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新国标框架下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摘 要] 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响应国家关于各学科、专业实现课程思政的号召,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自2017年起推出了“专业课程红旗渠”活动。以北京联合大学日语专业为例,根据语言类、文学文化类和应用类课程的不同特点,尝试提出了“依托课程群分类设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授他国语言介绍他国文化同时培养文化自信以及爱国情怀”的课程思政理念,探索了新国标框架下日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及实现路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新国标;日语专业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新国标框架下日语专业课程思政载体建设研究”(JJ2019Y018)
[作者简介] 穆洁华(1968—),女,浙江宁波人,硕士,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日语与西班牙语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日语教育、日本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3-0149-04 [收稿日期] 2021-02-19
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响应国家关于各学科、专业实现课程思政的号召,笔者所在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自2017年起,推出了“专业课程红旗渠”活动。广大专业教师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努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元素,为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更好落实,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日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离不开科学知识和优秀的人才;而要乘势而上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更离不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教育,离不开胜任全方位育人的教师队伍。古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之说,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实现价值塑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更要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远大共产主义理想的学生为己任。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发表讲话时,指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牢记价值塑造[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颁布,意见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坚持三全育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发表讲话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要在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这一系列富有新意的教育观也是全面开展课程思政的动员令,给教育部门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2018年1月,为实现办好中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标准下属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则特别强调了外语类专业学生除了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外,还必须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全面诠释了外语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2019年10月,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意见的第一条便是要求各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3]。2020年6月,为贯彻有关文件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不仅明确表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同时指出了课程思政的重点内容以及核心要义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4]。
笔者所在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紧跟时代步伐,从2017年开始便发动所有专业深入思考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在给学生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特点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而探索专业思政的有效模式,一直是日语专业近几年来重点研究的内容。
二、日语专业实现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模式,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日语专业依托校、院两级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及教研教改项目,于2017年開始了课程思政的探索,在落实新国标框架下凝炼了“育人元素+专业技能”的课程建设思路,根据日语的专业特点尝试提出了“依托课程群分类设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授他国语言介绍他国文化同时培养文化自信以及爱国情怀”的课程思政理念,设计了涵盖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
在2019年新调整的培养方案中,顺应新国标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我们将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面向北京培养信念坚定、知行合一,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及第二专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日语+”复合型人才。同时,在素质方面遵循新国标的要求,提出了日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学科基本素养、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外,还应该具有新国标所要求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中国情怀以及国际视野”[5]。在更进一步的思政设计上,我们将专业课程分为语言类、文学文化类和应用类,并分类进行了育人元素的提炼和育人目标的设计,通过将育人元素融入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解决了专业课程育人元素不清晰、课程思政找不到抓手、专业课教师教书和育人环节结合不够紧密、教师开展教研找不到切入点等问题,探索了日语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日语专业实现课程思政的基本路径
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除了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之外,还必须遵循外语专业的教学规律,结合新国标中关于外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一)系统设计,分类明确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以及育人目标
与显性育人的思政课不同,隐形育人的日语课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鉴于上述认识,我们按照语言类、文学文化类和应用类三大类课程的特点,分类进行了育人元素的提炼和育人目标以及融入手法的设计。
1.语言类课程: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日语专业的语言类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基础阅读、日语高级阅读、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笔(口)译理论与技巧等,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6],新国标也要求外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就将定位于语言能力培养的该类课程的思政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向日本讲好中国故事,向中国介绍日本的好故事”的能力,经过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主动以宣传中国为己任。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地道的语言表达,课程会选用一定量的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日本的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甚至是意识形态,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如在基础日语、高级日语等课程中让学生使用本课句型介绍今日中国,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在会话课中组织学生围绕今日热点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在国际交往中介绍中国的能力;在翻译课上为学生选取时事新闻、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等作为课程的语料,在翻译实践中提升学生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外译能力。通过自然合理的价值引领,主动应对因使用日本原版教材而形成的对学生的文化自信的潜在挑战。
