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互联网+”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樊琦 祝舟航
[摘 要] 当前国家提出新时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成全面开放的新发展格局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首先,分析“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互联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国家标准,重视国际化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强调课程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最后,重点研究基于“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构建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多维度人才培养平台,重视“互联网+”背景下国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新变化、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新突破。同时,重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互联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厅首批立项双一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浙教办函〔2020〕77号);2020年度浙江树人大学教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JG1006)
[作者简介] 樊 琦(1982—),女,山西原平人,博士,浙江树人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2-0185-04 [收稿日期] 2021-01-25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环节。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进程中,培养优秀的开放型经济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国贸专业是开放经济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重要性,利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技术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影响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1]。“互联网+”促使中国与国际市场更加紧密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开启新的格局。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新方式,实现资源跨国交易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当前“互联网+”带动下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大数据和区块链的兴起意味着国贸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充分利用新型技术和工具,变革传统课堂,实现国贸理论与数字贸易实务的完美结合。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与“互联网+贸易”经济新变化脱节
国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偏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应用,创新能力较弱。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国际化水平不高,知识内容相对单一和滞后,并没有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需要,应用型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没有国际格局和体现国家建设贸易强国的战略要求,较少体现国际商务的文化性。
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案例不足,教材陈旧,缺乏好的教材,重理论、偏知识,实训和操作少。专业教材与国际贸易新变化和新形式相脱节,所用国贸教材与现实脱节比较严重。“互联网+贸易”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相关内容,如无纸化交易、电子报关、英文函电写作等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出现。
(二)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当前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师缺乏外贸行业经历和外贸实践操作技能。所有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但多数教师欠缺跨国工作经验,知识结构偏理论化。在国际商务实践岗位工作的经历缺乏,授课通常照本宣科,缺乏联系实际的经验,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专业教师企业经历缺乏,课堂授课内容多以知识讲授为主。
(三)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模式新颖性不足
课程设置偏理论,教學方法略单一。当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更新慢,跨国文化和外语技能重视度不够,教学模式上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成为知识的接受者,缺乏学习和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创新能力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够。“雨课堂”和“超星”等“互联网+课堂”应用性偏弱。教学手段落后,多数以课件为主,课堂教学理论知识讲授偏多,实训环节欠缺。
(四)课程思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思政内容,将诚信经营的思想与儒商的经营理念贯彻到课程体系、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国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导致能体现思政特色的内容偏少。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产生新变化,随着我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形式由一般贸易向跨境电商发展变化。掌握互联网新技术,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国际法律和跨文化交流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培养拥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
根据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国家标准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国际化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从事国际和国内经贸活动的专门技能,善于战略思维和具有理论功底扎实的复合型人才。国际化和复合型互为依托,是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2]。
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化专业主干课程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注重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强化国际惯例与规则的教学;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设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经济与贸易类专业需要构建“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体系+实训+双语和国际惯例”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培育,全面培养学生创新与适应跨文化工作的能力。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根据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革,根据外贸企业要求的核心能力,和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流程设计课程内容。
(一)构建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多维度人才培养平台
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多维度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建构主义学习范式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思政价值观教育的创新型措施。有效实现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联动,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体系。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进一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国贸专业需培养着眼于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探索新的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信息获取、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能够把握和预测经济运行的专业人才。将“互联网+双创教育”纳入国际贸易学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加深对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了解,把握时代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3]。“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要求国贸专业人才具有开放的视野和情怀、以优秀外语水平为基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清晰的逻辑推理能力、理性的预测决策能力,并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国贸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大宗产品交易和跨境电商的能力,具备跨文化商务谈判和沟通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从事线上跨境电商和线下货物贸易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新变化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决定了国贸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外贸形式新变化相适应,与大宗商品和跨境电商所需的职业技能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课程掌握专业知识,通过实训掌握操作技能。因此,人才培养计划中需要增加跨境电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项目,顺应数字贸易发展的新变化,在国贸专业人才培養计划中增加数字贸易相关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加数字贸易有关数据,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国贸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国贸专业考证相结合,与劳动部门鉴定机构合作,开展国际贸易职业技能相关培训和资格考试。进一步加深课证融合和课程与技能鉴定认证结合的教学改革,实现国贸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新突破
