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5期·PBL教学法在工业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5期
黄朝晖 王覃 朱春雪
[关键词] 创新创业课程;工业设计;PBL教学法;课题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华中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业设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研究”(2018058)
[作者简介] 黄朝晖(196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品系统整合设计、文创产品设计、设计教育等研究;王 覃(1997—),女,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创产品设计;朱春雪(1998—),女,河南南阳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號]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5-0116-04 [收稿日期] 2022-03-03
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创新战略及产业振兴政策,工业设计被视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中国制造2025”提到了工业设计的创新驱动作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高校中的地位也开始从边缘向中心转变[1]。工业设计专业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时代的大潮中显得尤为重要[2]。随着高校对国家创新战略的积极响应,工业设计教育的模式和规范正在被逐步建立和完善,但还存在课程体系散乱、实践较少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PBL教学法在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PBL教学法目前已在国内艺术设计和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实践应用经验[3]。与当前教育改革相融合,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理论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4],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高其创新能力。
一、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工业设计专业特点
工业设计是工科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以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为目标[5],对工业产品的外观、结构与服务进行创新或改良优化,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的商业价值。工业设计专业有以下显著特点:(1)科技性: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以科学理论与制造技术水平为基础,将工艺、材料、信息等元素高度结合;(2)人文性: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旨在关注用户、产品、环境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设计服务于人,并依托国家、地区的文化特色,使设计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3)商业性: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品牌的商业经营息息相关,有商业需求产品才得以传播发扬,才有更新换代再设计的机会;(4)创新性: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依托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把握艺术美学风格的前沿资讯,不断创造和更新产品及服务的形式,以此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
(二)工业设计专业的市场需求
工业设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根植于家庭日用消费品、工程装备、专业技术设备等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因此,工业设计的产出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工业设计将产品中搭载的科学技术外化呈现,让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容易看到产品的特点和价值;设计的更新周期相比技术较短,因而带来了更多的需求与利润。此外,具有鲜明的品牌特色和积极、突出的宣传立意的产品,能在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与投资者的目光,这也使工业设计专业具有大量的市场需求。
(三)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8年,我国开设设计类学科的院校已有1900余所,工业设计专业平均年入学人数约10万人。在如此庞大的教育规模下,社会上的工业设计人才依然处于稀缺状态。企业需要有市场判断力的创新型人才,而许多高校设计专业课程疏于实践,学生缺乏应对市场千变万化的能力。国家和各高校相继出台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许多高校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专门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但这些课程往往专业针对性不强,且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接触专业领域内具体项目与课题。
二、PBL教学法概述
(一)PBL教学法简介
PBL教学法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6],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应用于医学等学科教学领域,近年来在国际教学改革研究中也广受欢迎。PBL教学法可以解读为问题式教学法,也可以解读为项目式教学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一个现实的问题或完成实体的项目,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PBL教学法的核心
PBL教学法的核心是把教学内容融入复杂的生活或生产情景中,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与小组成员进行热烈的探讨,在知识与观点的碰撞中找到问题的最优解。在学习内容上,其核心是让学生学习与思考的领域拓宽,不再局限于课堂中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而是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对事物进行科学、宏观的考量。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善于发现并思考社会中的现象与所反映的问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PBL教学过程
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占主导地位的群体[7]。图1展示了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大致过程。教师在生产或生活情境中找到一个适宜研究的问题,或将项目要求发布给学生,学生按照要求或自己的兴趣选择问题切入点,根据切入的方向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搜集与切入点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在小组内选择恰当的学习工具与组员分工合作进行研究与讨论,形成一个或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访谈、仿真等方式判断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提出一个最终的方案。最终方案再由教师使用课程训练完成度评估的方法进行评估与打分,进而完成教学并作出总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一个提出问题和评价方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推进者;而学生扮演着探索者的角色,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PBL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与意义
(一)PBL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与其他学科不同,工业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创新应用型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交叉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对学生来说,研究一个课题就意味着要接触一部分新领域的知识。针对学生短时间内需要学习和接受较多新内容的实际,总结出几个较好的办法:(1)产教融合:将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合作企业的实体项目带到课堂中去,形成校企合作[8],由教师提供或转达项目的背景与基础资料,让学生对项目主题有一个快速、初步的了解;(2)学科竞赛:以学科竞赛为背景[9],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既可以发现竞争对手的优势,也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3)双创训练: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建立项目小组,在课堂上由教师辅助讨论和展示,一方面能够较快地完成对课题体系的认识与构建,另一方面通过训练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方法与流程。图2所示的研究模型概括了PBL教学法在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应用。
(二)PBL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PBL教学法将课程要求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组织、规划、沟通、研究和分析能力。学生需要了解某个行业的相关知识,就需要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与前沿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发现更多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渠道,提高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创新创业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学生在写计划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商业头脑,以及对商业动向和趋势的敏感性。PBL模式的课堂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有思想的碰撞并达成一致,才能让最终的设计更合理、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与小组成员沟通,还要与用户、项目中涉及的关联人员沟通,获取利于设计的一手资料与调研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PBL模式的应用不但能使学生获得专业上的成长,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活跃,教育变得更开放,鼓励学生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性。
四、PBL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运用PBL教学模式引入基于“共享员工”平台创建的工业设计创新创业课题实例。课题基于疫情期间线下生产大范围停工、线上生产出现“用工荒”的研究背景,提出对用工方式改革,搭建“共享员工”平台的方案,与疫情下的生产背景紧密结合。
首先由教师介绍课题,并讲解研究方法和步骤。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组成小组,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设计。分组后,小组成员通过网络、书籍、刊物等媒介着手查找相关信息,了解疫情下“用工荒”产生的原因,探索其解决办法。学生提出建立“共享员工”平台的研究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评估研究的价值和研究的难易度,以确定最终的选题和研究目标。
经历了市场分析、竞品分析、用户研究,学生发现App的形式有不可替代的优点:(1)可以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展示,让求职者放心;(2)可以为人才提供即时沟通、直约面试、立即确认的体验;(3)“共享员工”平台为求职者提供微企业招聘海报,为客户企业提供微信公众号,搭建招聘入口等差异化方案,保证线上线下招聘无阻碍地进行。因此,小组最终确定了App的平台载体形式,并设计了产品的功能流程及平台的商业模式。
创業项目需要有严谨、完善的商业思路。在课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认真对公司组织架构、团队建设、市场营销、投资与财务、风险与规避等方面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制定了完整的创业计划。
通过PBL模式的课程实践,学生学会主动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市场与用户需求选择适当的产品载体,运用工业设计专业的知识和工具对产品的功能、外观、应用流程进行设计,学会分析市场环境与商业前景,构建出清晰合理的商业模式。
结语
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提出,学科与产业融合进程加快,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PBL教学法的引入,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参与项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挖掘自己的分析与创造能力,学会主动面对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专业技能应用到实处。因此,PBL教学模式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极大的应用空间,设定好高质量的驱动项目、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构建良性的双向互动机制、推动项目的进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题项目的积极性,改善传统课堂单一、枯燥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与研究成果的产出。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25期·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培的思考 2022/9/19
- 下一篇:农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再出发 202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