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9期·利用新闻资源提升“地下水动力学”教学实效的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6 14:09:44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9期

谢一凡 鲁春辉 吴吉春

[关键词] 地下水动力学;教学改革;新闻资源;教学实效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裂隙地下水流问题的多尺度算法与模拟研究”(B210202018)

[作者简介] 谢一凡(1987—),男,江苏南京人,博士,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地下水科学、水文地质学研究;鲁春辉(1981—),男,江苏南通人,博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地下水科学、水文地质学研究;吴吉春(1968—),男,江西上饶人,博士,南京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下水科学、水文地质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9-0129-04 [收稿日期] 2021-11-23

引言

新闻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真实性、贴近性、导向性等特点,对于“地下水动力学”[1]的课程内容优化与拓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都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如何挖掘新闻资源中的地下水相关信息,并应用于“地下水动力学”教学,需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和反思,进而提炼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主张,归纳教学实践智慧,以期对“地下水动力学”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深入挖掘新闻素材中的“地下水动力学”课程资源

合理开发和利用新闻课程资源,对于优化“地下水动力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其教学手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实现其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4]。然而,原生态的新闻素材对“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来说,只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资源,必须经过教育哲学的过滤和教学法加工,才能转化为现实可用的课程资源。挖掘和提炼新闻素材中的“地下水动力学”课程资源,需要结合新闻资源的特点、内容并联系本课程的内容目标,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入剖析、精心筛选和整合,从中挖掘和提炼。“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和定量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基础,是解决与地下水有关的水工环问题的理论依据和重要工具,是水工环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水工环各专业核心素养培育中具有独特价值。“地下水动力学”课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科核心内容,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水利人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5]。新时期水科学研究和水工环专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迫切要求我们挖掘、提炼出相关新闻资源,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地下水资源正确评估、合理开发和利用、科学管理和保护奠定专业基础。

(一)挖掘新闻素材中的水利方针政策信息,把握地下水领域相关政策理念

新闻报道中的国家发展方针、水利水资源政策等信息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要求。例如,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新闻报道在课程中把握这些方针政策信息,不仅可以及时更新地下水资源评估、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理念,而且能够使培养的水利人才更加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再如,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那么,教师根据该政策信息,需要在“地下水动力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基础教学内容,并引入应用性、前沿性的内容开展教学。通过新闻素材表明党中央相关政策对于基础应用研究的重视和相关人才的需求,应用新闻素材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弥补教材内容的局限,反映社会经济战略与政策,使學生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塑造学生做水利人的优秀品格。

(二)挖掘新闻素材中的水利水资源立法信息,为强化基本原理教学和依法采水教育提供条件

新闻素材中的地下水相关法律法规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知的体现。“地下水动力学”中的基本定理实质上是对渗流规律和能量守恒定理的归纳,在课程中提供地下水法律法规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违反地下水动力的基本规律的后果,引导学生对于我国地下水开发的社会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与解读,强化学生对于地下水动力学规律的认识与其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例如,在教授地下水动力基本定理等基础的核心概念时,引入新闻素材以提供某省市的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和限采范围及相关要求,将学生分组讨论相关话题。使学生了解到新闻素材中的法律法规是基于课程中的地下水基本定理教学内容形成的,对于“地下水动力学”课程中的基本定理及其应用手段也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新闻素材,学生了解到如果违背地下水的基本定律,违法进行地下水的开采和工程利用,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塑造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和合法、合理开发地下水的理念。

(三)挖掘水利水资源新闻事件和话题,为探究式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提供鲜活的素材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需要全面的教授课程知识,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探究式的教学。然而,课程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需要作者的精心准备与大量工作,更新周期较慢。相比教科书,新闻素材具有真实性、贴近性等特点,能够以更快、更贴合的方式反映社会热点。同时,新闻素材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新闻素材中的相关知识时与现有知识与经验的共通,从而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地理解。

进一步讲解海水入侵相关新闻中的地下水动力弥散的相关原理,吸引有意愿攻读硕士的学生提前进入课题组学习,可培养学生基于“地下水动力学”原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基于新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相关科研实践,可引领学生对于国家建设需求有基本了解,也能够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提供后备力量,为培养解决国家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学术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挖掘新闻素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基础

