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1年第42期·医学特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8/12 13:12:56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2期

杜华丽 袁栎 陈城

[关键词]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医学特色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重大招标项目“新时代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ZDZB201901);2019年度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的实践研究”(2019ZD002);2019年度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基于OBE的医学院校非医学背景教师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2019ZC002)

[作者简介] 杜华丽(1984—),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及口腔医学研究;袁 栎(1972—),女,吉林榆树人,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及基础医学研究;陈 城(1982—),男,安徽淮南人,硕士,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教育学及应用心理学,卫生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141-04    [收稿日期] 2021-04-27

高等教育必须深入思考和明确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

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教书、育人作为教育的两大部分,有其同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过程中,教学和科研是教师长期两手抓的重点,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育人部分发展稍显滞后,对于专业课程教师而言,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性凸显。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联系不密切的问题,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构建完善的育人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专业教育是医学教育的主阵地,而理想信念、人文关怀、思想道德等隐性教育更是学生培养道路上的导航灯,指引着学生成长的方向。因此,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体系极为重要。

一、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特点及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互联网+”时代,90后、00后大学生有其鲜明的特点,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是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主要受众群体[2,3],善于利用互联网工具获取信息和知识。然而,这样的新时代特质和优势,在“互联网+”时代,当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容易使他们缺乏对真实信息的鉴别能力,易于被良莠不齐的网络现象和不良思想所引导。因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经过教学实践和调研发现,青少年容易对思想政治课存在逆反心理[4,5],因此单纯依靠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力现象,而大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导的接受度更高。因而,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既是国家政策,也是时代所趋。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意义重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医学院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源、强化教师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6]。

课程思政不同于常规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是以在普通的课程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以更加自然的形式影响重塑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等传递正能量。在全面分析专业教学和学生接受面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对引用的思想政治案例和元素充分论证,对教师集中培训,恰如其分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思想、精神价值、信念、艺术和哲学,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道德素质和能力。

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一)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水平

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坚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队伍自身素质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水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师德师风等专题讲座,聘请专家教授传授“教书育人”经验,集中探讨课程思政开展的思路。

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党员发展工作,通过对发展党员工作所面临问题的现状调查发现高校教师对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发展程序宣傳不够、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等方式来改进高层次人才的党员发展,强化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7]。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着力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以下4方面:(1)集体学习。集体学习是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助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同时开展围绕某一主题的讨论,集思广益,提高学习效率。(2)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对某一类问题更能深刻地认识,通过探索、实验、验证、比较、分析、归纳等形式进行研讨,加深对问题的探究和认知。(3)讨论和辩论,互相激发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向。(4)网络在线学习和互动学习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最新的资讯、观点和方法,通过网络阵地将党的政治理论与广大教师联系起来[8]。

(二)充分调研讨论,形成医学特色的课程思政规划与设计

1.充分论证,确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遵循专业课程教育规律,明晰基本教学任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实际上对课程建设的教学目标界定、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法应用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9]。如何安排增加思想政治知识点的分布和融入方式,如何有效地利用专业课堂主渠道,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在显性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实现隐性的德育熏陶,对整个教师团队而言,在体系化建设方面应形成一套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素养、不同能力师资共享操作的标准化文件资源。

教学设计时,将课程思政的建设列为重点工作,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炼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德育和思政要素,统一设计,建立标准,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课程思政素材与设计,落实到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案中。开展示范教学活动现场授课,充分交流心得、分享经验,让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和内涵,领悟课程思政“讲什么”“怎么讲”,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课程思政开展水平。

2.丰富课程思政开展形式,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开展形式,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素材用对、用好。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在传统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创新课程思政开展形式,通过感恩志友与课程思政互相融合、课程思政浸润课堂、E-learning平台讨论课程思政内容、布置课程思政作业、PBL、学生小组演讲等灵活新颖的形式,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认同,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力求做到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

施行大学生成长导师和本科生导师制度。从学生入学初,为大学生聘任成长导师,同时施行本科生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进步。大学生成长导师制是高校思想教育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有利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成长导师通常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整体性的引导,不但推动其提高学习,还注重协助其形成完整的人格,获得人生的成长[ 10 ]。

从专任教师中选派兼职班主任,加强兼职班主任的自身建设、班级建设方面和兼职班主任管理制度建设在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流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1 ]。

就学生学习方式而言,随着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普适计算的发展,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等新型学习方式纷至沓来,而与之对应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教育教学方式却仍然停留在传统面授教育阶段。因此,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信息化程度亟须提高,必要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和创新。部分学系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信息平台为基础,将专业教师教学课件、教材等优质教学资源存放于平台中供师生自主取用、学习或参考,使各院校相关学系专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能够相互借鉴。前者需要重视的关键点分别为信息储存需求、信息安全保护、资源维护和获取权限等级划分。后者则主要包括:信息交流功能、上传/下载功能、多媒体播放功能等[ 12 ]。

3.整合专业课程,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模块。以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教育为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重视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伦理教育,组织“感恩志友”活动,师生以“大爱永传,奉献延续,感恩志友,追思恩师”为主题向已实现捐献的志友表达无限追思,提高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结合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特点,举办医学生形态学绘图大赛,薪火相传,传承老一辈教师的敬业精神、艺术修养和教育的大爱,感受生命之美,培养更富有同情心,更富有想象力,更擅于观察,更善于思考,更擅于创新,更有温度的医学学子。整合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特点,引导与培养大學生的科研品质和思维。整合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学科培养大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人文关爱。

4.及时总结,推广与深化课程思政开展经验。创新形式,如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暨“课程思政”竞赛,现场展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授课应用,将课程思政的融入设置为比赛的重点评价环节。教师现场共同观摩讨论,促进课程思政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深化经验,推进课程思政研究与建设。政策引导,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申报相关课题,以团队形式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表课程思政教学论文。

三、探索建立课程思政的质量监控和反馈评价机制

(一)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三级体系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严把意识形态红线。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进行重点考察。如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日制度、教学督导听课制度、评课评教制度等,多维度、多层面进行教学质量和课程思政质量把控。借助各项教学检查进行详尽的量化指标考核,同时进行课程思政工作经验分享与讨论,不断提升和完善课程思政开展水平。

(二)跟蹤调研,及时反馈与改进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调查问卷、师生座谈会、课堂调研等,时时关注及时对师生双方进行调研,了解课程思政开展的不足和问题,不断论证与改进形成健康发展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闭环。

四、课程思政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觉悟存在差异,没有科学完善的衡量和培养体系,院校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采取相应举措,形成系统性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工程,切实提升教师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与水平。

(二)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需要不断提高

调研显示,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刻板的认识,认为课程思政即国家政策、领导人语录等,对于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较为生硬。对此,需要开展培训和示范教学等活动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开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