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21期·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13 9:53:23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1期

[关键词] 课程思政;艺术高校;思政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吉林艺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传道授业并举——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吉艺教发〔2021〕19号);2022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大学生社交媒体应用与媒介素养培养研究”(JGJX2022D)

[作者简介] 王奕淳(1981—),女,吉林通化人,硕士,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媒体和网络编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113-04 [收稿日期] 2021-12-20

引言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1]。2020年5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成为近几年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

课程思政指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内容贯穿高等教育的各类课程中,使高等教育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艺术专业学科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挖掘思想政治内容素材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讲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辩证法、发展观等思想政治原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这不仅为艺术专业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也再次强调了艺术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努力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艺术工作者的必要性。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艺术课程也蕴含着美学、文学、艺术学的丰富内容,这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带来更加丰富的资源。因此,艺术专业应该始终坚持课程思政教育。

艺术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創新能力。专业教师应该注重发挥艺术教育的特点和优势,通过艺术专业知识的讲解,传播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因此,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具有双重意义:第一,思想政治内容的融入有助于学生德艺双馨品质的培养,引导和帮助他们在未来创作出有筋骨、有温度、有道德的艺术作品。第二,培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专业教师自身的师德建设。

二、课程思政目前实施的状况

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针对课程思政探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法,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创新及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但是从目前的实施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觉悟和意识有待加强。其二,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大多集中于“点”的研究,缺少完整系统的理论教学规划。其三,缺少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动力较弱。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专业课与思想政治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三、课程思政实施步骤

(一)探查学情,对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师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情况;对于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参与与接受情况;艺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困难。笔者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找出课程思政实施的难点,探讨出解决办法,总结教师和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1.师生的认知情况:有50%以上的专业教师知道和了解课程思政,并且已经在课程中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大概40%的同学知道课程思政,这其中有一大部分同学是从教师课堂讲授中了解的。

2.参与和接受情况:大多数教师和同学认为,负责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应该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校党务工作人员带头,专业课教师跟随;一些专业基础课教师认为,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无法加入思政元素。这说明专业教师对于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认识不足。

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参与接受情况与认知情况相关,有一定认知的学生愿意且喜欢课程思政内容,课堂表现主动积极,课后作业完成较好。不了解课程思政内容的同学接受课程思政内容时有一半以上表示无感,学习动力不强。

3.实施困难的原因:教师表示课程思政实施的困难是无时间、无精力,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了解有限,无合适文献资料备课学习,尝试课程思政内容教授时学生无兴趣;学生表示课程思政内容枯燥乏味,无理论联系实际,与所学专业无关、与自身发展无关。

4.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融入的思想政治素材包含人文素养、科学态度、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素材融入根据专业性质、课程特点、学生兴趣设计内容。

5.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师生普遍喜欢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以上的调查结论为接下来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可依循的改革路径。

(二)课程思政基本理论内容的研究

认真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领》,积极探索在尊重艺术专业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课程思政建设,剖析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落实的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探索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与路径。对师生进行课程思政宣传,组织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明确如何进行课程思政。

(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艺术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艺术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破除原有的工作思路和体制,建立共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组织把握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落实的推动者,深挖专业育人功能和内容。将两股力量交融,发挥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优势,实现不同维度的育人功能。

(四)思政元素的融入

专业课教师重新梳理教学大纲,在保证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即加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相关内容[3],并且结合问卷调查创新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五)运用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联动教育

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例如组织课程思政讲课比赛,激励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内容质量;鼓励课程联动整体效果输出,课程思政产出作品参加学校或者社会举办的比赛,将这些讲课比赛视频、获奖作品纳入素材库,建立课程思政金课素材库、思政案例素材库、优秀作品展示库,并且将这些内容进行推广,这既是艺术课程思政授课内容的丰富素材,又可以鼓励师生加入这些优质素材库的建设中。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机制,试图迭代出复合空间下的新型授课模式。

四、“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目标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领域广泛,课程内容包括课堂理论讲解、经典案例分析和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从理论上掌握数字媒体及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了解数字媒体的前沿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在艺术领域中进行编辑、处理和创新。

通过采用翻转课堂、问题引导学习法和思政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精神,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和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实施的前提是在保证专业学科内容科学规范的基础上,探讨在专业课中运用思政案例,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提升同学在课堂中的互动和活跃度。教学方法创新,多元课堂联动实践。

(一)课堂讲授的思想政治融入

“数字媒体技术”的第一课是关于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在第一节课中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每一次新开课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引入。比如,有一次案例是从表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英雄开始,先观看视频,然后登录主流媒体网站或者公众号浏览网友互动留言,以及网友在个人微信账号发出的振奋人心的朋友圈消息。教师引导学生懂得网络媒体传播消息的重要性,作为未来媒体内容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应肩负使命,创造有意义的信息内容,避免虚假信息、不健康内容的传播。在课程中加入反映时代主流价值取向的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开启学习课程的原动力。

(二)问题引导的思政融入

问题引导是由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问题的设置和生成可以有两种方法,分别是通过教师主导设置和翻转课堂即由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1.教师主导设置问题。教师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发讨论,寻找问题答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在设置的问题中围绕教学目标加入思政元素,问题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在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翻转课堂生成问题。在每次课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即将讲授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中教师通过答疑、互動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和应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思考、有辨析、有沟通、有表达、有实践,学习知识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开放性地共同参与学习。

以上两种生成问题的方法都可以适时围绕课程内容加入思政元素。从思想政治角度入手设置问题不会与课程内容脱离,反而会帮助学生树立和坚定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意识,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欲望,开启学习动力。

但是问题的设置需要专业教师反复推敲挖掘,需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例如在制作党史H5时,教师提前发布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熟悉每个重要历史时期我党发生的重要事件,学生在资料的整理中学习了我党的奋斗史,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由于历史材料的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分工合作,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虽然每组学生最后制作呈现的内容不同,但是都是依托翔实可靠的历史材料,是共同努力的成果。教师在课堂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纠正,把握讨论发展方向,最后总结点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行动,在主动探索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知识。思政元素成为隐形基因,灌注到了课程内容中。

(三)创作作品的思想政治融入

数字媒体课程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在技术上应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艺术作品创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挖掘思政元素与艺术的结合内容。例如在微动画作品创作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递民族精神;在幸福人物短视频的创作中以创新、坚守、信念、传承、奋斗五个主题拍摄非遗文化的传承人、红色基因文化的传播人、时代强音的开拓人、振兴乡村的奉献人、青年一代的奋斗人;在H5作品创作中出现了许多以抗疫、建党、学习“四史”等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在作品的创作中师生共同提高政治觉悟,传承文化,发扬红色爱国主义精神。

思政作品是数字媒体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优秀作品会在学校平台展演或送出参赛,这些通过不同手法与形式呈现出的作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这些作品不仅为观赏者传递了视觉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也真实有效地实现了课内课外的融会贯通,达到思政育人效果。

六、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体系

完整系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和同学都具有良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从教师方面,首先建立科学严谨与课程思政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要设立突出的与学生品德和人格塑造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其次收集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的意见反馈,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最后建立课程思政的考评机制,与教师的职称和年度考评相关联。

从学生方面,首先将学生在课堂的日常表现纳入考评;其次将课程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内容探讨过程中的思想政治表现纳入考评;最后将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时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综合运用的能力和效果纳入考评。

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投入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的推行要求学校政策的支持、总体育人方案的设计;要求专业教师拓展知识,既有横向的结合对比研究,又要有纵向的深入挖掘,努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出有责任感肩负使命的合格接班人。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