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基于优良学风构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荆国华 周峰 江芳彬
[摘 要] 优良学风的构建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障,华侨大学化工学院通过创办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并通过修订完善研究生管理与育人等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基于以上多种措施,学院探索并实践了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有效地推动了研究生成长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融合,经过近5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新机制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研究生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就业质量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学风建设;育人机制;学术平台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华侨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18YJG36)
[作者简介] 荆国华(1975—),女(土家族),湖南龙山人,工学博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碳捕集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研究;周 峰(1987—),男,福建連城人,工学硕士,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助教,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江芳彬(1991—)女,福建闽侯人,工学硕士,华侨大学机电学院实习员,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秘书,主要从事研究生管理方面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3-0165-04 [收稿日期] 2021-03-01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序列中的最高层次,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2],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核心。
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师队伍、研究生质量和培养环境[3]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能够快速有效改变的是培养环境,特别是优良的学风,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优良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研究生更好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2016年以来分管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培养教育,通过创办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规范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了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并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就业发展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改善。本文将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所采取的系列改革措施进行总结与分析,期望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一、创办学术平台,营造学术氛围
华侨大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化工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专业),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8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10名左右,总数约为本科生规模的1/4。但研究生培养质量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不足,学术氛围相对薄弱。相较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学风建设内容更为广泛,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和学习外,还包括研究生学术和科研氛围以及学术道德等。研究生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其茁壮成长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科研硬件,同时还需要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院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2016年创办了“化工学院研究生风华讲坛”[4]和“化工、环境、生物类研究生论坛”[5]等学术交流平台。“化工学院研究生风华讲坛”立足于展示化工学院研究生风华正茂的气质,以研究生学术成长为主题,每学年不定期开展8~10次活动,内容涉及科学研究方法、学术交流见闻、个人科研成长、学术思想道德、专业学科前沿、领域研究热点等各个方面。“化工、环境、生物类研究生论坛”则为涵盖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学术交流盛会,每年举办1次,论坛要求学院全体研究生参与并做口头报告,同时接纳兄弟院校的优秀研究生参会,通过邀请相关学科领域的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帮助研究生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开阔专业学术视野,并激励大家围绕当前化工、环境及生物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学术热点进行互动、交流和探讨。这些交流平台的创办不仅激发了研究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热情,同时促进了化工学院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推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随着学术平台作用效果显现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化工、环境、生物类研究生论坛”2019年被福建省学位办冠名,升格为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省级研究生学术论坛[6],实现了创办学术平台的初衷,营造出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完善培养制度,规范培养机制
相较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培养过程需经历课程学习以完善知识结构、科学研究以提升学术水平等培养环节,内容更为广泛。但随着国家对产学研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对于教师科研产出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导致研究生导师,特别是理工科研究生导师在人才培养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容易形成导师和研究生均忽视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学习的问题,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如果培养制度不完善、培养机制不合理,容易造成研究生基础知识教学流于形式,任课教师对于课堂教学难以把控等困难局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第一学年主要为课堂教学及熟悉研究课题阶段,随后的2~3学年则主要开展科学研究,整个过程需经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答辩、全盲审、答辩等一系列培养环节。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通过制定一系列文件,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规范研究生培养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为实现通过优良教风促成优良学风,学院组建了由导师、管理人员、辅导员构成的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形成了常态化的研究生课堂教学督查机制。制定了《化工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办法(化工研〔2017〕1号》完善奖惩机制,通过激励引导,促进研究生加强科学研究的深度、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鼓励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实现了学术水平的显著提升。
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按照华侨大学的统一部署,化工学院严格规范了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各个培养环节,并实行了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根据学科领域统一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等,实现培养全过程严格把关,从根本上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评价的客观性。
对研究生短期、快速的考评机制容易导致学术领域的浮躁风气,部分研究生为了眼前利益易铤而走险,发生学术道德方面的违规问题。学院特别重视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制定政策,要求研究生严守学术诚信和科研道德素养底线,并落实导师为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学院通过入学教育、学科教育、“研究生风华讲坛”等环节,结合社会热点学术问题,定期开展学术道德宣讲,不断强化研究生学术诚信意识,远离学术腐败。推行学术腐败一票否决,对于抄袭、造假、剽窃等学术恶劣不端行为,一经核实一律严处,不给学生留下一丝侥幸心理,实现了化工学院研究生学术道德問题零发生。
