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20期·CBE理论旅行社管理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7 10:07:03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0期

张野

[关键词] CBE理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行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CBE理论以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建设为核心的旅行社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GJJG514)

[作者简介] 张 野(1981—),女,黑龙江伊春人,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高等教育、旅游企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0-0177-04 [收稿日期] 2021-06-23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指出要提升一流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各地方高等院校积极响应高校的转型发展,将培养应用型人才放在首要位置。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河北省承德市唯一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侧重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的应用型专业,而“旅行社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直接与企业需求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关于CBE理论的研究

CBE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休斯敦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性学习模式和反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它是英文“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的缩写,意思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或“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CBE理论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具体体现在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及企业或用人单位在开发专业课程中的深度参与[1]。CBE理论有机结合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践场所,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管理人员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利用企業的培训基地,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2]。CBE模式的关键是它的以行业需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其实质是把人才市场需求和教学实施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学体系。

二、旅行社管理方向现有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向“泛化”、缺少精准化培养。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陷入“泛化”模式。很多高校培养人才的就业方向几乎全面涵盖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事业单位、各类旅游企业、教学与科研单位、旅游相关行业。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必须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细分,确定其培养方向。

2.旅行社管理培养方向课程单一、体系不健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大而全”“浅而浮”,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未形成系统旅行社管理方向课程群及课程体系。在其核心课中只有一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3.旅行社管理培养方向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短缺。我校旅行社管理方校内向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比较分散且只接受暑期实习及毕业实习,现有资源无法满足应用型课程的教学需求。为深化产教融合,我们必须创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理论和实操能力兼备的教师。目前在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对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实际运营工作研究涉猎较少,对旅游理论知识的学习重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即使有的在旅行社工作的经历,也多是担任导游工作,对其管理流程、产品开发等核心业务不熟悉。因此旅行社专业知识储备充足且实操经验丰富的教师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对于旅行社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5.存在“低就业率、高流失率、高转行率”的就业现象。由于缺乏针对性培养,尤其是以实践技能为核心应用型能力培养,我校2016年以前的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满足旅行社企业实际需求,表现出“低就业率、高流失率、高转行率”的特征。

三、基于CBE理论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行社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1.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纵横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模块化知识体系。“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核心授位课,是以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重要方向课。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性质将对课程进行改革,构建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纵横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模块化知识体系。是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同时将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旅行社对各岗位实际工作所需知识、能力、工作内容、素质等要求的变化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及与时俱进的特点。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旅游企业运营与管理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旅游市场调研能力、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能力、旅游产品销售能力、景区认知与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性应用能力。(1)横向模块化知识体系:“旅行社产品开发业务”为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核心业务,以该核心业务能力为主线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横向模块化知识体系即旅行社产品研发业务、旅行社产品销售业务、旅行社接待业务、旅行社售后业务。(2)纵向模块化知识体系:一是将原有教材的章节、结构进行从新分配整合构成了三个能力培养的知识模块:企业认知能力培养模块;岗位业务能力培养模块;综合能力拓展培养模块,三个相互衔接,逐层深入的过程;二是按照工作过程、能力目标、知识要求、技能实训的纵向要求设置具体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项目。在能力目标的指引下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相互融合。

2.出版高等教育旅游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精品规划教材《当代旅行社业务与管理》。针对现有旅行社方向相关教材存在的单一性、滞后性、重复性、教学目的不明确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总结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并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准则重新整理教材结构,整合师资力量,在出版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自编教材。教材根据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而编写,重点突出当代OT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下旅行社业务与管理两大板块的教学内容。教材结构以当代旅行社业务流程为主线,由旅行社企业成立到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后台管理等内容,共3篇组成。第1篇为旅行社行政管理,第2篇为旅行社业务管理,第3篇为旅行社经营管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打破以往旧框架,突出创新性、实用性、先进性。针对本科学生的能力培养既要有应用技能,又要懂得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原理,全书的实训项目是教学重点,注重业务板块的应用型技能培养。

3.设置培养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核心业务能力”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我们将旅行社企业实际运营所需要的核心业务能力进行分解,总结为企业管理业务能力、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旅游产品销售能力,对应其所需能力开发相应的课程模块。针对培养企业管理业务能力开设“管理学原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接待业”“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针对培养产品设计业务能力开设“社会调查方法”“创意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目的地管理”,针对培养产品销售业务能力开设“语言艺术”“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项目管理”。从而构成旅行社管理方向课程群。

4.建设“需求导向、能力本位”的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式,它区别于传统模式的实训室,更加侧重于真实性、生产性、教学性[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让学生应该具有动态的能力结构,使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而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在CBE理论指导下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搭建产、教、研平台,“引企入校”共建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理论课程体系的指导下研究校园生产型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及工作内容,完成在校培养过程中所有实践实训项目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与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的实践课程,构成在校培养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成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方向应用型人才核心岗位能力的培养,为选择毕业实习与就业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与承德市泰和国际旅行社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校内成立“泰和国旅师院营业部”——校园旅行社泰阳假期。旅行社由大学生自主经营、开发大学生市场、设计大学生旅游产品、实施大学生团队的组织与接待。校园旅行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目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最终形成地方、行业企业、高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系统。

5.打造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建设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对我系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授课内容、实训项目的设置及考核、完善应用型课程体系;专业教师通过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企业的运营与管理相应地也提高了老师的应用型教学能力。

6.形成应用型院校旅行社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基于“CBE”理论指导下,明确“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旅行社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入手,开发其对应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课程群,完成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然后通过校内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泰阳假期)来实现企业所需岗位能力的培养,完成校内培养阶段;再通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撰写毕业论文、参加毕业实习来完成校外培养阶段,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知)与实践教学体系(行)构成了知行合一的教学体系。形成了旅行社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在OBE理念的指导下将就业评价信息反馈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其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和修改,并再次指导新一轮教学工作。最终形成了旅行社管理方向的以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教学改革研究意义

1.有利于面对旅游行业瞬息万变时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研究符合教育部等推进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文件精神;同时有力贯彻学校转型发展方案;同时符合在OBE成果导向的总体理念之下,对学生进行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行业发展最为需要的。

2.有利于创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我校旅行社管理方校内向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比较分散且只接受暑期实习及毕业实习,现有资源无法满足应用型课程的教学需求。为深化产教融合,我们必须创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有利于构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将CBE理论加以总结分析并应用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以校园旅行社为载体来完成旅行社管理方向课程群中所有在校培养阶段的实践实训项目,构成校内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4.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我系90%的专业教师具有職业资格证,属“双师型”教师,但是参加企业挂职机会较少。校内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为在校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

5.对于同类院校及相关专业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将“学校教学育人”“学生能力发展”“企业创造价值”三者进行有机统一,将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实训载体,并提供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既填补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空白,又增加实践教学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結语

本文重点研究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新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专业配套应用型教材的出版,以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方向为例以小见大,打造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首家基于CBE的校内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建构以能力本位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式,最终形成了旅行社管理方向的以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完成“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