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7期·以海外升学方向为指导的中学生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3/6/25 13:37:16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7期

李 妍,李晓芸

(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北京 100176)

引言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这股“双创”的浪潮便席卷到各行各业当中,作为持续改革的动力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持续引起社会关注。百年前美国教育鼻祖约翰·杜威给“创新教育”一个颇为恰当的注脚:“如果我们还在用昨天的方式教导今天的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明天。”那么,当今世界有哪些与教育相关的要素发生了改变,又带来了何种系统性改变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教育改革中的大趋势,是从机器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时代更迭到如今由海量大数据组成的信息时代,人在其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教育以学生作为主体,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和需求,促进其主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笔者的思考,具体变革可分为以下三类:首先,在硬件环境方面,学校环境从传统的教室走廊的空间布局转变为更加开放、功能多元的空间,传统教室逐渐消失,鼓励学生在公共空间里建立学习社区;校园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进行智能升级,从环境、教学、管理、学习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数字化,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在软件组织方面,学校的教育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其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与更加小规模的课堂,以当下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社会和学校都意识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的考试训练更加重要,因而教育的软性要素也在发生变革。从学习方式上,强调面向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跨学科融合式学习;从目标设置上,强调知识以外的素养与技能;从评价方式上,强调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取代“一考定终身”式的终结性评价。最后,在师生关系方面,由于信息来源的易得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来源,而是转为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和情绪价值的提供者,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学生从以往教师的追随者、知识的被动接受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未知世界的主动探索者。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也被强化,家庭将与学校一道共同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工作。本文旨在介绍施行创新教育的学校升学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创新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精细化

综合以上分析,硬件的“智能化”、组织的“小微化”、教学的“能力化”或“素质化”、学生的“主体化”,共同导向了教育“精细化”的趋势。事实上,在很多具备以上特色的创新型学校中,如北京十一学校、北大附中等公立学校,以及海南iSchool微城未来学校、探月学院等国际化民办双语学校,在学生自主性较强的高中阶段,学校选择取消固定班级,全面施行小班化和选课走班制,提供更多资源以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天赋、爱好和发展需要。这导致了传统学校中班主任的管理职能被弱化,甚至消失。班主任所承载的经典职责如班级管理员、学习督导员、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线观察者和“吹哨人”、家校沟通员、道德教育者等工作,也被其他“导师”所取代。例如,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采用“导师制”代替班主任的职能,探索多元学生发展的路径。导师和科任教师在行政和教育方面协作管理,同时,导师与学校德育处、教导处等管理部门配合,承担德育工作。在学生生涯规划工作上,随着新高考政策的推广,学生要在高一进行三门科目选考,学生的选科有时由班主任负责;有的学校会培训教师心理学和生涯规划知识,由生涯规划经验丰富的升学指导教师主要承担学业监督、部分家校沟通,以及学生生涯规划的工作,帮助学生进行选课和未来大学专业的初次筛选。此外,一些学校通过学生组织,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例如在深圳外国语学校、北大附中等学校开展的“书院制”“学院制”,目的是促成学生自主发展。接下来笔者将围绕升学指导的工作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以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提雅学园项目的海外升学方向为例,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效果和反思。

二、学生管理精细化:升学指导的工作内容

在创新学校,学生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分数的增长,还体现在自主选择大学专业和发掘个人潜力,为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准备。根据学生毕业出口的不同,升学指导可以分为国内与海外两个方向。接下来着重介绍海外升学方向升学指导的工作经验。

国际升学方向的升学指导在高中三年为学生提供包括生涯规划、学业管理、活动建议、选校选专业和国外大学申请材料准备的全方位服务。由于海外院校实行“整体录取”评估方式,除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评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影响力是否与本专业和本校匹配。国际方向升学指导教师需要在高中阶段持续和学生保持沟通,进行成绩管理,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推荐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进行学校和专业的资料搜集,在高三申请时候确定选专业和选校清单。申请时,学生除了提交成绩单,还需提交命题写作文书、推荐信等辅助材料。升学指导教师会在申请时,帮助学生收集材料,修改文书,督促教师提交推荐信。

