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期·基于“五星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5/20 16:22:31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期

何均琳 彭虹 林畅

[关键词] 五星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21年度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农产品贸易”(福建省教高厅函〔2021〕11号);2020年度福建农林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产品贸易》‘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SZ1119038);2021年度全国农林经济管理教指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农产品贸易》课程思政教学探索”(NJX21B13)

[作者简介] 何均琳(1974—),女,四川宜宾人,管理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彭 虹(1981—),女,福建福州人,经济学硕士,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林 畅(1981—),女,福建福州人,管理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3-0181-04 [收稿日期] 2021-06-25

引言

自2016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来,全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学者们探索了诸如专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1]、问题链教學法[2]、“比较式”案例教学法[3]、对比分析、启发式讲授[4]等方法。“五星教学模式”是梅瑞尔(M. David Merrill)基于有效教学理念在考察对比了11种教学模式之后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者只有在真实介入问题的解决时才能真正有效学习。该模式引入中国以后,被逐渐认知和推广。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就是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价值目标的达成即是要塑造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倾向。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价值观的塑造属于态度层次的目标。态度更多地与情绪、行为产生联系。那么,开展课程思政是否能够采用“五星教学模式”呢?本文以“农产品贸易”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应用“五星教学模式”有效开展课程思政,以期能够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五星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五星教学模式”基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强调了教与学过程的统一,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当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工作和生活相关时,就能够有效激活学习者的旧知,并激发其学习新知的兴趣。学习者应用新知对在具体场景中进行应用时,能够强化其新知,并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由此形成了一个以问题为核心的四阶段循环上升模型。这四个阶段包括“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统一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不断重复,螺旋上升。为实现这一循环,还需要有一个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指导下的外部循环,即“结构—指导—辅导—反思”。每一个阶段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由于五星教学模式基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强调了教与学过程的统一,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教育者们的高度认同,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适应课程思政的五星教学“+1”模式

态度学习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样需要一定的学习条件。在五星教学模式中通过“+1”的形式,在各阶段导入课程思政教育素材,让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条件下,代入自己的个人情感和经历,然后在社会化的交流中形成社会化同化,从而实现态度的塑造和反复强化就成为可能。

(一)聚焦问题

与基本模式不同的是,在这一阶段联系现实世界所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现实世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带有情感认同的行为榜样。其作用主要在于展示情境,营造氛围,展现榜样的行为。榜样越突出,学习者采纳榜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然,从内部条件而言,学习者内心必须对榜样有尊重或认同的情绪。因此,在展现这些榜样时要以学习者喜欢和信任的方式呈现。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科知识,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等方式展现。

(二)激活旧知

为了模仿榜样行为,学习者必须具有适当的先决性知识和技能,要知道有哪些可能的行为选项和可能结果。此时,教师应该在此环节让学习者回忆旧知,在回忆中提取出有关行为选择的多种信息,特别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向榜样学习,采取所要求行为的理由。比如,要形成支持自由贸易的态度,必须要知道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利弊。当然,在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只有先决性知识和技能本身并不会让学习者产生态度。要注意在提示信息的同时设定立场,可以通过场景模拟的方式来实现。

(三)示证新知

在这一环节,教师的示范尤其重要。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向学习者展示如何使所要求的行为成为可能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进行行为示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像我一样做”对学习者态度的形成和行为的示范效果往往好于“按我说的做”。在这个环节可以通过与榜样交流或进行榜样人物的故事或视频演示,从而引导个人行为选择。

(四)应用新知

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体会所要求的行为选择及其后果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习者在模仿中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讨论中代入自己的个人情感和经历,在社会化交流中形成同化。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注意对达到要求的表现或者行为倾向进行认可和奖励,并反复强化。

(五)融会贯通

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往往是缓慢的。加涅认为获得“有效行为”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包括意识、接受、珍视。因此,需要学习者自行设置行为目标,依据这一目标周期性地评价自己的进展,并重新设定目标,即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完善。如果这一过程配合教师的适时鼓励和其他同辈学习者的赞许会进一步加强其转变,增强其信心。特别是当这一行为结果让学习者自身感到愉快和满意时,会进一步促进其对目标行为的替代强化。

三、五星教学“+1”模式在“农产品贸易”课程中的实践

(一)“农产品贸易”课程概述

“农产品贸易”是一门交叉应用国际贸易学、农业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等分析农产品贸易规律、贸易政策效应的应用型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农产品贸易方式、贸易理论、农产品贸易政策和贸易规则等。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

