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00后”大学生成长轨迹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策略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9/14 16:45:27

[摘 要] 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相对封闭且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学时代,以及与互联网技术同生共长的社会环境,共同勾勒出了新时代“00后”大学生的成长轨迹。家庭、学校、社会等维度物质条件的改善,为“00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夯实了基础。但是,家庭环境的多样化、中学时代浓厚的应试教育色彩、网络空间的诸多不良因素,又为“0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00后”大学生;成长轨迹;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0后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精准化耦合探微”(XLJKJY2020B)

[作者简介] 张军琪(1981—),男,陕西富平人,硕士,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9-0161-04      [收稿日期] 2021-02-02

青年成长成才事关国家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既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又是拥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1]的一代。2018年是“00后”青年批量迈入大学殿堂的开启之年,据报道,当年的“大学新生中有超过2/3为2000年后出生的‘00后”[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与机缘,“00后”大学生批量入学,在开启他们走向独立与成熟的人生新阶段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遵循“三大规律”,采取精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既是高校育人功能彰显、促进“00后”大學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举措,又是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家庭·学校·社会:“00后”大学生成长轨迹的三维把握

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相对封闭且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学时代,以及与互联网技术同生共长的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了“00后”大学生的成长轨迹。

(一)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成长环境

当前,“00后”大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这一家庭成长环境使得他们与处于多子女家庭成长环境的大学生相比,表现出一些自身的成长特征。

当代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原先的物质匮乏状况已经基本结束,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了物质生活相对丰裕的新时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物质生活的丰裕并未与精神生活的丰富同期而至,部分民众反而在丰裕的物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这种状况在“00后”大学生群体中亦有体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中的各种资源往往集聚于子女一身,这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有的人精神生活又相对单一匮乏,比如:“宅”文化在大学生中间流行,部分“00后”大学生退缩到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对他人漠不关心,对集体缺乏热情,即便是对他们十分喜爱的“手游”,与游戏同伴之间也止步于网上联系,而鲜有进一步的沟通,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欲望处于较低水平。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相对单一,极易受到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蚀,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相对封闭压抑的中学时代

与之前的“90后”大学生相似,“00后”大学生同样经历了一个相对封闭、生活内容单一、个性遭受压抑、目标简单明确的中学时代,这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00后”大学生在中学时期的成长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在大学阶段的表现。事实上,青春叛逆期的“逆反”情绪未能得到及时宣泄,极易在大学阶段滋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及各类教育管理人员的“逆反”心理,从而严重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青春叛逆期个性张扬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则极易在大学阶段放纵自我、滋生享乐主义,最终在得过且过、有无皆可的“佛系”生活中虚度大学光阴;封闭压抑的中学生活对自由个性的压抑,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产生诸如抑郁、焦虑、幻想等心理问题。

(三)与网络同生共长的社会环境

“00后”大学生的成长期,正是我国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有效普及的阶段,可以说,“00后”大学生处在一个与网络技术同生共长的社会环境之中,在这代大学生身上,具备了明显的“网络化娱乐生活”的群体特点[3]。

“00后”大学生享受着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但同时也深受网络“碎片化”学习之害。网络信息传播具有便捷性、资源海量性、交互性等特征,为广大“00后”大学生查阅资料、迅速获取资源提供了巨大便利;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淡化了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等级观念、身份意识、职业与年龄差异,使得人人均可平等地进行信息发布与传播,深度契合了“00后”大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但是,网络条件下的资源供给,尤其是学习资源的供给,具有典型的“碎片化”特征,知识资源的零散性,使得原本应接受系统化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的大学生,逐渐习惯于只是零散地识记一些“点状”的知识内容。

长期使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进行人际交往的“00后”大学生,往往已经形成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心理,学生即便知晓网络“碎片化”学习的危害,也通常陷于享受网络技术便利性中难以自拔,对此,教育工作者务必保持高度警惕。

二、基于“00后”大学生成长轨迹的时代审视

家庭、学校、社会等维度的优势条件,为“00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夯实了基础。但是,家庭环境的多样化、中学教育浓厚的应试教育色彩、网络空间存在的诸多不良因素,为“0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

(一)“00后”大学生成长轨迹中的消极因素

第一,家庭环境多样化。伴随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加剧,独生子女家庭呈现出家庭环境多元化的演绎态势。家庭环境多元化导致了一些特殊类型家庭的出现,这些家庭往往因若干家庭要素的缺失而制约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留守儿童家庭往往因父母外出务工,致使家庭教育缺失,子女难以受到严格的管教与约束,使得他们的人生成长道路上缺少一个最重要的保驾护航者。二是城乡单亲家庭数量增加。受各种因素影响,单亲家庭的数量与之前相比明显增多。处于单亲家庭环境中的子女,往往只能得到父亲或母亲一方的教育与引导,而不是完整家庭的全方位的教育。处于这种环境中的青少年,极易在性格上出现孤僻、在心理上走向自卑,甚至出现抑郁症。

