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4期·内外联动构建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实践教育体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4期
张国中 沈建忠 张欣 夏兆飞 王继凤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育;培养体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新时代 新兽医 新使命——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索”(JG202003);2021年度北京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动物医学类专业大类培养综合改革”(202110019001)
[作者簡介] 张国中(1975—),男(蒙古族),辽宁朝阳人,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理论及教学研究;沈建忠(1963—),男,浙江桐乡人,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院长(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基础兽医学理论及教学研究;张 欣(198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务员,主要从事本科生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4-0001-04 [收稿日期] 2021-08-24
实践教育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质量至关重要[1-4]。截至2021年初,全国动物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培养单位85所,其中5年制或申请变更为5年制的培养单位已经达到41所,占比48.24%。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动物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会有更多高等院校将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制由4年调整为5年。
尽管各培养单位对动物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育较为重视,但实践教育培养环节还是存有诸多问题[5-7]。例如:统一的实践教育方案未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未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出现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情况;大规模地集体实践教育范围相对较广,不利于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分类指导。因此,进行动物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育环节改革与创新探索十分必要,也是落实教育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和逐渐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对于全面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保证新农科建设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经过不断改革、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内外联动构筑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育培养体系的新模式,形成的相关经验可供兄弟院校进行参考。
一、打造以“一中心五平台”为依托的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
平台是进行实践教育的载体,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构建了以学院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中心”),教学动物医院、畜禽疫病诊断研究中心、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科研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五平台”)为依托的校内外实践教育平台。
(一)优化学院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统筹规划了本科教学实验室布局,将原有19个教学实验室优化整合为17个,总面积从2888平方米增至3200平方米,促进了本科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放度;改善实验室实践教学条件,更换了智慧黑板、生物(倒置)显微镜、生物安全柜、无影灯、空调、智能窗帘等设施设备,提高了实验室现代化条件;创新了管理模式,将教学中心管理由原来的课程负责人管理调整为学院集中管理,实现了教学中心管理实体化,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践育人职能;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标本馆,集标本保藏、标本展示、标本制作、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助力一流专业人才培养。
(二)充分发挥教学动物医院对人才培养的引领性作用
教学动物医院是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基地,是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育的必备平台,对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疗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8]。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成立于1949年,面积近3000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产科、中兽医等10余个诊室,配备检验室、影像科、手术室、住院部等10个部门,在骨科、肿瘤科、心脏科、皮肤病科、内分泌科、中兽医科等专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16排螺旋CT、多普勒彩色超声仪、C型臂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诊疗设备,是目前国内诊疗项目最为齐全、诊疗技术最为先进的单体动物医院。医院日接诊病例300余例,每年组织相关知识培训课程30余期,为提高本科生临床诊疗技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院本科生会集中在教学动物医院各科室、各部门进行为期9周的轮转实习,有效发挥了教学动物医院的实践育人职能。
(三)加强畜禽疫病诊断研究中心和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对人才培养的支撑
中国农业大学畜禽疫病诊断研究中心集经济动物疫病监测、诊断、预防与控制的研究和技术培训为一体,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临床实践基地。中心年均接诊病例2000余例,年均检测样本20余万份,样品涉及国内主要养殖生产地区,涵盖家禽家畜等多种动物,提供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综合诊断。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主要开展工作包括兽药安全性评价、兽药残留检测与仲裁、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复核等,同时参与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农业农村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国家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测等。学院本科生分批次在禽疫病诊断研究中心进行实习轮转,跟踪病例接诊、检测、报告、分析和处置建议在内的整个流程;在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系统学习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农兽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细菌耐药性传播与控制技术等。通过实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四)构建开放式科研训练和科技创新实践教育平台
