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4期·OBE模式下“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3/8/22 13:48:38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4期

高晓霞,陈晓颖,宋粉云

(广东药科大学 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由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率先提出,1992年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发布认证标准。OBE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该理念重在成果,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程度,以预期的学习产出(学习者在完成学业时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专业素养和人格等)为中心组织实施和评价教学各环节,而不是单一地强调施教者“如何教”和“教什么”,保障学生通过学习达到预期目标,遵循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构成以“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为主线的教育质量持续改进闭环。

“哪里有药物,哪里就有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药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药物分析是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学等方法研究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眼睛学科”,具有理论与技术先进性和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应用广泛的特点。“药物分析”课程上承“分析化学”,下启“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是实现“精药”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OBE模式,探索和实践“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基于专业/知识逻辑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发展为逻辑本位,按教学目标逆向设计教学全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成为发现、理解、评价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的能力,以期提高“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现状

(一)需求与支撑脱节

在“药物分析”课程定位与我校药学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联系方面,目前的课程定位与大健康背景下新医科发展战略所需的药学人才存在一定的脱节,教学内容先于课程培养目标而存在,同时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高。

(二)能力与素质欠契合

“药物分析”课程知识点繁多、内容枯燥,增设课程论文等作业的做法,未形成职业能力和学术能力高度耦合、相互渗透的有效模式,学生的药学专业素质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与能力提升缺乏深度契合。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细化课程目标,服务学习产出

综合“药物分析”课程特点、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细化“药物分析”课程目标,完善课程目标服务于学习产出的内在联系,并兼顾与其他专业课的协调性。基于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思路,参考刘爱平等关于课程目标层次的设计,将教学设计分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四个课程目标层次。

基本理论层包括明确药物分析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树立科学的药品质量观;基本技能层包括获得检验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和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层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层包括融入国际视野,不断提高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将来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逆向设计教学内容,实现预期学习产出

基本理论层包括识记药品质量分析的法典和规范,明确药物分析基本程序,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药物分析的学习方法、药品标准与药典、药品检验与监督、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药物的鉴别、药物的检查、药物的含量测定等。基本技能层包括依据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分析方法的相关性,能够对代表性药物的共性分析规律进行总结,剖析典型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体现课程理论先进性和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羧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含羰基类药物的分析、含氮及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等22种代表性药物,其中12个代表性药物将用12学时进行线上学习,在教师知识框架体系引领、方法论教学的基础上,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完成学习内容。综合应用能力层包括行业相关知识的讲解,总结药用辅料分析常用方法,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内容,中药、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体现课程应用广泛的特点,强调与其他课程的协调性。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代表性辅料与药物相容性分析、药物制剂分析、中药分析概论、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分析、制药过程分析等。创新实践能力层包括掌握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制定或修订标准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药品质量控制中分析方法的进展,增强实效性内容,体现分析技术先进性的特点,同时强调与其他课程的协调性。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药品分析方法验证、药品质量标准制定与药物稳定性研究、药物效应分子分析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灵活联用,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基本理论层面,以教师为主导,采用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主要用于法典和规范、分析基本程序、含量测定方法及计算等内容的讲授。在基本技能层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对主要代表性药物的共性分析规律、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后,通过制作MOOC、网络发布等途径,要求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其他类型药物特点,学习后完成并提交教师发布到课程网站的测试题,以便考查学生观看视频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鼓励学生课堂上进行汇报,并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生生互评。比如在代表性药物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结构—性质—分析方法”的主线,建立药物分子结构与分析方法的联系,先掌握一类药物的母核,研究其共性,再根据其取代基的特点研究其个性,使学生面对层出不穷、结构与性质各异的药物,具有初步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思维和能力。在综合应用能力层面,以学生和教师为双中心,采用案例教学法,在保持现有“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将典型案例融于教学中,力求反映药品质量标准研究的最新进展;教师发布案例的问题列表,详细讲解案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学生课后分析案例,搜集整理文献,形成观点,课堂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与学生互动,总结和归纳,问题求解。在创新实践能力层面,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式和自主学习式教学,针对时效性学习内容,将学生分组,教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课下、线上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讨论。

(四)多元化形成性考评方式,评价学习产出

考核是评价学生能力的手段,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合理安排成绩构成,才能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构建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制订课程考核评价量规表,注重过程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过程表现、报告撰写、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等,对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价。课程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根据课程作业(思维导图、计算题的设计、设计题的设计)和课程论文给出平时成绩;根据MOOC学堂在线、学习通课程平台对学生出勤、线上学习任务点完成度、章节测验成绩、课堂互动、课后作业成绩等在线统计情况给出在线学习成绩;期末进行理论和实验部分的闭卷笔试。

为考核职业素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检验能力目标达成度,阶段性总结评价占总成绩的20%,具体内容为总结专业术语英文缩写、绘制每一章的思维导图、自行设计31道计算题(依据药物分析计算的特点规定了31道题)、自行设计22道设计题(依据代表性药物的种类规定了22道题)。为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检验能力、素质目标达成度,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25%,具体内容为学习97个MOOC视频,完成MOOC视频单元考核、MOOC作业单元考核与MOOC考试单元考核,针对药典某一药物质量标准撰写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任选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拟订题目撰写综述性论文(每组3~4人)。为与行业考试靠拢,考查课程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终结性评价为期末理论课程的闭卷考试和实验课程的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55%。

(五)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持续改进

建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成果导向评价,检查和反思教学情况,实时找出差距和问题,持续改进。课程目标达成度=0.2×(阶段性总结评价实际分值/目标分值)+0.25×(形成性评价实际分值/目标分值)+0.55×(终结性评价实际分值/目标分值)。围绕成果导向,在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实践,通过高质量完成各阶段与各目标层次教学内容保障学习成果的实现。

我校药学18(1、2)班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成绩及其对应的考评方式占比见表1。对教学改革实践前的药学16(1、2)班(A)、改革实践后(B)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实践前课程目标4即创新实践能力层达成度较低,仅为0.51,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综合应用,如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个维度对已知结构药物设计分析方法的能力欠缺。教学改革实践后该项目的达成度提高了28.1%,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教学改革实践后课程目标2即基本技能层达成度为0.66,虽较教学改革实践前有所提升,但该结果显示,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仍有待加强,翻转课堂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表1 药物分析课程成绩及考评方式占比

结语

“药物分析”是为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的一门课程,作为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药物分析主要涉及新药开发中的质量研究、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品贮藏过程的质量考察、药品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评估和药品监督管理。随着整个药学科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相关学科对药物分析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药物分析学科也要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必要的配合和服务。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胜任药品检验工作,具备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质量控制等工作所需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本文基于成果为导向的OBE模式,探索和实践“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对“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各关键环节加以探讨和改革,按照教学目标完成度系统化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四个目标,依据四个教学目标整合了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教学,构建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形成性考评方式,完成易观察、可测量的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分析课程各教学目标层次的达成度,寻找短板,分析原因,构建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机制,将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真正提升。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