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基于“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徐楠 吴有龙 于继明 丁凯孟 戴典芬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简述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提出了“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基于“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式,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关键词] 一体两翼三支撑;课程思政;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遥感影像感知哈希认证算法研究”(41801303);2020年度金陵科技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项目“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020SZTD004);2019年度金陵科技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项目“智控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2019SZGZF004)
[作者简介] 徐 楠(1973—),女,河南信阳人,博士,金陵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物联网信息安全研究;吴有龙(1987—),男,江苏南京人,博士,金陵科技学院物联网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组合导航研究;于继明(1976—),男,河南罗山人,博士,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5-0019-04 [收稿日期] 2021-04-24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于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人才供给与需求深刻变化。2014年3月,教育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相关高等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等以极大的热情研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知网上以“应用型高校”为关键字检索论文,结果有3969篇文献。2012年至2020年的论文数据见表1。从表1可知,以“应用型高校”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逐年增多,2019年达到了峰值。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及人才培养,众多学者分别从理念创新与实现路径[1]、标准与现实进路[2]、人才培养模式[3]、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中国知网上以“应用型人才”为关键字检索论文,结果有14179篇文献。2012年至2020年11月的论文数据见表2。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从2012年受到关注,并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和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和学生综合实习等四个方面实现[4]。我国应用型高校为了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专家和学者对德、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英国高校市场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应用性-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美国“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良好的建设思路与方法。
二、基于“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南京及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深入实践,积极探索了“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体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体推进。理想的教育要凸显创新思维和能力、人文精神、审美能力的培养[5] (P2)。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性格在积极的劳动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和显示[6] (P3)。高等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更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
两翼即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不可或缺。教育部于2010年、2012年分别发布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广谱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五条教学原则;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面向全体”“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支撑即学习资源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与学科一体化建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们探索了课程、教材、学习资料等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践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基本职能,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的方案。高校应依据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建立起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完善,以此对社会和各利益相关者负责,恪守质量承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严谨、规范、科学、精细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有专门机构与人员、有质量目标与标准、有教学资源支撑与保障、有教学过程运行与管理、有质量监测与评估、有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六有”核心要素构成了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螺旋式上升的闭环质量保障体系,其结构流程如图1所示[7]。
三、基于“一體两翼三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根本准绳。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中国话语权增强的强力保障。为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基于“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蓝图与行动纲领,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8]。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金陵科技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课程类别上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公共选修课程五部分。这五部分的课程设置,侧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体推进,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训练。实践教学占总学分38.8%;集中性实践环节占课内总学分20.6%;课内实践教学占课内总学分35.1%。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应达到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在工作团队中得到认可。
综合素质课外学分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提供了1000多门课程如影视欣赏、摄影、红酒文化、茶文化、书法、音乐鉴赏等多门类、多种类的素质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为学生全面发展、一体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支持。创新创业课程和劳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必修课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工程认证的理念进行制定和修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前,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和专业教师去企业和行业进行调研,征求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及学生等多方意见,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人才培养方案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中来自企业和行业的专家不低于40%,这些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指导和论证。
(二)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時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9]。金陵科技学院资助每个二级学院建设课程思政工作坊项目,立项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和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等。物联网工程专业依托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坊”平台、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和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项目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多渠道进行课程思政的辅导、研讨和交流,邀请有丰富课程思政经验的专家来学院讲座,讲述他们优秀的案例和好的方法,资助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通过课程组研讨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专业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
(三)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物联网工程专业工程实践从第一学期贯穿至第八学期,开拓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技术应用”梯级递进的实践教学思路,探索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工程实践训练大学四年不断线,在基本实验技能、工程技术实验、生产现场实训和课外实践活动四个实践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实践,实践教学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展开和梯级化推进,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商课程设置、共解技术难题的良性联动机制。
探索产教协同、产学研合作办学路子。从地方性、应用型的特性出发,依托优势资源,构建强势学科,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物联网工程专业师生主动践行产教协同和产学研合作,产业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加入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组建联合机制、建立合作站点、共建合作实体”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
除了创新创业课程外,物联网工程专业通过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物联网工程专业依托我校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平台,2015年以来立项建设了2个“创客”虚拟班。创客班坚持开放式管理与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创新创业环境,邀请企业导师以企业的真正需求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探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重要赛事,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项目,进行实践和创新训练,指导学生撰写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指导学生发表科技论文。
(四)“三支撑”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物联网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的“金字塔”工程,录制微课、建设在线课程;充分利用现有优质的MOOC资源,进行翻转课程及SPOC等的尝试;利用企业提供的学习资源;建立在线学习小组,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教师为学生选择优质的教材、学习参考书及学习网站。
物联网工程专业与学科一体化建设。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本科教育的两大基石。二者内涵不同、侧重点不同,只有共同作用,才能促进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10 ]。
四、结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践行“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从心理素质到身体素质、从专业技能的提升到走入社会前的全人教育,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学生具有思辨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新科.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实现路径[J].江苏高教,2017(5):38-41.
[2]汤贞敏,王志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理想标准与现实进路[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5):38-43.
[3]朱小军.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验、典型模式的启示[J].职教论坛,2020,36(10):123-129.
[4]郭建如,吴红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36-42.
[5]上海教育博览会组委会编.互联网+教育:教与学的变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B.A.蘇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
[7]潘宏伟,张运香,赵宝江,等.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8):232-233.
[8]梁秀生,顾永安,王中教.回归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基于高质量就业视角的审视[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4):37-42.
[9]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1).
[10]姜暖,蔡鹏,王超,等.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247-248.
Explor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One Body, Two Wings and Three Supports”
XU Nana, WU You-longa, YU Ji-mingb, DING Kai-mengc, DAI Dian-fena
(a. School of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b.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 School of Network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Nanjing 21116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to a new stage,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model design of “one body, two wings and three supports”. Taking the talent training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it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an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One Body, Two Wings and Three Support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pplied tal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专业课中“五育并举”的实施案例分析 2021/11/8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口腔专业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的调查分析 20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