学院拥有农业农村部动物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兽药残留及违禁添加物检测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化学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实验室、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国家动物寄生原虫实验室、国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专业实验室(北京)(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国家牛海绵状脑病专业实验室(北京)等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国家专业实验室,以及30余个校内其他科研实验室。学院实现所有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共享,有效把实验室资源转化为实践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和激发本科生了解科研,逐步培养科研意识,产生科研兴趣,从而提高本科生培养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多元化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服务畜牧生产是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职责之一[9,10]。学院目前已建设15个校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包括首农畜牧绿荷牛业分公司金银岛牧场、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农榜样蛋鸡育种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广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东方马都(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动物园和北京野生动物园等。每年安排三年级或四年级本科生到校外牛场、猪场、鸡场、马场等进行6~8周的实习实践,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熟悉畜禽生产的流程,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认识经济动物饲养管理,掌握动物疫病防控等知识,以实践验证、深化、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服务产业、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校内外基地双向驱动构建“两结合三贯穿”实践教育体系
通过不断完善校内外基地建设,优化实践教育目标,规范实践教学流程,构建了“两结合三贯穿”的实践教育培养体系。
(一)以“两结合”为抓手提高本科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两结合”即实习实践与技术方法训练相结合、实习实践与职业意识培养相结合。在不同的实习实践阶段,结合实习实践要点设置不同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习实践,同时结合科研实验室或基地实验室的检测和分析,提高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习实践,在校内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成果示范与推广,以及生产管理技能实训,充分锻炼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为将来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二)以“三贯穿”为主线提高实践育人成效
“三贯穿”即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实践教育全过程、将创新精神培育贯穿实践教育全过程、将科教协同育人贯穿实践教育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根本,也是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因此学院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教育模式牢牢抓住了提升实践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在整个实践教育环节重点抓住的另一条主线是全程注重对大学生创新意識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培养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通过学院与科研平台联合培养,扩大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覆盖面,让学生多参与科研过程,在实践训练中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成效,是整个实践教育环节紧紧抓住的第三条主线。通过以上措施,切实提高了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为实践育人提供机制保障
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是保障实践教育效果的关键,为此学院针对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了运行模式并建立了激励机制。
(一)完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管理制度
专门成立实践教育基地运行管理团队,由教学院长担任组长,各基地负责人为成员,专门负责本科生实践教育的运行管理;遴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带队,与校外基地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学习指导和实践训练;规范和完善一系列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强化实践教育基地的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从条件保障、经费保障等环节优先为实践教育基地提供支持。
(二)优化实践教育培养环节
借鉴前期调研成果,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育培养实际,将实践教育分为必修环节和选修环节。其中必修环节包括认知实习、农场实习、动物医院轮转实习、诊断中心轮转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5个模块;选修环节推出10~15个特色培养模块,如兽医寄生虫学诊断模块、病理切片制作与分析模块、经济动物疫病诊断案例分析模块、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模块、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模块等,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每一个既定实践教育模块选择2~3名责任心强、有技术专长的教师作为主要责任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
(三)规范实践教育基地标准流程
针对每一个实习实践环节或特色实习模块,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实践教育关键点和规范的实习流程,使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清楚地知道该学习什么、应该怎样进行学习、需要达到怎样的具体目标。每一个实习环节均由指导教师具体负责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学院层面则建立实践教学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中期检查、召开不同层级的座谈会、现场调研等随时了解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确保整个实习实践教育卓有成效地进行。
(四)建立实践教育教学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实践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如对实习实践带队教师核算一定数量的教学工作量、发放实习实践补贴,同等条件下在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带学生进行实践的青年教师。通过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师投入本科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充分保障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实践教育的质量,提高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科为“双一流”建设A+学科,动物医学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和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多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始终秉承以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育能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目标,持续开展本科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通过打造以“一中心五平台”为依托的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构建“两结合三贯穿”的实践教育体系,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成功建立了校内外基地双向驱动构筑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育培养体系的新模式,提高了实践育人成效,全面提升了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宏志助航计划”面向重点群体开展高质量就业培训——为大学生就 2022/8/19
- 下一篇:2021年第42期·西南联大青年教师的文化性格及其形塑环境 202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