2.文学文化类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对象国,外语专业通常会设置一定量的介绍对象国国情社会、文学文化等的课程,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日语专业的文学类课程主要包括日本文学史、日本纪行文学作品选读,文化类课程主要包括日本概况、日本历史、日本社会解读、日本传统文化、日本节日文化、跨文化交流等。日本文学史和日本纪行文学作品选读定位于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学的发展史、学会欣赏日本文学作品,日本概况、日本历史、日本社会解读、日本传统文化、日本节日文化等课程主要介绍日本的国情知识以及历史文化知识等,我们将此类课程的思政定位于“文化溯源”,在讲授日本的国情知识、历史、文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通过介绍同一时期中国文学作品、社会发展进程、思想文化精髓,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文学文化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从知识和情感认同上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精神之中,使学生意识到继承和传播的重要性,在锻炼学生使用日语介绍中国文化、结合现实需要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之中,培养学生的理想思考能力、批判意识和爱国情怀。
跨文化交流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响应新国标要求开设的跨文化交流课程则是日语专业文化文学类课程中的集大成之课,课程注重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以中日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文化特色等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消除文化中心主义、发展中日之间的共感、正向推动双向沟通、增进中日双方的相互了解,跨文化交流课程重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文化互鉴的使者、文化交流的人才。
3.应用类课程:北京联合大学定位于应用型大学,学校以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日语专业开设的应用类课程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院的办学特色,循序渐进地开设的专业认识实习、旅行社日语、北京文化遗产、商务日语实践、毕业实习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应用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就可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情操,为首都建设输送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通过分类挖掘日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专业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课堂教学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二)提高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形成榜样群体
国家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必须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纲要明确了育人过程中的教师的主力军地位[7]。专业教师们要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对国事天下事了然于胸,才可以更好地寻找到教材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才可能将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才有机会设置有效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关注,才能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将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才。
在广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之前,专业教师们大多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不太关注育人,而有效的政治学习帮助专业教师们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认识到了课堂育人、课程育人的重要性。同时,因为日语专业教学材料包罗万象、思想元素多元,因此在提高专业教师政治素养的同时,还需要组织讲座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中国历史文化素养、提高专业教师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在实践中我们以课程组为单位,依据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实际,组织教师对专业课中的育人元素进行了系统挖掘,通过系统整合努力建设涵盖专业知识及育人元素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定位准确、内容系统、方便实用的教学资源,同时分批推出了课程思政示范教师、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以榜样群体带动课程思政落地生根,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高素质日语人才奠定基础。
四、结语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日语专业聚焦校内,着力进行了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系统设计,提出了“依托课程群分类设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授他国语言介绍他国文化同时培养文化自信以及爱国情怀”的课程思政理念,分类提炼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育人元素,以课程群为单位分类形成了课程思政目标,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日语专业知识、掌握了日语应用技能、成为能够从事某项工作的“日语人”,而且进一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时代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丰富情感、高尚情操、正确人生信念和理想的“德人”。
基于思政元素挖掘、重视育人效果的专业建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融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了正向的作用,重视育人效果的课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学生对教師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对教学双方都产生了积极正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61208)[2021-01-16].http://www.xinhuanet.co
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
[2]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1-01-16].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
80911)[2021-01-09].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
/c1053-30286253.html.
[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OL].(20180822)[2021-01-17].http://www.gov.cn/xinwe
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
[6]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20191012)[2021-01-16].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2/content_5438706.htm.
[7]《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
1)[2021-0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
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Japanese Major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Taking the Japanese Major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MU Jie-hua
(College of Tourism,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documents and respond to the national cal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majors, the College of Tourism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as launched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red flag canal” activity since 2017. Taking the Japanese major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sett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urse group, min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introducing foreign culture, and cultivat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patriotism”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courses,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ourses and applied cours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sic ideas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Japanese Maj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framework.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new national standard; teaching of Japanese major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基于FAHP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研 2021/10/13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