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课程整合与CBL在医科教学中的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9/14 16:46:35

郭璐 景玉宏 韩俭 安蓓 雒艳萍

[摘 要]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要求,为适应现代医学特点,阐明了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以器官系统为框架梳理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课程内容,同时结合CBL教学,围绕培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探讨建立全新的课程模式。通过学科的整合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弥合了基础与临床医学分离的缺点,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推动了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和卓越医师培养,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最后指出了课程整合中存在的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权威整合教材等问题。

[关键词] 课程整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甘教高〔2020〕8号)

[作者简介] 郭 璐(1980—),女,河北故城人,理学博士,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细菌耐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9-0109-04     [收稿日期] 2020-12-24

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2019年,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在五年制基础医学本科专业试点推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Organ Systems Based Curriculum,OSBC)整合[1],重新整理與组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并与案例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L)相结合[2],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应用紧密结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多年来,医学教育一直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即医学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培养医学生[3]。这种课程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比较好,便于教师围绕知识点开展教学。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学科分支增加,课程增多,教学载体信息化,知识来源多元化,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较多弊端,如基础学科教学内容重复、基础与临床应用脱节、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等,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要求,为适应现代医学特点,从关注疾病向关注健康转变,院校教育内容和模式也必须做出调整。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开始尝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提出在医学院校全面推进“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综合型课程模式[4]。近年来,我国也在多个高校开展新的课程整合探索[5-8]。该模式将传统学科按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以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形成一种新的结构,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进行整合,以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为主线,围绕疾病感染后的病原学致病机理和免疫学特性,学习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与临床相关疾病发展规律和诊疗间的联系及预防措施。将医学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整合设计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课程整合设计

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临床疾病为中心,综合并重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将“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两门课程整合命名为感染与免疫,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两门课程进行整理与融合,删减两门课程教学中的重复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化掌握。整合后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即病原学概论、基础免疫学和病原与宿主防御。其中病原学概论部分包括传统医学微生物学的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以及人体寄生虫学总论、原虫、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学的总论内容。基础免疫学部分包括抗原、抗体、补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及调节、超敏反应等内容。病原与宿主防御部分包括病原体的各论及融合的相关免疫学知识。为了强化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实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课程在第三部分病原入侵与宿主防御章节中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病原生物感染的组织和器官及病原生物的传播途径为主线进行讲述。整合后课程内容见表1。

授课过程中在每个系统模块中均引入典型临床案例[9] (P55-56),学生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及阅读相关参考书及文献,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能力培养。

(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教学实施

本校在2019级基础医学本科生中采用感染与免疫学整合授课。为了有序顺利地开展整合课程,发挥整合课程优势,首先,学校成立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整合教学团队,团队中共有5名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历的优化提升了教学水平,更有利于顺利开展课程整合和改革。团队教师根据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教学大纲。授课前团队教师集体备课,经过充分研讨,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并且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集体交流探讨教学设计,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删减重复内容,使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安排形成有机的整体。授课中,授课教师相互听课,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其次,授课方式转变为在线下理论教学基础上,融入启发式、设问式CBL和自学等多种方法,加入少量的学科科研前沿,利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补充教学资料,在线互动答疑,开展讨论。这些教学方法和形式上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

课程整合后删减了原有两门课程中重复的内容,例如:病原生物学中,对病原体按照“三性两法”即“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讲解过程中免疫性和防治方法的很多内容在免疫学中已经讲述,造成了部分重复的教学活动,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不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在授课中将传统的病原生物学中重点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与免疫学中重点免疫发生机理及相关的诊断等,通过临床病案为切入点将专业知识相结合,以学生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主动学习医学知识。CBL与课程整合的结合,从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纵向即通过CBL,小范围应用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学科之中,通过学生小组自主式的讨论来获取医学知识,不涉及与其他学科及课程的交叉渗透。横向即通过“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课程整合,将医学学科知识相互整合归纳,由专门的教学团队对课程设置围绕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新式的课程模式与传统并行,实现不同模式间的优势互补。通过对学科的整合,将两门课程原有课时116学时(病原72学时,免疫44学时),缩减为现有总课时88学时。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导向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符合新时期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施CBL,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将4—5名学生分成1个学习小组,组间讨论,教师采用“案例”→“分析问题”→“整合概念”的方式[ 10 ],层层递进,使重点知识便于记忆和理解。

