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与成就动机相关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10/13 16:18:15

成静 崔诣晨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专家评估法结合的方法,自编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量表,结合成就动机量表,了解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和成就动机的总体水平以及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探讨就业习得性无助与成就动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感偏低,成就动机偏高,追求成功动机得分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且个体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就业习得性无助与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避免失败动机与习得性无助正线性相关。随后,从学校、个人两个因素探讨了帮助高职生寻找合理的归因方式,提高就业能力,从而降低就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成就动机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医患信任危机视阈下群际信任关系建设的实证研究”(17YJC840007)

[作者简介] 成 静(1988—),女,江苏盐城人,硕士,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崔诣晨(1979—),女,甘肃兰州人,博士,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格与心理健康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3-0185-04    [收稿日期] 2021-03-17

习得性无助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概念,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丧失了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发展迅速,高职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有研究表明,高职生更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就业焦虑总体水平较高,面对求职失败的心态比较差,缺乏求职积极性和自信心[2,3],如果在高职院校工作中能够提前识别这种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和矫正,对完善高职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就业率具有很大帮助。本研究旨在通过自编就业习得性无助量表,为研究提供科学的测量工具。同时,探讨就业习得性无助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为利用成就动机量表预测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感提供依据,便于在工作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和干预。

一、材料与方法

(一)就业习得性无助量表的初步编制

在查阅文献和咨询相关专家后,随机抽取了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30名大三学生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参考国外有关的习得性无助量表的内容,初步拟定了31个项目。将拟定好的条目交由3名心理学专家、5名学校心理辅导老师、5名就业指导老师进行审阅,去除意义重复或有异议的题目后制定了26個项目的初测问卷,包含情绪、行为、归因、认知四个维度,按不同维度交叉混合排列。采用李克特5点式自评量表计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完全符合记5分,得分越高就业习得性无助越严重。

对随机抽取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性别、生源地的80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随机采访被试者,让其找出问卷中表述不清或不易理解的项目。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进行筛查,获得有效问卷67份。计算就业习得性无助量初测量表每个项目的临界比率(CR值),将CR值未达到0.001显著水平的项目删除;共同度小于0.40的项目删除,最后制定了由20个项目组成的就业习得性无助正式调查问卷,排列方式与之前相同。

(二)调查对象

正式调查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对其发放调查问卷1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0份。具体被试构成见表1。

(三)研究工具及方法

自编就业习得性无助量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学校、专业、性别、生源、家庭结构)和由20个项目组成的自编习得性无助量表,包含认知无助9题、情绪无助5题、行为无助3题、归因无助3题。四个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0、0.81、0.66、0.81,量表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5,具有良好的信度。量表KMO值为0.89,Bartlett球形检验计量为1174.61(P=0.000),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成就动机测量表》(AMS)包括追求成功动机(Ms)和避免失败动机(Mf)两个分量表,各15个项目,共30个。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7,KMO值为0.58。由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就业指导老师统一方法,无记名方式填写。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现状

运用描述性统计对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总体均分为2.35±0.59<3.00(假设习得性无助量表的临界值为3.00),说明习得性无助整体水平不高。被测群体中3分的人数占7.62%,超过3分的人数占10.48%,说明高职生习得性无助中等及以上程度的个体数量达18.10%,需要重点关注。四个维度中,情绪无助均分最低为2.19,行为无助均分较高为2.59,归因无助均分最高为2.61。因此,行为无助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是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表现。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家庭结构的高职生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认知无助、情绪无助、行为无助、归因无助四个维度以及习得性无助总得分(p>0.05)上,男女生数值差异为0.55、文理科生数值差异为0.72、城市农(镇)村学生数值差异为0.96;在家庭结构方面,习得性无助总体得分为1.04,均无显著差异。但在行为无助维度上,独生子女的无助水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0.42(p<0.05)。说明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家庭结构的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水平无显著差异。家庭结构是影响就业归因无助的因素之一。

(二)高职生成就动机现状

运用描述性统计对高职生成就动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职生成就动机总体平均分为3.17±0.65>3.00(假设成就动机得分的临界值为3.00),追求成功动机(MS)得分3.27,避免失败动机得分3.06追求成功动机(MS)高于避免失败动机得分,说明高职生成就动机较高,上进意识强,群体追求积极向上。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家庭结构的高职生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追求成功(MS)、避免失败(MF)两个维度以及成就动机(MA)总得分(p>0.05)上,男女生两个维度都为0.14,成就动机(MA)为0.32;文理科生追求成功(MS)为0.11,避免失败(MF)为0.89,成就动机(MA)为0.63;城市与农(镇)村学生追求成功(MS)为0.50,避免失败(MF)为0.90,成就动机(MA)为0.85,城市与农(镇)村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成就动机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内部特质,高职生是心理比较成熟的个体,成就动机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且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体的成就动机影响较小。

(三)高职生习得性无助于成就动机的关系

运用相关分析研究发现,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与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r=-0.339,p<0.01)。说明习得性无助高的个体,成就动机低。为进一步探讨就业习得性无助与成就动机的内部联系,将习得性无助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纪、生源地、家庭结构以及成就动机(MA)的两个维度(追求成功(MS)、避免失败(MF))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系数β=0.56,得到回归方程(公式1 Y(习得性无助)=21.80+0.55MF(避免失败动机))。可见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避免失败动机,对个体来说,避免失败动机越高,习得性无助水平越高。