“互联网+”背景下国贸专业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应用型和技能型培养,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统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微课、慕课和开放式教学平台项目,教学方法要进行角色模拟和仿真实战演练。充分利用超星和雨课堂等“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多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新突破。克服班级庞大的缺点,在树人大学新建成的智慧型教室开设与大宗产品贸易和跨境电商有关的专业性课程,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统一。
“互联网+”教学,有效利用短视频与教学案例相融合,把授课知识模块化、形象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混合式教学,建立“在线视频+课程论坛+微信公众号+直播”的新媒体融合应用模式,促使学生围绕慕课开展学习,线下实体课堂采用互动式教学,提高混合式学习成效[4]。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秉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互联网智能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度在线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比较分析,充分利用慕课的课程资源、数据技术及平台服务,有利于解决知识增加和学时有限的矛盾。提炼教学内容,挤干课程中的水分,利于重新梳理课程体系,审视教学内容,“挤水炼金”重新整合并锻造课程,使课程重新焕发生机。慕课可以让学习内容案例化、直观化、形象化、细微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闲置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在线学习,促进师生在线交流,增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利于学生方便自由的学习,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四)重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外贸易既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活跃力量,也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推动力,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承载着培养外贸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作用。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总结出了该门课程的核心理念——“诚信是基础、合规是准则”。
要做好课程思政,首先教师的思想高度一定要高,政治站位正确,同时对课程体系、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才能用鲜活的案例把思政元素融入各知识点中。课程思政不仅要通过“言传”育人,更要通过“身教”影响人,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们成长和进步。
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要适应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与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相融合,着力于学生德、识、能的全面发展[5]。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建设目标的紧密相连、与课程知识点的紧密相连,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从教学内容开始,由教学目标确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决定了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学内容除融合创新课程基本内容外,还要合理补充国贸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传递国贸学科专业蕴含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体现思政元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理想信念、学科前沿及能力培养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特点和新模式,应用新的课程体系和新的教学方法。国贸专业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学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线索。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加强专业、行业与企业合作,从工作岗位出发,分析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和核心技能,进行课程开发和慕课建设。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为理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课程设置要前后联系逐渐递进,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首先,优化国贸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背景,基于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发展要求,结合外贸行业实际需要构建专业课程模块整合国贸课程体系。其次,开拓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联合培养为路径,实施订单式、校企互动式、企业主导式和课程嵌入式等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鼓励校企联合共建创客课程模块。“共享共赢”合作双方通过建立互动、信任、分享、沟通的平台,通过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目标。共享共赢是合作双方在资源使用、课程开发、人才培训和应用研究等方面互利共享、优势互补的新机制,實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改变学习模式,凸显学习成效。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精品课程优势资源和MOOC等在线资源开放平台,提供个性化和协作式的线上学习支持,激发学习智慧和启发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最后,实施“金课”建设的融合创新策略。使教学目标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思政元素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采用融合创新策略。将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要求与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相融合。
参考文献
[1]高江勇,周统建.大学课程改革究竟需要改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8(5):42-47.
[2]姚寿广.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框架及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8(5):33-36.
[3]王淑云,刘学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1(13):149-152.
[4]曹青.跨境电商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33):139-140.
[5]肖芬,唐聘莉.新常态下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5(6):114-119.
Analysis on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FAN Qi1, ZHU Zhou-hang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Peoples Welfare,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5, China; 2. Olin School of Business,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t. Louis, Missouri 63101, U.S.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tate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opening up in the new era and build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all-round opening up, which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international trade talents in China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digital economy.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main content of “Internet +” international trade talent training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construction form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ound talents and emphasize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Finall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ath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based on the “Internet +”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tries to build a multi-dimension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platfor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ew change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and the new breakthroughs i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courses. At the same tim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 international trade; talent training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大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2021/10/8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录用通知书——杨文明 202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