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7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双创”平台建设的对策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7期
[关键词] 科技兴国;跨界协同;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规划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研究”(GJJ202102)
[作者简介] 熊淑萍(1969-),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南昌理工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心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7-0017-04 [收稿日期] 2021-07-15
一、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不足
江西省深度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创新發展思路,强化实体经济、项目支撑、园区平台建设,但仍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经济创新力及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而创新创业教育推行时间短,教育体系尚不完善,3导致两大教育融合较低[1]。此外,江西省“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创新环境构建不足、高质量人才不足,以及人才大量流失,进一步阻碍了创新战略的开展。应用型大学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利用并市场化[2],所以江西省将重点放在应用型大学构建,并将应用型大学与创新创业发展融合,可以更好地提高江西省创新项目的孵化率。
(一)“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江西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往往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课程方面:江西省多数高校已经设置了“双创”相关的课程,对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如何就业和创业等进行教学,此外还设置了对创业学生进行心理教学等课程。这种模式下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仅仅只有学科建设,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加深理论。此外,大部分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划分到通用知识类专业,与专业课程明显划分开来,导致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排斥,致使学生不愿意耗费时间在创新实践上。江西省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已基本与地方经济相适应,但第一产业设置规模偏少,导致相关高质量人才偏少。
教学方法方面:江西省大部分高校已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及资金资助,但成效甚微,归其原因主要有:(1)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性教师培训,导致实践中困难重重;(2)学校提供的资金有限,大部分还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求社会企业的资助,但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相关联系,使创业施行、创业成果孵化等存在问题,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新环境
江西省政府一直重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为“双创”人才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政策、制度保障政策及组织保障政策。政策是培养高质量“双创”人才的基础,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政策出现交叉现象,有的缺乏配套设施难以实施,使制定政策的初衷很难实现[3]。我国民办高校一般创立时间短,双创平台建设资金来源有限,政府的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文化氛围不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现在创新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父母,甚至大多数教师认为“双创”教育是培养企业家,而学校认为双重创造教育是解决“毕业后失业”的就业形势的一种方式。如何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如何优化创新环境,如何发挥江西省民办高校的优势,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因此,本文就如何深化江西省民办高校“双创”新平台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二、基于地方经济的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各层次创新人才为中心。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江西省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战略性目标结合在一起,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和素质,要将创新渗透到各个行业,使高校的创新教育多元化[4]。
(二)优化课程设计
优秀的课程建设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需结合本校学生的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置内容多元化,需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心理学教育、互联网+双创教育等,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吸收、消化、学习。
(三)完善教育体系
1.校院系的多层次教育体系。通过构建创业基础层、模拟层、实战层及研究层四个层次的创新教育体系成功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本文将我国多层次人才教育体系分为四类:专业人才教育、竞赛人才教育、创新人才教育、创业人才教育,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协调紧密配合。四个不同层次的教育改革分多个阶段、多个层次组织实施,有各自的发展侧重点和具体目标的发展方向,相互之间相互关联配合,存在不可选拔性的逻辑递进关系。通过四层整体架构的专业分类及多层次人才教育体系的实施,可初步形成正向金字塔形的全国创新驱动创业人才教育组织体系结构。
2.建立线上线下实践平台。有了创业思想的提高,创业人才体系的建立,并且创新创业人才实践培训平台也是我国创业人才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创新意识不能够纸上谈兵,应该有其用武之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平台正是实施“双创”指导思想的地方。目前,实践培训平台主要分为线上实践平台和线下实践平台两种类型。
所谓的线下实践平台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实体平台,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或场所,这类教育平台大多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的。相对来说,建设场所消耗的成本比较高,但是如果当代高校大学生能够亲自到创业实践基地参与,会产生非常显著的效果。实现线下实践创业平台化比较典型的方式主要通过创建线下实践创业活动平台和企业创新创业工作实验室。所谓的线上实践平台也就是相对于线下平台而产生的,是高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网上互动服务平台等网络平台进行投资创立的。由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国创新创业培训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创新挑战,只有基于“互联网+”的“双创”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高质量“双创”人才。
(四)增强师资力量
教師应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理解什么样才是最好的创新创业思维,什么样才是优秀的革新创业教育,学校的创新思想和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置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在思想上我们要深刻认识高校的自主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关键在于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在学校政治层面上,还要提高政治创新思想,重视创业教育教师的综合实力。
三、优化创新环境
(一)政府提供财政资助和优惠政策
