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期·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5/20 16:20:03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期

胡晓辉 马锋旺 齐西婷 张琼琼

[关键词] 专业硕士研究生;农艺与种业;实践教学;实践考评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现代园艺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B2019002);2020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农科’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JXGG2053)

[作者简介] 胡晓辉(1977—),女,河北滦县人,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研究生教学管理及设施园艺生理生态研究;马锋旺(1964—),男,山东汶上人,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苹果逆境生物学基础与应用研究;齐西婷(1973—),女,陕西周至人,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研究生管理秘书,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3-0097-04 [收稿日期] 2021-06-15

为了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能够在一线工作部门从事相关工作[1],从2010年开始,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逐年扩招[2]。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影响我国科技后备军的储备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突出特点和提升学生服务产业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其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区别之一。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是培养符合教育目标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化培养”或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同质化”的现象在众多高校普遍存在[3],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化管理,这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关注的、急需解决和加强的重要问题,也对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自2010年招录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区域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与实践“农艺与种业(2018年前为‘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努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招生、培养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基地,探索了适应现代农业产业需求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农艺与种业(园艺领域)实践教学模式。

一、我院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2021年已招收研究生135名,是2010年招生数量的22.5倍(见图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专业实践课等必修课为主体,以专业选修课和补修课为辅助的课程体系,其中实践教学培养是必需环节,周期不少于1年,占学生额定毕业学分的15.6%。

在招生培养初期,我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

需要校内外导师共同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是专硕与学硕培养的区别之一。校内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校外导师主要参与教学实践等指导工作。我院在招生初期的实际培养中,实践经验丰富且懂得研究生培养教学规律的校外行业导师比较欠缺;即使有双导师教学团队,人员构成也不合理。在日常实践教学过程中,校内外导师参与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培养方式等方面任务分工和合作方式不明确,导致校外导师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难以实现双导师的预期效果。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完善

我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明确的实践教学时间、考核等相关管理办法,但存在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不明确,缺乏完备、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内容开展时间不确定等缺点;大部分研究生虽然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锻炼,但其工作主要为导师的课题任务,造成了学生被动实践的僵化局面;学生基本无自主选择实践实习内容的机会,实习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这些问题造成培养的研究生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涉猎的知识面狭小,实践能力不完备,毕业后不能独立从事相关行业的生产或独立指导工作。

(三)实践教学考评形式单一、不完善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结束后,将提交实践单位(基地)考核意见表、实践日志、个人总结、实践报告等资料,实际能力考评工作组和相关专家通过评阅上述资料和审评研究生汇报答辩,一次性评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目前,我院实践教学基地18个,分布在江苏省(张家港)、甘肃省(庆城)、青海省(乐都)、陕西省(西安市、白水县、千阳县、洛川县、阎良区、眉县、西乡县、太白县、杨凌区)等地,较为分散,培养单位对实践教学过程缺乏跟踪指导,没有有效的过程监管[4],无法评估研究生的实践效果。

二、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一)加强实践导师团队建设与管理,提升师资队伍实力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5]。我院根据学科特色,制定实施了《园艺学院导师审核管理办法》《园艺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行业导师聘任与管理办法(试行)》《园艺学院研究生指标分配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完善校内外导师选聘机制,校内导师必须拥有充足的经费、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产业实践经验、依托固定的實践培养基地,学院每年对相关导师进行评审,目前拥有由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试验站)站长和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农业推广相关工作的教师组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任指导教师队伍;选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具有涉农学位教育背景、在园艺领域工作不少于8年的工作经历的实践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一线工作的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实践教学导师。校外导师通过本人申请、专家组评审等环节遴选,聘期3年,并发放聘书。目前我院共有校外行业导师43名,均具有涉农学位教育背景且在园艺行业领域工作不少于8年的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能力与经验,了解研究生教育规律。

学院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强化导师团队自身实践能力水平建设,青年导师定期到实践基地、企事业单位锻炼或参与一线实践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建立校外导师培训、考核和退出制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以从事产业或招生依托实践基地为单位,成立实践指导教师工作小组,每个小组至少一名校外导师,成员的知识结构应涉及园艺生产全产业链;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分工合作、共同参与,重点是协助学生深入产业进行实践锻炼环节的教学工作。

(二)科学管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服务于研究生教育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推广体系建设进程中,我院现建有以地方主导产业为核心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依托试验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均能满足日常教学要求,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教学基地条件保障。学院制定了《农艺与种业领域园艺学院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管理规范》,统一了试验站(基地)基本要求,从基地的日常运行、管理等方面明确了规定了实践基地的基础条件、基地建设要求、研究生日常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等内容。各基地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具有产业特色的自我建设与发展建设管理规定。为满足全产业链教学,学院加强与校外规模较大、行业特色明显、科研实力雄厚、有专人管理或负责的基地或企业联系[4,6],建立合作基地,扩充学院自身的实践条件,充分利用企业具有丰富的管理、营销经验的优势,满足学生对企业管理、銷售等关键环节能力锻炼的需求。

(三)完善实践教学知识体系,强化过程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保障和评价等内容,而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既要有完备的课程体系,又要有整套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及考核评价体系,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产业和学生培养方向的差异,学院制定总体的实践教学要求和规范,明确规定实践教学涉及的基本教学内容、环节、考核。要求每个招生基地围绕产业生产过程,设置不少于8个生产管理实践培训环节,从园艺作物的种植、采收、加工和销售等全产业链进行实践锻炼,并根据招生导师和基地的特色,重点强化某一类技术环节锻炼和培养。研究生要参与所在方向的每个实践环节的技术培训,实践锻炼后,通过田间操作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环节重新培训。在实践结束后,提交不少于180篇的实习日志、个人实践总结和实践报告,并通过PPT汇报答辩的形式进行最后总结考评。考评不合格者,3个月后再次考评,若还不合格,将重新开展实践锻炼。

(四)探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协同教育

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我院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协同培养。通过学术交流、团队组会和与学术型研究生共同参加科研课题等方式,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科学前沿知识、掌握科学研究实验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实践锻炼掌握相关产业技术服务技能,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7]。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均围绕园艺产业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和技术服务等方面选题,论文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达到了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6]。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将不断增加。同时,园艺产业兴旺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园艺学科属于应用型学科,其需要动手能力及解决园艺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则取决于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需要培养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创新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教育管理单位需要培养能够服务地方、融合产业的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创新素养的高素质高科技应用型人才,合理的师资队伍、科学的实践内容、有效的监管和与考评、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