第二,中学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在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学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仍是一個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的青少年,往往以备战高考为主要目标。在部分大城市的教育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德育工作有一定的体现,即班主任既要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又要完成学生的升学任务,但是,如若对两项工作进行排序的话,升学任务肯定凌驾于德育工作之上。在一部分高中,尤其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中西部学校,教育者往往一心扑在学生的升学之上,所谓的德育工作沦落至“安稳工作”。处于这种学校环境之下,尤其是类似于某些“高考工厂”,学生个性受到极大压制,而班主任常常劝导学生的话便是:“忍一忍,高考结束进入大学,你们便解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导致青少年人生成长的各种问题在大学阶段“井喷式”爆发。

第三,网络空间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网络既是“0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又因潜藏着形形色色的不良价值观而干扰其人生成长。网络空间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负面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方面: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谣言,或者是打着“科学”之旗的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一次又一次地消费大学生对社会的信任感,长此以往,诱发部分大学生产生对国家、社会、人生的怀疑情绪;网络空间的道德情感主义倾向,尤其是大批“键盘侠”“水军”的存在,使得部分大学生常常参与到各式各样的网络狂欢之中,助长青少年的暴戾之气,极易催生一批只知积极参与,却不知责任与担当的“网络愤青”。

(二)“00后”大学生成长中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心理问题的滋生。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00后”大学生亦不例外。以往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往往是大学阶段的学习压力、生活问题所诱发,而当前的“0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既有中学阶段心理问题的延续,又有因不适应大学生活而产生的情况。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给其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干扰;患有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者予以高度警惕。

第二,“键盘侠”:积极作为但责任意识淡薄。网络是“00后”大学生认识世界、参与社会的重要工具,他们往往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人际交往、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等,但是,近年来网络空间爆发的舆情事件,尤其是那些道德狂欢的舆情事件,给积极参与网络生活的大学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网络已经完全融入“00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他们正处于思维走向成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长期受到这种二元对立思维、道德情感主义批判方式的影响,势必干扰他们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生成,最终使其成为一个又一个“积极但不负责”的“键盘侠”。

第三,消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00后”独特的人生成长经历,催生出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要求不尽匹配的观念认知,由此构成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干扰。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从小便形成了个性张扬、注重平等的特征,更加热衷于接受“小人物叙事”“底层叙事”,由此对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等宏大叙事产生抵制情绪;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等复杂的成长环境,使得部分大学生未能接受完整的家庭教育,他们对周围事物更加敏感、对外界“输入”的事物更加反感,且常常会因沟通不足而产生与教育者的误会、矛盾,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三、“00后”大学生成长轨迹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策略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对此,需要针对“00后”大学生的成长轨迹与个性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根据“00后”大学生更为张扬个性的群体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以往过度依赖教师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在师生互动中提高青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00后”大学生刚步入大学新环境的实际状况,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青年成长面临的实际问题中提高教学针对性,坚持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针对“00后”大学生与网络共生共长的实际状况,善于利用网络上的案例开展教学,从而在话语转换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话语亲和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并不能仅限于课堂的知识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以及教师人格魅力的发挥,即需要给予“师爱”[4]。对此,教师应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传授向思维形塑的转变,在知识传授中增加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使得广大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成长的思维与方法;教师要根据“00后”大学生个性意识与平等意识较强的实际情况,实现由知识传递者向人生成长引领者、困惑解决者等角色的转变,从而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亲和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立德树人作用。

(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非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团学活动之中,而应当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为“0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让校园文化标识展示教育的魅力。对此,需要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这一核心,依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着力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从而以高品位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吸引力;需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师素养、校风校训、校园建筑等维度,更加注重提升学校的精神内涵,创设良好的新时代育人环境;进一步整合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强化校园文化管理,以高格调的文化活动打造精品项目,以高品质的文化内容彰显新时代校园文化风尚。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园区、进学生运动场。对此,需要指派辅导员专门负责,充分发挥新时代“0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依托优秀学风宿舍、文明宿舍的评选工作,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创建清洁、卫生、文明宿舍的积极性,引导“00后”大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组织专家教授、高年級优秀学生走进学生宿舍,激发广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理想信念;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以趣味运动会、篮球联谊赛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强化“00后”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实现锻炼身体与陶冶情操相统一。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鉴于网络在“0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影响,以及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便利性等现实状况,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着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积极探索基于微信公共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5]。坚持灵活性与有效性相统一的原则,即在贴近“00后”大学生个人爱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内容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规避平台内容发布的形式化,着力提升平台内容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微信公共平台内容,实现内容的板块化设计,建立旨在弘扬优秀校园文化的班团文化、文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板块,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其社会服务意识;建立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政策与活动的志愿服务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建立宣传社团文化活动的社团风采板块,以及旨在强化榜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强化教育效果的朋辈教育板块,等等。

“00后”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成长轨迹的研究,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精准化策略的基础。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主题,充分关注“00后”大学生的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2).

[2]赵婀娜.期待“00后”书写青春精彩[N].人民日报,2018-09-04(9).

[3]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2-96.

[4]李玢.面对00后大学生所需要的师爱[J].教育伦理研究(辑刊),2017(00).

[5]左超.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12):55-57.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Coupling the Growth Path of the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NG Jun-qi

(School of Marxism,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56, China)

Abstract:  The growth path of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is made up of the only-child family, the relatively closed and exam-oriented secondary school period,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at develops together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conditions in families, schools and society has solidifie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amily environment, the strong color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many undesirable factors in the network space have set one after another obstacles for the growth of these students. In this regar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main education channe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daily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post-00s” college student; growth pa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