这项工作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双语人才才能完成。
其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高水平管理人才缺口明显,基层员工技能不全面也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6]。企业走向世界既需要精通技术的人员,也需要掌握外语以便与海外企业、政府有效沟通和谈判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保证项目的快速、高效推进。而基层员工往往是专业化熟练工种,无法实现一专多能,无法直接与当地员工沟通,进而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
可见双语人才对企业“走出去”的意义重大,而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更应该设立城市轨道交通双语人才的培养计划,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
(二)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基础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基础好,技术安全可靠,硬实力显著。然而在过去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中,城市轨道交通的软实力尚有欠缺。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國际化程度有待提升。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开通轨道交通的45个城市中,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其他新兴的二三线城市,在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和服务上都急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国际化水平,特别是我国越来越多地承办全球性的会议或赛事,例如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具体而言,双语服务的普及和双语标识的准确[7]是城市轨道交通国际化最基础也是最直接的表现。这就需要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从业者自身拥有良好的双语技能。作为轨道交通人才来源的高校,应当肩负起责任,把语言的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二、城市轨道交通双语课程建设的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土建、电信、电气、车辆、规划、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课程实践性和理解程度上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做到双语授课下完成大纲教学任务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是城市轨道交通双语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从前期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双语课程建设经验来看,应当在授课模式、双语教材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着重思考和规划。
(一)授课模式的探讨
“双语教学”由英译而来,Genesee对其定义为:双语教学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能力,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来教授一定学科量的课程。而专业外语课程侧重于本专业基本名词、基础概念的解释和翻译,是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补充和辅助[8]。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课程的双语教学应当区别于轨道交通专业外语课程教学。
学生面对生活中难以接触的专业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而双语教学的形式往往会加剧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在授课方法上,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双语课程首先应当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9],让学生思想动起来,语言说出来。具体来讲,上课前可以通过课程群简要推送课程的双语提纲,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关键名词和概念能够有较清晰的印象。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应当按照内容进行双语切换。对于理论性较强,需要分析理解的内容,应当使用中文讲解。对于概念性和结构性的知识应当用外语进行讲授,外语讲授部分应当不少于50%[10]。课程中还应当巧妙地選取和应用多媒体资源,如配有字幕的外语短视频。视频内容在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基础上,可以选取配有字幕的、学生感兴趣的外语动画、外语剧集等。课堂上的问答环节应当全部采用外语进行,让学生尽量参与进来、讲出来。
双语课程的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应当按照课程类别和深度,分别设置双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例如基础概论型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的考核,因理论部分涉及较浅,可以整体采用外语考试的模式,试卷内容以概念和结构性知识点为主,可以多设置选择题和画图题等。对于“轨道工程”和“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等专业内容较深的课程,可以将最终的考核形式分为试卷考试(中文)和汇报考核(外语)两部分。在外语的汇报考核部分要求学生按照相关主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主题内容的调查、总结、提炼和汇报。外语汇报考核部分成绩应当不少于50%,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二)双语教材的建设
一本准确有趣、循序渐进的双语教材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双语课程建设是意义重大的。在尚未找到合适教材时,采用教师的自编讲义是可行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双语教材应当避免对原有中文教材的直接翻译,或其他外语教材的选编。这样只会徒增学生学习的困难,并且降低教学质量。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可以对照上述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组织:对于概念性、结构性图示部分的内容,采用双语对照;对于理论性或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应当完全按照中文编写。教材风格也可以区别于传统教材,以类似于漫画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随着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终端的普及,双语教材的建设不应局限于书本,建立成体系的多媒体资源库是提升专业双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录制授课内容的微课或者慕课,授课中精选的外语视频、动画等。
(三)双语人才团队的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离不开专业的双语授课人才团队。团队中应当有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实践年限长的专业教授作为团队负责人,负责整个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审定,并进行教学计划的督导。还应当聘请具有留学背景的中青年教师作为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双语课程的讲授。团队应当对主讲教师进行充分考核,确保外语准确流利,专业内容熟悉。因为城市轨道交通方向涉及专业较多,知识面较广,青年主讲教师可以按照内容进行合作授课。同时,聘请校内同专业的留学生作为课程助教,可以协助授课教师的双语课程教学。此外,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性较强,可以尝试与具有海外项目的国内企业进行合作,聘请企业双语高级人才作为校外导师,从专业及工作和语言环境上多方位对专业内学生进行授课和实习指导等。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之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颇为完整的集研发、制造、运营和服务为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主要产品已经从早期的跟跑阶段迈入并跑和部分领跑的阶段。“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政策意义重大,而基础良好和技术领先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是我国的制造业名片。高校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产出的摇篮,应当肩负起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国际化的复合型轨道交通人才的责任。本文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双语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从国际化需求和自身软实力提升上进行了探讨;进而对双语课程建设的授课模式、教材建设及人才团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双语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课程授课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授课内容的进一步精细化,未来还应当逐步地开展面向留学生的双语课程。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或类似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32期·新工科背景下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2022/12/28
- 下一篇:2022年第27期·高校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浅谈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