三、讨论

(一)高职生习得性无助现状分析

本研究探讨了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成就动机的整体状况,以及在性别、专业、生源地、家庭结构的差异性。对就业习得性无助的统计分析表明,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总体水平不高,行为无助得分最高。这与张瑜[3]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她对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研究出的结果是高职生习得无助感中等偏上,各个维度得分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归因无助得分最高。结果有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样本对象和来源不同。张瑜针对高职院校大二、大三的学生,本研究仅针对大三应届毕业生。很多大二学生因为没有就业经验,不了解而产生焦虑,使得习得性无助感较高。张瑜研究的样本主要为东三省的院校,本研究主要为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由于江苏地区较东三省就业机会多,而使得就业习得性无助水平偏低。四个维度中,行为无助和归因无助是影响就业习得性无助的主要因素。這可能与高校中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导致高职生遇到就业问题时感到无措有关。

在习得性无助性别差异方面,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在习得性无助生源地及家庭构成差异方面,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无明显的差异。这与李秋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就业习得性无助与高职生的内在相关,与家庭、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关系较弱。

(二)高职生成就动机现状分析

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高职生成就动机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追求成功动机得分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且个体差异较大。这与马超颖、孙晨忱的研究结果一致。高职生的成就动机、追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动机在性别、专业、生源地、家庭结构方面无显著差异。这与马超颖、周思远研究结果不一致。马超颖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就动机无性别差异,但男生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女生,这与其样本中男生占比例较高有关。结合前人研究,说明高职生的成就动机是个体的内部特征,与家庭、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关系较弱。

(三)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探讨了就业习得性无助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业习得性无助与成就动机呈显负相关。通过不同成就动机维度的分析结果显示,避免失败高分者就业习得性无助得分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避免失败动机与习得性无助正线性相关。在就业中,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熟悉、类似的工作,不愿意去尝试新的工作,避免失败。或者选择非常困难的工作,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借口,减少失败感。

四、对策及建议

依上述分析: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感偏高,成就动机偏低,但个体差异较大;行为无助和归因无助是影响就业习得性无助的主要因素之一;就业习得性无助与高职生的内在相关,与家庭、环境等外在因素关联较弱;就业习得性无助与避免失败动机呈正线性相关。由此可见:要想降低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感,可从帮助他们寻找合理的归因方式以及提高就业能力两个方面着手。

高职生就业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社会方面、学校方面、个人方面。结合研究结果,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感主要是内因,因此,在国家、社会为高职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的前提下,本文主要探讨关于学校、个人方面对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的对策研究。

(一)学校方面

学校应设置专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岗位能力、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各类招聘平台等一同构建该课程体系,帮助高职生明确专业所对应的岗位职能及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其对专业、行业的认知,帮助高职生在毕业时实现专业知识到岗位技能的顺利转换。

提高学校师资水平,建设高质量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一是培养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寻找合理的归因方法;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求教师能够对市场、行业、职业、岗位进行合理分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传授学生行业、专业、职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三是加强校企合作,针对各专业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加强实训设备、实训基地的建设,开拓学生视野,强化高职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其就业能力。

(二)個人方面

就业能力的提高除了学校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的因素,提高自身素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一是对高职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的培养,使自身拥有努力、认真、负责、学习能力强的职业素质;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学校提供的各项资源夯实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培养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遇到就业问题或存在就业焦虑时,及时与老师、同学、家长沟通,快速缓解自身焦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对专业、行业的无知往往会让高职生对失败产生错误的归因,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自身通过学习建立合适的就业目标、培养坚定的意志,既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也能接纳自己的失败,培养内隐的能力增长观。

五、研究展望

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是江苏省内几所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代表性有一定的欠缺,结果与前人研究存在一些地域差异。如果使就业习得性无助量表的测试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扩大样本数量和样本范围,对量表进行反复的使用和修改。另外,本研究只做了横向的对比研究,即相似研究内容与前人研究结果的异同,并未做纵向的比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不同时期的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水平可能会有一定差异。

高职生就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研究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提供一个方向。文末列举了一些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帮助高职生合理归因的方法,这些方法较为笼统,尤其是站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从提高成就动机来降低高职生就业习得性无助感的干预手段,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武任恒,曾莹.中职生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11):87-90.

[2]何秋香.高职学生就业焦虑状况调查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3):66-68+79.

[3]张瑜.习得性无助感对高职生就业心理影响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seeking Learned Helplessness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HENG Jing1, CUI Yi-chen2

(1.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iangsu Economic and Tra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2.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studies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job-seeking learned helplessness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variable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and expert evaluation, and discuss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job-seeking learned helplessness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sense of job-seeking learned helplessness is low, and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s high. The score of the motivation of pursuing succes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voiding failure, and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is large. Relevan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job-seeking learned helplessnes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the motivation to avoid failur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job-seeking learned helplessness.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to help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find reasonable attribution ways and improve their employment ability from the two factors of school and individual, so as to reduce their sense of helplessness in employment acquisi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job-seeking learned helplessnes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