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1年第46期·中药学专业多学科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19 10:41:45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6期

邸学,王添敏,张慧,李峰,宋慧鹏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混合式;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7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重点项目“中药鉴定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GHZD13012);2018年度辽宁省中药资源普查课题“鞍山市立山区中药资源普查”(2018006);2020年度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中药鉴定学课程为例,基于‘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促学三位一体的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LNZYJG2020052)

[作者简介] 邸 学(1979-),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研究;王添敏(1980-),女,辽宁大连人,博士,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品质评价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张 慧(1970-),女,吉林通化人,博士,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质量评价及创新药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6-0061-04   [收稿日期] 2021-05-20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中药学专业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变化,我院中药学專业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同时以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复合型人才为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的目标。因此,对“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首先课程开设多元化的实验内容,并结合本草学、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及中药药剂学等学科,开展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其次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构建无线数码网络实验室及模拟中药房等实验网络实训平台。

我院“中药鉴定学”是国家级资源共享精品课程,而实验教学是“中药鉴定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药学专业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并与多学科有交叉,它应用了分析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来评价中药材的品质、真伪鉴别、质量标准等。随着现代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医药院校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现侧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中药鉴定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对其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尤为重要。

一、“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中药鉴定学”的实验课程仍以验证性实验项目居多,内容大致由三部分构成: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实验。其实验理论验证性项目偏多,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偏少,实验内容单一,缺少运用多学科交叉集成的实验,缺乏创新性。而且理论教学中性状鉴定多是中药饮片的鉴别,对中药材来源的原植物形态涉及较少;显微鉴定实验课时占比较多,但其实验内容基本相似,主要以组织切片和粉末鉴别为主;理化实验也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设计型实验,以及多学科混合型实验[1]。

因此,作为与理论课并行的实验教学,必须针对目前实践教学的不足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综合型中药学人才。本课程结合学院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情况,依托我院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平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二、“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传统的实验教学偏重基本理论的验证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不足,综合实践能力较弱,难以适应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依据我院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充分利用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立多学科融合,“课内教学+课外实践”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中药饮片鉴别的实践能力,以及对药材粉末的镜下观察能力和药材品质评价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2,3]。

(一)“课内教学+课外实践”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中药鉴定学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因此鼓励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多读经典本草学著作,并在课程中结合中医药典籍,适量增加相应的人文知识和本草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中药材性状鉴定是“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对中药传统经验鉴别的传承与创新,在教学中将原有以教师传授为主,改为以学生为主体,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开展仿真实训平台和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并有利于提升其药材鉴别能力和职业技能。

1.开设药草园辨识药材原植物形态和中药标本馆参观环节。基源鉴定是中药材鉴定的首要任务,也是中药研究的基础,因此,组织学生参观药草园,辨识药用植物形态,了解药材的基源鉴定,从而更好地理解中药材鉴别的要点。同时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标本馆,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我国道地药材资源的分布,了解不同地域药材的特点,以及名贵动植物药材。我院药草园引种100多种药用植物,并按药用植物的科、属、种和功能分类栽种,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特色,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2.模拟仿真中药房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在中药学和药学专业开设的“中药鉴定学”“生药学”课程中,应用模拟仿真中药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仿真实训平台对全院本科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模拟仿真实训训练,平台模拟中医院和中药房的工作环境,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同时我们依托模拟中药房仿真实训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连市药学会举办的饮片鉴别大赛和全国的中药学实验技能大赛,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其适应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需求。

3.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应用。“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充分掌握中药材鉴别知识就必须开展大量的实践学习,所以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河北省安国市,古称“祁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因此我院在河北省安国市药材市场建立了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中药鉴定学”课程学生于每年8月份到安国药材市场实习1~2周。

安国药材市场实习的主要内容以中药饮片鉴别为主,要求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通过实地调研、商户走访等方式,了解每味中药材的性状、商品规格、价格、市场交易情况等信息,并要求学生观察药材的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导致其饮片规格的不同和价格的差异[4,5]。

药材市场的实习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掌握中药材不同来源、不同季节等因素对其质量造成的影响;同时熟悉中药材储存养护与其质量的关系,以及掌握易混药材的真伪鉴别,让学生了解目前药材市场上一些主流商品的伪品,明确性状鉴定在中药材鉴定中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學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掌握300余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由带教教师挑选出常用易混药材100味进行性状鉴别考核,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其药名、科属和药用部位,并阐述其鉴别要点,同时将考核成绩记入实验考试总成绩。

(二)多元化实验内容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构建

由于“中药鉴定学”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如何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传统单一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实验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同时与中药学专业的其他学科相融合,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点的融会贯通[6]。

1.无线网络数码互动实验室的构建与应用。显微鉴定是“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数码网络显微互动系统在中药学专业中的应用,我院也在传统显微互动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了无线数码网络互动实验室,通过无线数码互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构建显微信息资源一体化,既能实现显微互动实验的在线教学,又可实时评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真正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践与创新。

在线互动教学是数码显微网络互动实验室的特色,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瓶颈,教师可将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在线互动发送给学生。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中药鉴定学的前沿信息以“文件分发”的模式发送到学生手机上,方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同时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建立文件夹,遇到比较典型的显微特征随时拍照,并存储到文件夹中,以备随时调用、分析,观察复习,也可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和分享。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使原本枯燥的显微实验变得趣味横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独立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本专业综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多学科融合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构建。改变传统的验证式理化实验,开设融合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天然植物化学、中药制剂等学科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基本实践技能,但随着中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要求学生能对中药材的品质优劣进行分析评价,如何辨状论质是对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综合设计性实验首先给学生提供多种易混合真伪优劣的中药材,要求学生自主选取实验药材,根据所选药材设计实验方案,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然后应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和手段,比如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DNA分子鉴定技术等分析手段评价药材的真伪及优劣,综合设计实验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3.结合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开展中成药的鉴别及品质评价。中成药鉴定的基本原理首先是分析中成药的处方中含有哪些中药材的原粉,再分析中成药的剂型,并根据不同的剂型进行实验的预处理,最后根据药材的专属性显微特征,进行显微鉴定;而非原粉入药的药材,再依据制剂分析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学方法测其有效成分含量,评价药品的质量。

中成药的鉴定要求学生结合中药药剂学知识,了解中成药的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以六味地黄丸、五苓散和牛黄解毒片的鉴定为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熟悉丸剂、散剂及片剂的制法[7]。如何对不同剂型进行预处理是中成药鉴定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充分结合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开展实验,对中成药进行预处理,同时结合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知识,采用现代分析检测手段,进行中成药中药材的真伪鉴定和质量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探索

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基本理论与基本实验技能应用能力考核,包括实验课的平时表现、实验报告的书写、药材性状鉴别考试及显微鉴别考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课学习效果。

现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改变原有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综合指标性评价标准,主要包括4项能力评价指标:中药饮片辨识能力、显微鉴别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操作技能及创新实践能力评价。其中每个指标评分为10分,总分40分,作为实验教学考试成绩,记入“中药鉴定学”课程期末考试总成绩。

四、结语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国家级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其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及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与理论课程同步开设,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综合应用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建设中,开展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有效依托中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完善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项目,同时为顺应中药鉴定学国家级资源共享精品课的實践教学需要,进行多学科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并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