“地下水动力学”核心内容含有培养水利人才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挖掘地下水相关新闻素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子,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传统的“地下水动力学”教学方法、内容比较局限,限制了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影响其立德树人功效的发挥。挖掘新闻素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够配合“地下水动力学”的核心原理内容,落实本课程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揭示人与地下水相处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原则。例如,通过引入污染引起地下水质变化的新闻,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水动力弥散章节的内容,还可以反映人类活动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培育学生保护环境的动力,将地下水开发利用评估的角度中心从“人”转换到“自然”,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二、根据新闻素材的特点,合理设置教学流程

(一)研究课程资源视野下的新闻素材特点

日常新闻素材具有多种形式,既有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又有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形式,具有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时新性、导向性等特点。“地下水动力学”是通过数学、物理手段揭示自然规律的课程,在引入外部课程资源时需要教师进行仔细的选择,相关新闻素材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新闻素材的真实性。教师在引入新闻素材时需要注重其真实性,新闻资源的来源应是政府机构、水利企事业单位、品牌媒体等;而许多小型网络媒体因其未形成良好的实名报道规范,相关新闻素材不宜选用。

第二,新闻素材的贴近性。教授在引入新闻素材时应注意其贴近性,不仅要与课程内容具有联系,又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即从学生生活中和今后工作场景中的地下水新闻入手,结合原理、政策、法治、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综合教学[6]。

第三,新闻素材的导向性。新闻作者的选题、写作、把关等操作使新闻素材具有导向性,在将新闻素材引入课堂时,教师必须认真研读,保证其思维导向的正确性,促进社会的和谐相处,更好的为国家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优化新闻素材开发利用的教学流程

在应用新闻素材时,教师应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在收集新闻素材之前,教师需要把握课程内容的教学脉络,再结合国家方针与政策,选择合适的新闻素材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第二,选择新闻素材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情感,增添学习兴趣。如,大学本科生比较关注毕业后的工作深造问题,那么以国家方针政策为导向,选择“地下水动力学”的应用案例或者研究方法,明确地下水动力学知识的应用场景,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三,新闻具有丰富形式,教师可以选择或组合时政、消息、通信等新闻形式作为新闻素材,利用素材中的文字、图片、视频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教师需要对新闻素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并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优化。

三、“地下水动力学”教学利用新闻素材的具体策略

(一)课堂新闻简讯分享与述评

请学生分组在课余时间寻找课程相关的地下水新闻简讯,由学生播报新闻并进行课堂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新闻内容限定了与章节相关,以保证新闻素材不脱离课堂主题。新闻内容的时空范围则没有限制,可以是近期的社会热点,也可以是地下水学者早年事迹;可以是全国性的方针政策,也可以是局部地区的事件,以此突破课程内容在时间、地域上的局限。学生在寻找相关简讯、参与讨论时,不仅会对地下水动力学领域的最新动态有初步的了解,也形成了关心行业动态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协作能力,拓宽了课程资源的宽度和广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了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达到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二)利用新聞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话题,培育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通过新闻素材中的地下水动力学问题,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地下水动力学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逐步解决问题,并进行相关课堂内容的讲解、活动点评等。例如,在教授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时,通过新闻素材引入某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进行问题分析与讨论。由此,教师应用新闻素材中的地面沉降问题沟通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知识点,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实际地下水问题所进行的数学建模的流程及其必要性,以及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相比传统授课方式,通过新闻素材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能够赋予知识“活力”,避免学生陷入复杂概念记忆的困境,而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地下水动力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依托新闻素材开设学习实践基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未来有用人才

新闻素材反映了我国地下水领域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也是科研工作者的项目主题。以新闻素材中的热点问题为主题,设立“地下水动力学”的学习实践基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未来人才。例如,笔者鲁春辉提出的海岛淡水蓄水方案被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基于此新闻素材相关国家项目开设了学习实践基地,开放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向学生介绍国家项目的工作情况与相关工作,借机进行国家发展战略的普及,培养了学生的爱国、奉献情怀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生通过参与新闻素材相关的主题学习,不仅巩固了“地下水动力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又能学到海水入侵中的地下水动力学原理,拓展了课程资源。

結语

利用新闻资源提升“地下水动力学”的教学实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贯彻了国家方针、政策、立法中的信息与价值导向,对本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有了充分的了解;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新闻案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地下水动力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开发了其从事本领域实践工作的基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了学生科学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的观念,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思想。实践证明,引入新闻资源的“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对于基本知识也有更高的掌握和理解,为国家发展建设的未来人才培育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