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4期: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8 17:15:42

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

王琳琳 段梦兰 杨进 赵海宁

[摘 要] 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共赢未来,进一步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用”合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创建了CNOOC-CUP海洋能源工程技术联合研究院,以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下的创新型课程建设以及专业实践实习教学,满足企业对于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双方的科研和教育优势,强强联合,走出一条以实验室建设和科技创新推动为特色的校企联合教育共建之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共赢。

[关键词] 创新;实践;共赢;新模式;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 2017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教改基金“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XM10720210027)

[作者简介] 王琳琳(1983—),男,山东无棣人,博士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多孔介质物理与力学、岩石力学研究;段梦兰(1966—),男,湖南新化人,博士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院长,主要从事海洋石油工程与深水水下工程研究;杨 进(1966—),男,河南项城人,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油气井力学与控制工程、海洋油气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4-0001-04 [收稿日期] 2021-06-03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根据企业及社会用人用工的实际需求,学校应实行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实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让理论知识和课程设置与现实情境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实操能力,让实训效应最大化,以满足社会对实用新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利用校企二元结合的契机,推动教育和企业资源的融合,使得专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跟进到实践中来。同时,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促进企业发展,推动学校教育体系的革新、校企合作与創新创业课程的融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校企合作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而且在企业实践经验指导下,以现代化与创新人才培养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CNOOC-CUP海洋能源工程技术联合研究院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携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打造的国际化的、海洋工程一流的、开放性的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平台,是中海油着力推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又一重要科研平台。它将以全球海洋能源工程前沿技术为出发点,着眼于行业重大关切和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将国家海洋装备领域重大发展需求作为核心,致力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同时,利用成果推广、人才培养、联合教学等科技创新活动,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洋学科课程的特色,充分发挥双方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科技创新推动的特色校企联合教育和实验室。

一、学校介绍

学校先后与国内知名海洋研究机构与企业创建了以CNOOC-CUP海洋工程技术联合研究院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核心协同创新平台[1],形成了深水油气工程装备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与国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了以巴西深水为核心的巴西、美国、韩国、葡萄牙国际合作平台,创建了中巴深海技术联合研究院,形成了跨部门、跨学科、跨国的产、学、研一体化深水工程装备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国家海洋装备领域重大发展需求出发,将CNOOC-CUP海洋能源工程技术联合研究院、海洋钻井装备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海洋能源联合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联合起来,以此为中心,成立了海洋工程研究院,辐射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海洋工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形成了深水油气工程装备校企合作和协同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

2.通过与国际知名水下工程院校与机构展开科研合作,全面提升了我国在深水油气工程高效开发中的国际地位。以巴西的国际深水交流基地为核心,创建了中巴深水水下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巴深海技术联合研究院,形成了巴西、美国、韩国、葡萄牙深水工程合作战略联盟,成功入选了“海洋油气生产安全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计划”)。同时,以全面提高、引领我国深水油气工程装备核心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契机,借助跨国合作联盟基地,培养了一大批研发实力强、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国际化深水高端技术人才。

二、案例简介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共赢未来,是党的十九大“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理念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九大阐明了产教融合的深刻意义、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全新合作模式,也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为市场提供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既可以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也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改变传统教学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枯燥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开展创新实践,而且能在企业实践经验指导下,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达成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2017年6月26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北京未来科学城正式成立CNOOC-CUP海洋能源工程技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以此持续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顺应时代,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产学研用合作。联合研究院将以解决海洋生产技术瓶颈和海洋能源开发为重点,以“提高能力、解决问题”为核心,力争在5~10年内,通过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有特色的海洋工程新技术开发与综合技术保障平台、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海洋工程技术开发与创新平台,使之成为校企“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校企互惠共赢的典范。

三、合作机制和模式

本着在建设中稳步推进、力争上游的发展思路,联合研究院将首先建设海底生产系统技术实验室、海底管道流动安全技术研究室、海洋钻井技术实验室、海洋油气开发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技术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技术实验室和海洋能源开发等六个专业研究和综合管理办公室。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统一进行联合研究院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一)基本思路及组织结构