由于中国农业资源约束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快,对德才兼备的农产品贸易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因此,课程的主要目標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使其能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应用理论判断和解决现实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开放战略。

(二)教学内容组织

由于农产品贸易是一门交叉学科,侧重于应用,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既要体现基础理论,又要体现其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应用。依据五星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以“农产品贸易方式(现象)—农产品贸易理论(理论)—贸易政策(理论应用)—贸易规则(实践应用)”为主线进行重构,将农产品的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相融合。教学内容则根据理论发展脉络和分析方法的复杂性层层递进,使学习者能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应用所学知识客观分析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问题。

(三)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纲要》中指出,经济学类专业课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因此,“农产品贸易”课程从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开放战略等角度,结合各章节内容和教学目标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唯物辩证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形成“时事热点—方法论—价值观”三个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路径。

(四)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程依托“农产品贸易”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学生完成9个单元线上教学内容,并完成线上讨论、小测和期末考试。线下采用“翻转课堂”,开展分组讨论、项目研讨、生讲生评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1.课前:教师发布学习指南以明确学习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推送公告和课前预习材料等,督促学生进行线上学习;通过预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易错点,以安排课堂教学重点内容。学生自学在线课程平台的学习资源。

2.课中:以问题为导向,按照问题呈现—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的步骤,层层递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和拓展教学内容,着重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将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创设情境时注重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贯彻执行。

3.课后: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和章节测试,进行知识巩固。教师批改作业,查看学生反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调整下一次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五)教学案例:跨国公司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垄断

这一知识点属于第三章《农产品市场价格》中的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达成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分析自由市场价格形成和垄断市场价格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增强学生对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解,树立危机意识。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1.课前自主学习:聚集问题。在这一阶段,联系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寻求在农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地位?(2)跨国公司获取垄断地位的途径有哪些?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大学MOOC平台“农产品贸易”课程第三章视频。同时,要求学生查找国际四大粮商(即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及中粮集团的简介和相关新闻,并阅读文献:《跨国农业垄断公司对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多维渗透及破解思路》《大型跨国农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通过文献阅读、文献查找,为学生提供行为榜样:国际跨国垄断企业——四大粮商和国内大型跨国农业企业——中粮集团。展现榜样中粮集团在与跨国公司进行垄断与反垄断的竞争中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事例。

2.课堂融入拓展。(1)激活旧知。教师通过有奖竞猜等方式让学生回顾市场结构、完全竞争条件下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的形成等知识点,对视频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准备。在这一阶段,为了让学生认同并模仿榜样行为,为学生提供的先决性知识和技能是:自由贸易与其可能产生的结果,指出自由贸易是经济学理想世界中的完美选项。(2)示证新知。紧扣教学目标,展示应用均衡分析解释垄断企业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机制。结合四大粮商的新闻和财务报表,回答:“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寻求在农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引出另一个先决性知识——垄断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垄断减少了市场供应量,抬高了市场价格,企业获得超额利润。(3)应用新知,深入剖析。学生以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应用新知——垄断企业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机制,结合前述要求阅读的文献,分析并回答第二个问题:“跨国公司获取垄断地位的途径有哪些?”在此过程中形成态度和观点:跨国公司利用其垄断地位操控国际粮油市场,小农直接进入市场与之竞争,必然会对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形成威胁,必须采取措施对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进行遏制。在这一阶段,教师进行精心辅导,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操练。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制定思维导图框架,帮助学生进行观点提炼和总结。(4)总结拓展,融会贯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给出课后思考题:如何对跨国公司的垄断进行破解?并点出本次课的思政要点:“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四、改革效果

“农产品贸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2016、2017和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总共359名学生中进行实践。在此建设过程中,整体教学效果持续提升。

首先,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出勤率达到95%以上,抬头率提高,课堂氛围活跃,参与度增加。其次,学生成绩分布理想。与改革前(15级国贸成绩)相比,成绩优良率提升,平均成绩从75分提升到85分。再次,专业能力持续提升。调查数据和学生项目研究报告都显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报告撰写能力等显著提升,为撰写毕业论文、就业和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课程思政目标达成。通过学生完成的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对时事热点关注度上升;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和农产品贸易政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够从中国的立场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结语

实践结果表明,利用五星教学“+1”模式开展课程思政,能够有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與专业教育融合的目的,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农产品贸易人才的目标。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传统的线下课堂,而且适用于依托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能够为其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