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4期:高职院校学生孝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8 17:20:26

高职院校学生孝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苏国晖 王菲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大学教育处于学生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阶段,处于人格与知识培养的“拔节孕穗期”。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于新世纪,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孝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直接关系未来的家庭构建和国家建设,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校在校生规模过半的学生群体,他们对孝文化的认知情况对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孝文化;传承;教育

[课题项目] 2021年度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广东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情况调查报告”(pdjh2021b0739)

[作者简介] 苏国晖(1982—),男,广东揭阳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 菲(2000—),女,广东广州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2019级工业设计专业专科生,研究方向为岭南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4-0185-04 [收稿日期] 2021-06-08

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其核心要义伴随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侧重,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族精神、国家治理、宗族制度、家庭伦理构建过程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于新世纪,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特别是对孝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直接关系未来的家庭构建和国家建设,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校在校生规模过半的学生群体,他们对孝文化的认知情况对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准确掌握并客观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高职院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具有重大意义。

(一)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历史文化没有断裂和消亡的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大致涉及道德、伦理、责任,关系到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而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个人品德与家庭美德更是受到儒家、道家学派的推崇。在我国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养老道德观念,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已有三千年历史。《诗经》中载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首次阐明了“孝”的最初含义,即人们在繁衍生息、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为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而举行祭祀祖宗的活动。《说文解字》对“孝”字的定义是“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按照这个意思,对“善事父母”最基本的理解就是善待父母。孝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封建君主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依据,也是规范人际关系、构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秩序的行为准则[1]。

(二)孝文化传承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冲突

近代以来,旧礼教受到猛烈批判,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孝文化不断受到各种影响和冲击,也在不断地适应新的历史发展需求而呈现出新的内涵。1949年以后,传统社会的家庭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以婚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为基础,家庭伦理新秩序逐步确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人际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各阶层流动逐渐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更是促进了原有乡土社会的巨大变化。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加剧了对原有观念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孝文化中的“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养儿防老”等观念受到现实生活的冲击[2]。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3所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开展调查,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填写。共发放问卷475份,回收有效问卷4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273人,女生202人;独生子女70人,非独生子女405人;籍贯为广东省的449人,广东省以外的26人。

(二)问卷设计

本调研采用的问卷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问题,包括性别、籍贯、父母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等,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成长生活环境对其孝文化认知情况影响的差异;第二部分选取与孝文化相关的行为及观念,了解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了解祖辈、父母、学生的代际关系,了解代与代之间对孝文化的传承;第三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考察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中11个重要的孝道观念的认识态度,提供“非常认同”“认同”“无所谓”“反对”“严重反对”供调查对象选择;第四部分是主观题,让受访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对孝文化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与讨论

(一)男生比女生对传承传统孝文化的态度更为积极主动

调查数据显示,92.31%的男生和91.04%的女生认为孝道非常重要,可以看出,在对待是否要践行孝道的这个问题上,性别差异并不是太大。但是,孝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以父权、男权为主的中国传统社会中,性别之间对孝文化的遵从历来就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比如,44.32%的男生非常认同孝文化应该包含“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但是仅有15.42%的女生非常认同这个观念;45.79%的男生非常赞同“立身、立功,光宗耀祖”,仅有26.87%的女生非常贊同此观念。对于社会上父母将不孝子女告上法庭的现象,50.55%的男生持支持态度,女生持支持态度的为41.29%。48.72%的男生认为要重视对先人的祭祀、扫墓,仅有36.14%的女生认为应该重视对先人的祭祀、扫墓。

(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对待孝文化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的调查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分为富裕、小康、基本温饱、贫困四个档次。学生在回答“您觉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需不需要以富裕的家庭物质经济作为基础”这个问题时,选择“一般需要”选项的比例分别是66.67%、59.74%、59.77%、60.78%;在回答“您认为孝道重要吗”这个问题时,选择“重要”这个选项的比例分别为100%、89.61%、92.11%、96.08%。

在回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个问题时,选择“重要”选项的比例分别为66.67%、54.5%、53.01%、49.02%。这些数据显示,经济上的差异并没有导致大学生在孝文化的认识上出现偏差,这也较好地体现了传统孝文化中,不管贫富贵贱都要坚守孝道的传统。

(三)独生子女在孝文化传承上的特点

根据我们回收的样本,独生子女的比例为14.74%。按照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今社会孝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尊老养老上,独生子女将比非独生子女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独生子女成家立业之后,一对夫妇可能要赡养4名老人。在我们的调查中,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对待孝文化的态度上略有差异。比如:85.51%的独生子女认为孝道很重要,而92.84%的非独生子女认为孝道很重要。独生子女看待孝道问题的重要程度没有非独生子女群体那么高。

