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0期·思政视域下的线上线下耦合教学模式探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0期
张旭 韩效钊 王百年 刘亚华 张大伟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专业课;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思政视域下‘化工热力学’课程的线上线下耦合教学模式研究”(2020kcszyjxm1);2019年度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化工热力学’”(2019025);2020年度合肥工业大学(研)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研究生课程——‘化工热力学Ⅱ’的工程伦理嵌入”2021YJG08
[作者简介] 张 旭(1987—),女,江苏扬州人,工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膜分离研究;韩效钊(1964—),男,安徽安庆人,工学硕士,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肥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0-0081-05 [收稿日期] 2021-08-1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環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此外,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党组等也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课程思政也被正式提出。
由上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不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而是所有教师的工作;育人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职能,而是所有课程的职能。
一、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2]。数据显示,高校专业课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80%,专业课程占总课程的80%,学生学习专业课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80%,8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对自己成长影响最为深刻[3]。因此,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较多,具体表现如下。
1.专业课数目多、课时多、教师多,可以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专业课传授的专业知识与学生以后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因此,专业课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3.专业课教师除了承担专业课程之外,还承担了本科生及研究生导师、科研辅导、毕业论文指导等学术相关工作,为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专业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授业、解惑为主,然而,最重要的传道部分有所缺失,因此,如何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机遇,通过教学体系内容的有效设计与建设,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让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协同发展,实现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4]。
目前来看,课程思政理念虽然在高校中形成共识,但就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来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7]。
1.上层对课程思政多数停留在柔性倡导和要求阶段,缺乏规范性指导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
2.多年传统的专业课教学经验和习惯,加上授课学时和自身专业的制约,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意识和科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倾向于选择套用其他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生搬硬套、强行嫁接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3.相比于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理工科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难度较大,因为其反映的是自然运行和发展规律,相对比较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高效衔接,需要找到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嵌入点”和“共通性”。
4.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部分专业课教师仅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反面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简单地给学生科普一下有关科学家的事迹,或就当下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且没有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效果不太显著。
5.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越来越重视,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学生有“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的想法,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6.缺乏完备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的高校一味地大力推行课程思政,忽视了“效果评估”环节,没有将其纳入整体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有的高校虽然意识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与质量问题,但没有强调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反馈体系。
二、思政视域下的线上线下耦合教学模式
(一)线上教学模式
2019年12月,教育部发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由内容“积极倡导高校发展网络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可见,国家早已将线上教育纳入发展计划之中。线上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的一种在线教学模式,促使了教育的创新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的改变。具体而言,线上教学模式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其重复性强、教学管理功能强大。当然,线上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老师不能随时根据课堂气氛调整教学节奏、教师投入时间多等。
(二)线下教学模式
线下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去固定的地点接受老师面对面授课,课堂上以灌输专业知识为主,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氛围随时调整教学节奏。存在的一些不足在于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占据课堂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等。
(三)思政视域下的线上线下耦合教学模式
基于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探索出一种“思政视域下的线上线下耦合教学模式”。
2021年7月15日,國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意见要求把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作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并由教育部牵头负责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实际上,这里的融合化在线教育就是线上线下耦合教学模式,其将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和以“互联网+”数字化网络为基础的线上教学模式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适应“互联网+”时代新工科发展的新趋势[8]。该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教师主导学习方向,线上与线下不同学习环境的耦合、不同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的耦合,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发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优势[9]。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线上教学中,既能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线上的教学效果总结出不足与问题,在线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实现线上、线下的互补。特别的是,这种模式比较适用课时紧张的理工科专业课程,能够更好地让该类课程实现课程思政,让课程教学不仅仅能传授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更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思政视域下的“化工热力学”课程线上线下耦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课程简介
“化工热力学”课程主要讨论物质关系和能量关系,是化工热力学原理在实际工程和过程中的应用,具有理论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征,学生既要掌握复杂、抽象的化工热力学原理知识,又要将这些原理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10]。
我校“化工热力学”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开设于大三上学期。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开设40余年,2015年列入安徽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课程受到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校2019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校2020年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资助。
(二)教学资源的建设
1.线上资源的建设。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关键问题点;其次,为了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知识,教师要将知识点和关键问题点碎片化,然后再准备在线资源,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例如,教师凝练含有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制作教学视频(微课等)及PPT等教学材料,同时设计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训练题目、问卷调查等,建立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库。
2.线下资源的建设。自2019年申请获批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资助以来,本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建设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库。目前,案例库中包含的案例有高山病中的热力学、出租车中的热力学、白酒中的热力学、钾肥的国际竞争等,保证每一章的教学内容都有对应的思想政治案例,且案例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切忌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所有案例包含的思政元素有科技报国精神与民族自豪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等。其中,案例“将工程素质、社会责任、爱国精神培育融入偏摩尔性质教学之中”获2020年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且入编于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典型案例集。在现有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库的基础上,本教学团队将继续不断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和充实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值得注意的是,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在建设的时候要注意衔接、联系密切。
(三)教学模式的实施设计
1.课前任务布置。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前2~3天在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学习通等)布置学习任务,具体任务形式有微课视频、PPT、问题探究、主观题和客观题等,学生通过手机小程序或App完成任务,时间在5~15分钟。在这期间,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及时关注学生的完成程度及效率,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线上任务;同时,还可以检查学生的完成质量、搜集学生的观点以及反馈意见,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予以点评以及解答。另一方面,教师根据需要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一般每组推荐人数在3~4人,推荐小组长,教师以热力学原理为主题给小组布置任务,让小组长带领全组人员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制作PPT、准备演讲资料等为课堂上角色扮演教学做准备。
2.课堂教学。一方面,课堂教学前先用5~10分钟对线上学习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解决线上学习的难题;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和延伸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与传统的单一讲授法教学不同的是,本教学团队为了贯彻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讲授法+案例法+研讨式+角色扮演”的混合教学模式,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式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趣味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内容与线上课前任务紧密结合,梯度渗透深入。教师在讲授法教学过程中注意“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讲授方式来提高课堂效果和效率;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给学生进行案例法教学,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更有亲和力;筛选贴近日常生活和化工实际生产的化工热力学原理,组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研讨式教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热力学原理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教学(课前准备),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体验、思考并进行演讲,由教师和学生同时打分、点评,培养学生学习、理解、交流与合作能力。讲授法教学、案例法教学、研讨式教学和角色扮演教学多元化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与“化工热力学”紧密相连的科学与社会问题。此外,课堂教学中运用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互动、点评、投票、头脑风暴等,以灵活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3.课后实践。本团队不仅重视学生在第一课堂内的思政教育,同时重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以化工热力学原理为主线,以物质或能量关系实验为内容,以绿色化工产品制备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开题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的第二课堂培养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实践基地。“化工热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不仅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第一课堂之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参加以化工热力学原理为基础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例如,2017级学生的化工热力学课程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课,在第二学期我们组织了4个团队18人开展了水盐体系相平衡原理及其应用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综上,我校“化工热力学”课程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线上线下耦合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结语
综上,思政视域下线上线下耦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延展课堂教学空间、节约实体课堂的学时,同时能够推动互动交流且及时评估和反馈德育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提升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质量和效果提供了保障。这种耦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立德树人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对新时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为理工科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20期·“体格检查”线上教学模式的不足及其他教学 2022/7/8
- 下一篇:2022年第20期·CBE理论旅行社管理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20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