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2期|“以人民为中心”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5/19 16:59:47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2期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研究”(21YB144)

[作者简介] 胡奇军(1975—),女,湖南益阳人,教育学硕士,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文教育与高校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176-04 [收稿日期] 2021-04-28

近日,一篇名为《北医三院医生揭露肿瘤治疗黑幕:患者人财两空,多因医生肆意妄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引起轩然大波。尽管爆料真实性有待调查和权威回应,但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已引发人们对医疗乱象的讨论和关注,医生的行为规范需要医院来约束。笔者认为,凡事要从根源抓起,从学生时代就要对未来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从而在将来的医疗工作中永远铭记“以患者为中心”。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进行基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要不断加强医学生围绕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开展医疗活动,在工作中将患者恢复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特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区别。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我国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人才,理所应当要把一切的出发点放在为人民服务之上[1]。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医学生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级各类会议中多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高层次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中的民主是人民对社会的期盼和向往。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只有人民自己能够作主,才能真正保障创造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换言之,在整个国家运行当中,主体地位是人民,一切中心是为人民,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努力服务人民群众。当今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领域的需求为: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用得起药、用得上实惠药。人民的这种渴望呼唤拥有高医德水平的医学人才。高品德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国家急需的人才,医学院校的建立和发展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2]。为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的根本方向,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为国选才,为党育才,使医学人才能为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奋斗终生。医学生最基本的素养是学习和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而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医学生能够真正从内心深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保障医学生医德水平不断符合人民需求。医学生在进入医学院校之初,都会进行庄严宣誓:“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医学生要坚持“大医精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帮助患者尽早尽快恢复健康。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积极置于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使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耐心对待患者,认真聆听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为医疗行业储备合格的人才,医学院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进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大学教育要进行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校领域的方方面面。为了国家未来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医学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德才兼备医学人才的培养、健康中国事业的发展,都要求在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医学生牢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和人民的健康幸福高于一切。我党高度重视教育与健康,因为这关系着国家的民生,也表明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极其重要。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它所包含的职业道德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影响着医学生的政治立场、职业道德、理想信念等。医学事关人的生命健康,对医学生的培育也有更高道德标准,从而决定了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学生德行的培养。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实立德树人,同时指出要在党的领导下贯彻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从过去到现在,虽然时代变化,但党的指导方针不会变,医德教育的方向不会变,医德教育的价值导向不会变,那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仍然是培养人才,现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立德树人,坚持发展教育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教育目标要使人民满意。医学院校要秉承这一总目标,优先发展人民健康的战略地位,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国家出台一系列为民政策,实施健康中国、技术扶贫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全方位多样化的需求。这一讲话精神为医学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要重视实现医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运用现行的医学准则规范医学生,指导他们在医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培育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信仰、职业立场,提高医德意识与水平,以保证他们在未来的行医过程中牢记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在工作时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新时代有着各式各样的诱惑,有些医生失去初心,抛弃使命。因此,这种情形下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使医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重任。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之一,关系着医学生能否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品德高素质医学事业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它同样适应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医学院校在培育学生职业道德时,引导学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使学生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努力奋斗,这样才能培养出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使人民满意、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与社会的有用医学人才。gzslib202204011153

医学生未来的工作是救死扶伤,也就是说,他们的手中掌握着患者的生命。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就是培养医学生对工作有热情,对患者有爱心,对责任有担当。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医学生怀着职业感和责任感,对患者的心声始终保持耐心,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沟通,做患者的忠实朋友和可靠家人,自始至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4]。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广大医护人员冒着自身感染的危险,自愿报名,勇上疫情防治一线,支援重灾区湖北武汉。全国广大医护人员在祖国和人民危难之时,抛小家为大家,救助、安抚、照顾患者,誓死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和生命权,这正是医德教育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体现和意义之所在。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中,医护人员首先考虑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很少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安危,有些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医务工作者为顾全大局而牺牲自我,以大无畏的精神书写着“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首位的美丽篇章。这种精神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核心,医学教育所培育的医学人才理应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的出发点[5]。医学生是准医生,在医德教育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才能使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肩负职业使命担当,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用过硬的医学本领和实际行动,主动践行自身职业使命与担当。

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确立医德教育为人民健康利益服务的立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会议上强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6]。这一讲话体现在医疗卫生方面,就是人民在健康上的一切利益,必须得到坚决地维护。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这也提高了对医学相关方面的要求,促使社会主义医学事業不断发展进步。高校在对医学生施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要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开展教育工作。通过医德教育,使他们养成心怀患者疾苦的情怀,养成高尚医德素养增强服务患者的意识,培育医学生形成维护人民健康利益的观念,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医学院校利用相关课程,积极引导医学生重视患者生命健康,教育他们淡化功利主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二)突出医德教育以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核心

创造有利条件,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全生命周期是指人体正常生长的状态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从胚胎健康发育到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衰老至死亡机体正常生存过程的时间,它不包括疾病的因素。这一概念表明了新时期下人民群众对医疗水平有新诉求,对医疗服务有高要求,使我国对新世纪医疗卫生与健康方针上做出新的部署。随之而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重视医学的人文精神,倾注医生的人文关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全面理解新时期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的深刻意义,调整重心,将注重延长患者生命转变为努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必须把“以治疗为中心”切实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视角维护人民健康,保障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

(三)指明医德教育成效由人民群众满意度决定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决定着是否能够培育保卫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医疗守护者,它的成效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人民群众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主体,他们促使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倾听人民的呼声,体现人民的诉求,解决人民的问题,才能保证新时期我国各项事业稳定有序发展。在具体的行医活动中,使患者放心,让患者满意,让患者拥有话语权,这才是评判医学品德的标准。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表明在医疗卫生健康方面,人民群众的评判和意见才能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给予科学公正的检验与评判。积极主动倾听患者意见,这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和未来工作中的第一条。要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以患者为中心,推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与发展[7]。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倡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种新时代医德精神也是促成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医疗卫生队伍的关键指标。医学生的医德水平要能够经受住患者的检验与评判,只有达到这一点,作为未来医生的医德品格才能得以持续提升。

(四)创建“医者仁心”的校园文化氛围

不可否认,在物质时代人们追逐最大的利益。学生努力奋斗以求某个高薪的职位,医学生也不可避免。但不管时代的变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医学事业的本质仍然是服务于人民的身心健康。现在确实存在一些只顾市场利益的不良医生,警醒医学院校要从根源着手,在医学生入学之初就引领他们树立科学的职业观与人生观,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医学文化的自信并秉持对它的传承。古人云“医无德者,不堪为医”,现代医学更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特殊神圣性,医者要高度重视患者的需求,坚守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医者仁心”应当成为每位医学生与生俱来的意识与责任,为人民服务应当是每位医学生的最终奋斗目标[8]。只有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中强调培育医学生先立德而后树人,表现医学教育自始至终所肩负的使命,才能进一步深化医学生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五)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了使医学生从入学起,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人民所需要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应该积极组织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医学院校可以确定“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等目标,通过举办系列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助推主题教育走实走心。通过诗朗诵、合唱团、红歌比赛、党史知识竞赛,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通过义诊咨询、健康讲座、发放科普宣传资料、送医送药等方式,深入社区、走入家庭进行医学文化宣传。组织医学生进入到各个小区,对群众进行医学知识教育,从事预防医学、康复治疗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医学生本身人格的完善,将这些正能量的活动视为自身学习的重要动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医学生能够更加贴切地接触社会,服务人民群众,极大触动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受资本职业价值观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为人民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价值观。gzslib202204011153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