病案侧重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例如:经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病原生物与宿主防御这章节的教学中,教师提前一周告知学生病案:“患儿,男,8个月,突发高热,咳嗽,喘息,最高体温达39.5℃。临床诊断支气管炎。入院查白细胞15.3×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达91%。抽吸痰直接涂片在白细胞周围可见成对的革兰阳性球菌,球菌周围有空晕。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血平板可见“脐窝样”生长的α溶血的菌落。”[9] (P55-56)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对该病例进行分析,课上通过小组代表讲解引起该疾病的病原体,课堂中通过病例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以CBL学习为切入口,全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借助真实案例,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积极、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和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探讨问题的答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思维能力[ 11 ]。

在教学中通过CBL与课程整合的实施,体会如下:(1)课程整合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融合和渗透,有利于学生对疾病整体观的形成。(2)课程整合后课堂教学课时减少,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时间,通过CBL促使学生对资料进行搜集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在授课中围绕典型病案进行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基础知识联系临床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通过课程思政融入让学生意识到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认识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强化了医疗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4)通过组间讨论,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加深了学习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三)课程考核

整合后课程考核由原有的单一试卷式考评,变为试卷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考评的评分依据包括:(1)案例教学中考评案例分析能力评判。其中能力评判的标准主要由病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组成。(2)学习态度评判主要由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与互动等组成。(3)平时考评成绩80%由教师完成,20%由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来完成。在试卷考试中以往考题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整合后试卷考题由60%基础知识和40%临床病例的分析题组成。考评形式改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的学习积累和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考前突击。

三、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年教学中,教师已习惯了传统课程体系,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及教学经验。整合课程的开展,需要参与教改的教师改变思想,进行系统的培训,掌握交叉学科的知识,不断拓展完善医学知识结构,强化临床知识,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建议,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缺乏权威整合教材

目前国内还缺乏权威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系统教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需要对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基础到临床内容上有深度和广度的“融合”,而不只是内容上把基礎和临床学科简单地“拼合”[ 12 ]。本校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参考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教材,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教材,对感染与免疫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和调整。尽管参与教改的每位教师都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汲取国内外先进院校教改经验,但因缺乏相关系统教材和参考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改的进展。

四、结语

在病原与免疫教学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课程整合,同时结合CBL教学法,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基础和临床的结合,提高了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需在教学运行中不断完善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教材建设、线上教学等,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桂荣,刘丹,许浪,等.医学教育整合课程改革现状及建立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8):148-149.

[2]王沁萍,阮爱萍,马艳霞,等.CBL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基础医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2):946-948.

[3]贾明明,范业宏,刘莹,等.基于整合式教学的《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浅析[J].新一代:理论版, 2019(17):42.

[4]Kligler B., Maizes V., Schachter S., et al. Core Competencies in Integrative Medicine for Medical School Curricula: A Proposal[J]. Acad Med,2004,79(6):521-531.

[5]江瑾玥,郭述良,唐小葵,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呼吸系统课程改革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8,17(2):130-134.

[6]王伟,罗晓丽,刘学云,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临床课程教学改革:循环系统整合课程[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志,2014,13(4):356-359.

[7]黄玉芳,詹臻,邰浩清,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0.

[8]张进,李庆林,杨立斌,等.医学院校课程整合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10):1131-1134.

[9]祝秉東.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案例与学习指导[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7.

[10]郭璐,牛红霞,韩俭,等.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12):1244-1246.

[11]刘云龙,赵恩亮,宁可鹏,等.基于课程整合后的临床病例讨论研究实践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3):108-109.

[12]秦茵茵,张德华,张筱娴,等.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2):101-103.

Exploration of Course Integration and CBL in Medical Teaching: Taking the Courses of 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nology as Examples

GUO Lu, JING Yu-hong, HAN Jian, AN Bei, LUO Yan-pi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post competence, an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edicine, the necessity of course integration is discussed. The course contents of 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nology are review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organ system. Meanwhile, combined with CBL teaching, a new course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guided by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course integration, the repeti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can be reduced, the problem of the separation of basic and clinical medicine can be solved, the student-centered and task-oriented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concepts can be implemented,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talents and excellent physicians in basic medicine can be promoted,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can be improved.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ourse integr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teachers insufficient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lack of authoritative textbooks after course integration.

Key words: course integration; organ system-centered; Pathogenic Biology; Immunology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