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完善法律法规以改善“双创”环境,只有系统化的上层设计,才能使各层次更好地融合[2]。首先,对于部分符合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总体要求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加大社会资金投入的支持力度并积极提供配套社会资本,对部分符合国家自主创业资金条件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自主创业担保项目贷款资金和创业贴息,对自主创业的高校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重点大学生高新创业园区等提供相关专项资金政策扶持等。其次,进一步研究和规范相关“众创”平台的法律法规。为在校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和开展自主就业服务提供新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如对一些有特殊意愿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咨询服务,为支持大学生创业融资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经营企业税费给予相关税收政策的优惠,对在大中城市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帮助办理城市户籍等。最后,目前江西省针对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已大致成型,但属于速成式搭建,施行中仍存在不足,所以可以开展地方政府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有利于政府创新创业政策的完善[4]。
(二)企业帮助高校,提供实训基地和业务指导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发展离不开学生实训和企业实践,在这一实践环节中,企业扮演着重要的主导角色。首先,企业人才大门应该向高校师生敞开,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校企合作交流的成功发展经验的同时,继续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进一步探索走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尤其是要对更多非普通重点院校学生给予足够的自信心和社会信任,为这类重点院校的优秀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场所。其次,企业可派相关技术人员主动申请进入高校为其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由企业部门负责修订高校创新技术教育指导知识手册,以便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和使用。
(三)高校与政府部门的政策对接
高等学校教育决策层的意识认同与政策支持对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会直接导致教育政策方面的倾斜、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的差异,极有可能导致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因此,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亟待完善,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中观指导政策、微观激励政策执行和完善,降低区域型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四)积极引入国外资源推动高校自身创新发展
江西省高校在引入国外优秀资源推动自身创新发展方面由来已久,具体有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所,南昌大学临床医学中外合作项目,江西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赣南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奔腾国立大学合作举办音乐学本科教育,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多方跨界协同的江西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作为试点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让奋斗与时代主题同向同行,真正以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双创工作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
四、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的后发优势
(一)嫁接型:成立“双创”教育机构逐步完善教育体系
这种发展途径主要是为适应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于自愿通过自主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有较强的参与意愿的大学生,但许多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管理与教学不能充分匹配等顶层设计的突出问题,由此导致了教学体系不健全、课程、实训和专业师资等综合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相比于其他综合性全日制本科大学和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无论是时间和资金的投入,从力度上来说都是相对不足的,尤其是很多地方性职业高校,其先天性不足直接导致了后发优势的严重缺失。
(二)革新型:重建“双创”教育体系
革新型人才要求一般需要全方位探索重建或新建高职人才培养机制体系,主要适应于新建本科院校。这类本科院校主要借助于自专升本以来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新建和教育合格质量评估的发展契机,一般从开始就把本科人才培养方向重点定位于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本科人才上,需要紧密结合我国地方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利用校内外优质的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资源,优化专业学科和实践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学科设置和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理论专业课程与实践教育课程结合并重、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结合并重,注重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本科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能力。这种教学途径主要是以加快开展“双创”人才教育和加快培养新一批创新创业者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系统性的设计整个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括了基础知识类、核心技术类、实践创新类等课程内容在内的,符合学校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特点的高新创业人才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以高新创业人才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和高新创业人才教育创新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创业人才教育体系,以实现差异化教育发展。
(三)新创试点型:通过与外部投资机构的强强联合来培养企业创新者和创业技术人才
新创试点型的高等院校,为了开辟一个能由低成本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打造了一种全新的高校人才创新思维的一个新模式,为此推动高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与人才管理创新。这种发展路径主要指的是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真正做好“双创”人才教育,必须努力实现校企合作融合、师资队伍融合和专业人才培养融合,但基于自身创新能力的硬条件约束,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技术人才内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結语
基于“地区经济”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明确“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教育体系构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创新相关信息、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方向、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完善的“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高校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江西省本科院校具有其特殊性,研究型院校不足,主要以民办高校为主。但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普遍缺乏成就思维。其次,大多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可以更好地将创新成果孵化。江西省民办高校应持续做好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双创”教育耦合的工作,补齐短板,更好地为“双创型”人才储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7期·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中医知识的实践和探索 2022/6/23
- 下一篇:2022年第7期·剧本情景模拟教学在提高护生共情能力的应用 20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