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其与学术水平协同提升的机制,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学习观、发展观。为推动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思政和学术交流活动,制定了研究生思政和学术活动考核制度,实行活动参与打卡,逐步营造出学生的参与热情,把研究生培养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此外,还从师德师风、科研课题、人才培养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完善了导师队伍管理办法、导师遴选制度、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企业导师建设规章等制度,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导师队伍质量,从关键环节上巩固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新机制的效果
通过上述创办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规范人才培养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推动了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地构建,实现了研究生培养过程“合力育才”的办学模式,达到了优良学风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与研究生成才的有机协同,促进了研究生成长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融合。
新机制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研究生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就业质量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对近5年研究生培养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表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学院每年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维持在80篇左右,在SCI收录的一区、二区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比例由2016年的37.98%提升至2019年的57.30%(见图1)。
学位论文实现了全盲审,评审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地反映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近几年的盲审成绩来看,评价的优良率明显提高,平均成绩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见图2);毕业生的学术声誉也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社会认可度有了明显提高,进入科研院所继续开展科学研究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2016年的不足10%跃升至2019年的40%以上(见图3),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出色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7,8]。
四、结语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基于构建研究生优良学风的目标,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环境、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制度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摸索并实践了一套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机制。通过创办“化工学院研究生风华讲坛”和“化工、环境、生物类研究生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完善研究生课堂教学督查机制、奖学金评审办法、规范研究生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实行学位论文全盲审、根据学科领域统一答辩、研究生思政和学术活动考核制度等,规范了研究生培养过程。通过改革完善导师队伍管理办法、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企业导师建设规章等制度,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夯实了研究生培养的关键一环。同时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行学术腐败一票否决制,切实落实导师为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等,将学术道德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
上述改革措施涵盖了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三因素,即导师、研究生和培养环境,探索并实践了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推动了研究生成长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融合。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实践,新机制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就业质量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0-07-29)[2021-01-19].http://www.gov.cn/xin
wen/2020-07/29/content_5531011.htm.
[2]石中英.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思想主线[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7-8.
[3]孔媛媛.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和保障措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2.
[4]周树峰.化工“风华讲坛”第一讲——大目标,小目标[EB/OL].(2016-09-20)[2021-01-19].https://hgxy.hqu.edu.cn/info/1252/3416.htm.
[5]李书明.华侨大学举办第一届化工、环境与生物学科研究生论坛[EB/OL].(2016-12-20)[2021-01-22].https:/www.
hqu.edu.cn/info/1067/23156.htm.
[6]廖振胜.福建省化工、环境与生物学科研究生论坛在我校举办[EB/OL].(2019-12-10)[2021-01-19].https://www.hqu.edu.cn/info/1067/86979.htm.
[7]舒小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污染控制团队周小斌博士在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
gy發表论文[EB/OL].(2020-11-26)[2021-01-21].https://hj
xy.glut.edu.cn/info/1058/9485.htm.
[8]张亚楠.我院召开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申报交流会[EB/OL].(2020-09-27)[2021-01-19].https://hjxy.glut.edu.cn/info/1058/9288.htm.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by Building Excellent Academic Atmosphere: Taking the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Huaqia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JING Guo-hua, ZHOU Feng, JIANG Fang-bin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academic atmosphere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The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Huaqiao University has created a strong academic atmospher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various forms of academic exchange platforms, and it has standardized the whol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by revising and improving a series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measures, the college has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academic atmosphere, and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ostgraduate growth and talent training process. After nearly five years of practice,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under this new mechanism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academic level,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employment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postgraduate training; academic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education mechanism; academic platform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强化专业特色的“双创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10/13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病原生物学研究生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