不过在实际的孝文化行为中,我们却发现,独生子女要主动和积极一些。比如在“假如您在学校,父母生病无人照顾”的情况下,73.91%的独生子女选择向学校请假回家,非独生子女选择这个选项的比例为65.19%;在日常对父母的关心中,50.72%的独生子女了解父母的饮食习惯,而只有41.48%的非独生子女了解父母的饮食习惯。在婚姻大事是否需要父母做主的问题上,31.88%的独生子女反对,而反对父母做主的非独生子女比例达到49.14%,这反映了独生子女在人生重大问题上能够更多地听取父母的意见。

(四)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于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持积极态度

91.79%的受访者认为孝文化很重要,这个观念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都体现得非常充分。在回答“成家立业以后,您会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大部分学生选择“在闲暇的时候常回家看看”(92.63%)、“每月定时给父母提供生活费”(89.26%),仅有1.26%的学生选择“送父母去养老院”,体现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父母的孝顺,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孝老敬老。对此,我们认为对于00后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支持,相信他们一定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孝文化。

(五)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传统孝文化观念的具体认知情况

在对待传统孝文化观念上,赞同孝文化的内涵位于前三的分别是:赡养父母,赡养长辈(69.68%);尊重父母,家庭和睦(70.53%);不让父母蒙羞,不给家族抹黑(54.53%)。学生反对最多的孝文化观念位于前三的分别是:婚姻大事要父母做主(46.74%);对父母言听计从(28%);长辈去世之后要厚葬(6.74%)。这些调查结果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孝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国孝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好地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充分吸收现代社会的新观念,转化为孝文化的新内涵,实现孝文化的新发展。

四、推动孝文化传统教育的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00后在对待孝文化上的特点,对照一段时期以来学校孝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我们认为,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增强对于孝文化的认知,需要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方面的紧密配合与共同努力,既要摒弃封建愚昧的愚忠愚孝觀念,又要形成科学、客观的孝文化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推动“文化育人”,增强大学生的孝道意识

高职院校要把孝文化教育融入教学,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孝道教育,营造良好的感恩尽孝氛围,积极倡导尊老爱幼的校园风气,使学生养成积极践行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做好孝文化课程建设,使其成为课程思政的内容之一。

问卷结果显示,学校讲授孝文化课程的教师主要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相关领域的专家较少,专业教师讲孝文化的就更少。为了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孝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对孝文化的认同,学校应组织开设专门的孝文化课程,同时鼓励在专业课的教育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正确认识孝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价值。调查显示,学校较少开展孝文化实践活动,经常出现有意愿参加爱老敬老服务活动而找不到服务对象的情况。对此,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学生践行孝文化提供活动载体。此外,还应考虑用好线上线下联动配合的教育活动,打造家校学习孝文化的网络平台,开辟网络孝文化专栏,建立学习孝文化的慕课、微课等新型教育平台。

(二)家长言传身教,加强家庭孝文化教育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和个性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孝文化培养的首个重要教育场所是家庭[3]。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孝文化传承与教育中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后代。

父母要做到“言传”,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导孩子接受正确的孝文化知识,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讲述传统孝道故事、身边榜样,满足青少年孝文化的基本要求,将孝文化意识融入子女的细微生活中。低年龄段学生的模仿意愿和能力远超成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后代,家长拥有爱老、敬老的孝道品质,容易为子女树立学习的榜样。优秀的孝道品质能使子女耳濡目染、内化于心,自觉践行传统孝道。

(三)奖惩并举,完善社会养老体系

孝文化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在长期的历史中发挥着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也必将进一步与时代特点相结合,用新的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支撑。要加强法治建设与执法力度,重视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老年人保障的相关法律,对歧视、虐待、抛弃老人的行为要绳之以法。此外,要制定表彰奖励政策,褒扬爱老敬老道德模范,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四)提高辨別能力,增强传承意识

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觉学习、践行孝文化的意识,提高对传统孝文化的辨别能力,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现实,摒弃孝文化中封建落后的糟粕,积极弘扬优秀的孝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孝文化有一定的理论认同,能认识孝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部分大学生在践行孝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不愿孝和不能孝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孝文化的知识,积极参加高校组织的孝文化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感受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学习道德模范的品质,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向道德模范靠拢,冷静分析,自我反省,取长补短。在学习孝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也要形成学习者的身份认同和传承孝文化的角色认同。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孝文化总体上是认同的,这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孝文化的重要基础;但不可否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孝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存在一些冲突,有些传统孝观念也未能获得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认可。因此,充分把握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孝文化的认知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孝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