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4期·以质量内涵为核心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9 16:01:50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4期

孙茂才 刘继永

[关键词] 临床教学管理体系;临床教学基地;临床教学团队;岗位胜任力;形成性评价

[课题项目] 2019年度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项目“临床毕业技能考试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性研究”(2019LX035)

[作者简介] 孙茂才(1983—),男,江苏阜宁人,医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4-0141-04 [收稿日期] 2021-07-15

临床教学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教学与通识教育、医学基础教学有相通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场所由大学校园转至医院;授课老师由专职教师改为临床医生;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学习内容更接近临床。针对临床教学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临床教学有效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有助于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临床教学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

(一)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

临床教学基地是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高等医学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医学学科的特殊性等因素,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规模大小不一、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传统有别、教学标准差异化。这些问题制约了临床教学的开展,严重影响了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怎样实现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同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临床教学管理的重点。

(二)临床教学团队的建设

临床教师有双重身份,既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又是立德树人的教师。作为临床教学的主要组织者,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水平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医院主要工作是医疗服务,部分医院未将教学纳入发展规划中,教学意识不够,教学环境较差。

临床教学师资有着一系列的问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和带教规范有待加强,对临床教学模式不熟悉、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式稍显陌生,对学生临床实践学习的指导有待加强。教学基层组织不健全,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等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够。教学管理部门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缺少对临床教学的指导与设计。

(三)临床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

临床教学阶段有别于在校本部的学习,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规范变弱,无法直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况。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足,又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未能真正融入临床环境,不能有效利用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理论知识来处理具体的临床问题。另外,学生在临床教学基地對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缺乏良好的应对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沟通交流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临床教学管理体系的内涵

(一)临床教学基地分层、分类、动态管理

1.指导思想。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相关部委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文件提出要加强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明确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将教学作为附属医院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对教学基地的分层、分类、动态管理。

2.建设方法与措施。根据所承担教学任务的不同,临床教学基地主要分为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附属医院承担本科生临床理论见习、实习教学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医院以承担临床实习为主。临床教学基地根据附属医院认证或教学医院评审指标体系,进行院内自评整改后申请现场考察。学校组织专家组通过现场材料检查、教学活动观摩、现场考察、分组座谈等不同方式对临床教学基地的医教研进行全面的检查考核,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反馈整改意见,促进基地持续改进。

(二)强化临床教学团队建设

1.完善临床教师教学激励机制。临床教学基地需建立完善教学激励制度,以发放教学津贴、教学与职称挂钩、教学奖励等措施提高临床教师的获得感与荣誉感,激励临床教师投身临床教学。

2.注重教学基层组织的建设。临床教研室或教研组是临床教学的基层组织,在保障临床教学效果、促进临床教师发展和推进临床教学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学校引导各临床教学基地加强临床教研室的建设,既要完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和运行制度,又要规范临床教学过程。学校做好教研室建设的顶层设计,使教学基地有据可循、有章可依。教学基地要重视教研室建设,持续加大教学投入,确保教研室开展好工作。

3.加强临床教师师资培训和实行临床教师资格准入制。完善教师教学培训体系。学校针对高等医学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临床基本技能设计临床教师师资培训课程,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临床教学基地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积极开展院内师资培训,也可以邀请学校定制适合的医院实际情况的课程。此外,还应加强对临床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临床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临床教学服务,全面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

实行临床教师资格准入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的临床医生方可进入教师序列,参与临床教学。学校要将教学基地的师资建设纳入学校师资建设的体系中,提高临床教学师资的水平,全面提升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建立临床教学督导委员会。建立临床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的临床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对临床教学(含理论课、见习课、临床实践教学等)进行随堂听课,深入了解教风、学风,按要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参与青年临床教师培养,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对学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等进行专项调研,为人才培养提供决策依据。

(三)以岗位胜任力与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临床教学过程化管理

1.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建立目标化管理体系。为了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医学教育的有效开展,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的基本要求、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以及我国健康卫生事业的实际情况,将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转化为可行的教学目标或任务。

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临床教学的过程中,从实习入科准入到床边教学活动再到出科考核形成管理的闭环。实习入科准入制是在进入相关实习科室前对临床技能提出目标和要求,经过培训和考核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增加床边实习机会,提升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床边教学活动主要是病人的管理,从问诊、体格检查、诊疗、医疗文书的书写到日常的医疗工作,其中医患沟通和医德医风教育贯穿全程。床边教学活动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专科的特点分别制定。出科考核是对本专科全部教学目标的检验和考量,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部分。

临床实践教学的目标化管理需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2]。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从入科、在科学习到出科的全过程控制,还可以及时掌握教学双方的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实习的内容和质量,达到实践教学管理的流程再造。

2.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设计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构建目标—评价—反馈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临床能力的提升。

入科技能培训与考核(实习准入制)侧重于临床基本操作,充分利用教学基地的临床技能中心,在入科实习之前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在目前复杂的医疗工作环境下,在实习前熟练掌握相应专科的临床操作技能有助于提升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参加临床工作的自信心,也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利益与安全。

出科考核应包括出科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考核内容为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对岗位胜任力最重要的考核,是判断学生临床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其中出科技能考核,相较于入科技能考核,更注重于临床综合能力的考察,除了临床技能操作外,还应涉及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出科技能考核方式建议为床边考核,可用mini-CEX, DOPS等,考核结束后面对面给学生反馈,并给出符合实际的优点与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改进临床能力。学生出科考核合格后,方可出科再进入下一科室进行实习。

临床教学中期检查是学校层面对临床教学的现场检查[3],检查活动一般由学校领导带队,临床教学专家、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 SPs)老师等共同组成教学检查团队分赴教学基地全面了解检查学生的思想状态、临床实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教学单位的临床带教能力、管理能力等(表1)。

临床教学中期检查是学校加强临床教学过程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学校通过检查活动的开展旨在加强对临床教学质量控制,强化臨床教学意识,推进临床教学过程管理的不断完善,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中期教学检查还会要求各教学基地针对去年检查结果中出现的问题,介绍改进措施和成效,积极探索优化临床教学体系的途径,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毕业考核是检验医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是否掌握相关临床能力的重要手段,分为毕业理论考试和毕业技能考试(表2)。

临床技能竞赛是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学习兴趣与质量的有效手段。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方或者院校的竞赛,在做好全体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外,发现了一大批拔尖的医学人才,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4,5]。各医学院校组织临床技能竞赛不光提升了学生的临床能力,更是引导了教学基地对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视,并且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教学意识与水平[6-9]。

3.以持续改进为结果建立反馈体系。在形成性评价中反馈是最重要的环节,评价是为了反馈,反馈是为了持续改进。反馈体系的建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层面,二是教学基地与教师层面。在学生层面,临床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即时的反馈。无论是入科技能培训与考核、出科考试、实习中期检查、毕业考试,还是平时的临床教学,都要能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与优点,督促其改进不足,不断提高临床能力。在教学基地和临床教师层面,学校需要针对各类考核和检查进行总结和分析,给教学基地及其教师提出持续改进的意见,促进教学基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内涵建设。

三、讨论

构建完善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并切实有效的执行对临床教学的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保障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制度支撑。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除科学的管理体系外,学校和临床教学基地还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另外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也是临床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

医学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医学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在医教协同的大背景下,医学院校和教学基地需精诚合作,做好医学教育前后期的融合,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