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7期·爱国主义教育与专题教学相结合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3 10:59:20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7期

赖静

[关键词]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教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项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相结合的策略研究与实践”(DZX202026)

[作者简介] 赖 静(1982—),女,四川成都人,博士,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7-0093-04 [收稿日期] 2021-08-12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因为中国近现代史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深刻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本质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巨大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前,实现中国梦,完成这个任务是我们新时期的重大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必然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最鲜明的主题。

(二)深刻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本质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通过“纲要”课专题教学,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在争取民族复兴的奋斗中,社会各阶级先后进行了多种路径的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难探索之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大大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二、明確“纲要”课专题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功能作用

(一)开展国耻教育

“纲要”课专题教学第二讲《列强的铁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首先讲述了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以军事侵略为前奏,在政治上侵犯中国主权,经济上掠夺中国财富,文化上麻醉中国民众;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讲述上述内容既是对学生进行国耻教育,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到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反压迫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进行反侵略斗争的主力。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爱国官兵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他们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领导爱国官兵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生率领官兵与日军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以上这些仅仅是近代时期中国军民反对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一部分战斗历程和英勇事迹。尽管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几乎都失败了,但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专题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人民在历次反侵略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这种精神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之根本,是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更是我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的精神动力。

(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爱党教育

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本国封建主义残酷压迫所造成的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们为探索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探索道路。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企图用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改造社会;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的洋务运动,企图采取中体西用模式求强求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变法维新,企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这些探索和救国方案在“纲要”课专题教学第三讲《救亡图存的努力: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和第四讲《帝国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中均有体现。但是,这些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这种失败构成了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逻辑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鉴于此,“纲要”课专题教学第五讲《比较中的选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四)开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教育

“纲要”课专题教学第九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第十讲《民族复兴的征程: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改革开放》展示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辉煌的历史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而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新时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统一性。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大学生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纲要”课专题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讲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的屈辱史,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纲要”课专题教学第七讲《全民族抗战: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讲述了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难以磨灭的创伤,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1]。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被杀戮者即达318万人,房屋被焚烧达1952万间。从1940年下半年起,日军731部队开始将带有霍乱、伤寒、鼠疫等病菌的投掷器投放到我国许多地区,造成大量中国居民死亡。

讲授以上专题惨痛而屈辱的历史,可以使学生深切体会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并使他们时刻牢记这段历史,深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从而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1840—1919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大约几百个不平等的条约,包括掠夺领土、赔款、主权等。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武力威胁共割去或强占了我国1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具体讲述上述实例不仅可以让学生铭记中华民族的这段屈辱史,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民族忧患意识,还可以帮助其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讲述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既有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义和团运动、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的壮烈,又有抗日战争中的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无数华夏儿女不畏强暴、以身殉国,他们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敌侵略的杰出代表[2]。

在专题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浴血奋斗、不懈抗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培养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帮助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定其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随时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教育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讲述中国先进分子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史,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爱国自强精神

中华民族为了寻求民族独立与解放,寻求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先后进行了八十年的探索,进行了三十年的奋斗。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和辉煌史。鸦片战争期间,国人主张从军事和经济层面上挽救时局。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他组织编写了《四洲志》以了解世界形势。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鸦片战争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民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然而革命果实终被袁世凯所窃取。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但是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怀疑。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先进分子转向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先进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所以,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基本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3]。

通过专题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数爱国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灑热血,坚持不懈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种不屈不挠、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新时代中国青年学生学习。

(四)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艰苦创业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過讲述专题第九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第十讲《民族复兴的征程: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改革开放》,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辟了新纪元、走上了新道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新局面。同时,学生还可以深切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创业,就不会有当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富裕安康。因此,学生可以认识到爱国和爱党的高度统一性。同时,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