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守信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建立长期、稳定、互信的深层次战略合作关系,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海洋工程研究领域组建联合研究团队,共享科研力量、人力资源和实验室资源,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科技创新活动。

建设初期,联合研究院为非法人性质的技术研究团体,双方共同确定组织机构,设理事会、学术委员会、考核委员会、联合研究院领导班子及专项工作室,采取相对独立且有机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

(二)总体建设模式

统一规划,分阶段逐步实施。联合研究院将结合双方的技术特长,优势互补,同时考虑企方在未来科学城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近两年内,首批建设方向将选择企方生产运营急需的工程应用技术与前瞻性技术,先做实后做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建设开放性平台。联合研究院的平台建设具有可开放性,主要表现在研究方向的可扩展性、组织结构的可发展性、平台研究人才的可开放性和非排他性四方面。研究方向的可扩展性表现为合作研究方向将随着联合研究院的发展需求不断扩展;组织结构的可发展性表现为循序适度引进社会其他特色单位,共建优势和特色学科;非排他性表现为联合研究院的建立不影响中海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其他单位原有的合作。

聯合教育培养。按照联合研究院学科建设方向,校方可以聘请企方相关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共同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兼职教授的聘请应符合双方管理要求,由校方提出需求与要求,企方予以推荐。同时,按照联合研究院学科建设方向,校方为企方培养各类层次和专业的人才,包括在职研究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四、应用成效及特色

(一)案例试运行成效

联合研究院自2017年6月26日成立以来,已在设备入驻、联合研发、聘请兼职教授、人才培养等方面初见成效,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应用成果。截至目前,已有合作项目包括重点研发计划等高层次项目15余项;首批即将入驻未来科学城的设备15套;首批8位兼职教授及工程博士联合导师正式获批,共同指导工程博士研究生,形成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互补。2018年招聘4名工程博士研究生,2019年招聘9位工程博士研究生。2018年双方联合工作站培养4名博士研究生;启动了中巴联合分院的申请计划,拟在国家“111引智计划”大背景下,共同开展国际高端海洋能源技术与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案例创新点

联合研究院是创新时代校企共建的高层次合作平台,是将中海油技术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创新的又一例证。

第一,技术创新。联合研究院以海洋强国国家战略为立足点,以海洋油气工程应用和技术创新为中心,以科研项目为枢纽,以目标为方向,以联合申报国家重大、重点和国际合作项目为依托,是实现海洋工程重大关键技术突破的技术创新举措。

第二,流程创新。联合研究院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建的高水平校企联合机构,由中海油研究院有限公司实施具体管理,下设理事会、学术委员会、考核委员会、联合研究院领导班子及专项工作室,采取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环环相扣,将各项指标落到实处,可谓联合管理创新机制。

第三,效果创新。联合研究院运行以来,在科技合作、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效果显著,并时刻将中海油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实验室建设有机融合,形成了联合共建的有效局面,真正做到校企共建,成为联合承担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校企共建典范。

结语

校企合作是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人才培养更上一层楼。从企业层面来看,学校与企业合作符合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有利于企业人才战略计划的实施。企业可按自身发展需求,培养高适性的特定人才,让合作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聘请成绩与表现优异的学生,提高企业在参与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企业可降低招聘与用人方面的风险及成本,将接收的带岗实习学生转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校企合作中,学校协助企业将其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进行对接,使学校教学环节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紧密结合,降低劳动力成本。此外,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与职业培训成本,让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术,与企业的技术人才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提高自身能力[2]。从学生层面来看,学校与企业合作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促进了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团体意识。通过合作实习,可初步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在生产及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的言传身教,可领悟实操的价值与协作的重要性,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接轨,对培养学生的职业、创新精神、团队合作,以及工作乐观进取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校企合作是一種双赢,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企业设备、技术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与企业资源。海洋油气学科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其对培养从事海洋石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才来说举足轻重。通过合作,搭建实训运营平台,培养复合型新型人才,是当前校企互助共赢的最佳选择。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