三、海外升学方向升学指导的工作特色

创新学校的海外方向升学工作,在工作原则、升学课程体系、升学指导角色定位与工作评估模式上都有独到之处,下面根据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提雅学园项目的经验,逐一进行阐释。

(一)工作原则:尊重学生心中选择

创新学校的升学指导的原则与传统学校的评价原则有明显的不同。与传统的以分数定终身、唯分数论不同,学生的升学目标是多元且个人化的。学校和学生都认为,申请结果首先必须是学生理想中的,全面了解、深入探索、所想所爱的。这样的申请结果注重学生内心的选择大于大学排名。升学指导教师通过专业心理测评、学生会谈与家长三方会谈,共同订立升学目标,包括升学的专业方向和大学选择。随着年级增长,订立升学目标的任务会逐渐过渡到学生手上。

(二)升学课程体系:多元化课程与资源

从升学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升学课程分为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校内课程包括生涯规划课程和升学规划课程。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带领学生发掘自身潜能与优势,通过MBTI测试、霍兰德职业量表、盖洛普优势测评等较成熟量表,帮助学生从客观视角审视自身优势。同时,通过参考国内外职业网站,例如职信网、美国劳工部职业信息网站,对自身优势匹配的专业与其从业要求进行详细了解。升学课程在内容上参考并引进国外优质资源,例如美国大学升学平台Naviance系统开发的课程体系,并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进行优化,注重在课程活动中学生的互动和素养培养。此外,创新学校的升学系统积极引入外部资源,通过举办由大学招生官、优秀毕业生、社会精英参加的分享活动,带给学生关于大学学习和职业发展的一手经验。从升学课程时间线来看,升学课程根据学生所处的升学阶段,为学生定制不同侧重的课程。除了高一开展通用课程,高二下学期会侧重申请的具体步骤,进行文书写作和面试培训。同时,在集体课程之余,学校定期开展一对一咨询服务,定期与学生和家长复盘升学进度。高三上学期着力帮助学生完成申请,高三下学期帮助学生完成选校和签证。同时,学校提供行前生活技能和文化准备等各类特色课程,如留学安全、厨艺课、修理课、心理健康、校园交际等。

(三)升学指导角色定位:督促者与引领者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升学目标,创新学校升学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评估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升学指导教师的工作目标是为了引领学生认清现状、努力提升、升入合适的高校,达到这一目标注定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为了达成目标,升学指导教师的定位是耐心的督促者和道路的引领者。升学指导教师通过定期复盘,帮助学生逐渐了解明晰自身的升学目标,同时督促学生不断反思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督促学生方面,创新学校升学指导有制度上的创新。升学指导教师为学生生成个性化报告,并根据报告预警情况进行家校沟通。每学年升学部门会生成年度报告制定学年目标,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目标复盘。为确保升学的安排顺利进行,年度升学报告设置有独特的预警机制,根据学生的升学必备项目,包括GPA成绩、素养成绩单、标化语言成绩、标化学科考试和课外活动进行三级预警,如图1所示。

图1 升学预警机制

图示的方式可以清晰地将目标的完成情况传递给学生。每一个项目的准备程度都按三级维度进行分类,每个类别的准备程度用A~F进行专项打分。例如,GPA成绩的预警程度如表1所示。

表1 GPA成绩分数等级与预警评价

每个必备项目都会以不同颜色进行分类,给家长和学生明确传达目前的准备情况。其中,绿色表示该项目准备稳定进行中,请学生保持。黄色表示该项目准备进度尚未达到目标,需要给予重视并适当调整。红色表示该项目准备进度距离目标尚远,需要给予最大重视并立刻调整。预警连续为红色的学生将会接受家校约谈。

(四)工作评估模式:师生共同复盘

创新学校的升学指导以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为起点,通过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真挚的热爱与追求,将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探索生涯发展的道路,反推升学专业的选择,并落脚在升学准备的一系列任务上来。升学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引领者,是激发者,也是监督者和慰藉者。这种以终为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对于升学指导教师的工作评估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学生升学结果,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指导过程。长达三年的升学指导课程是促成优异升学结果的必经之路,这是工作评估时的一项指标。课程是否提供了足够且正确的升学信息和信息获取渠道,课程形式和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技能是否得到提高,是否通过权威测评和耐心解读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找到热爱,是否与家长及时、有效地沟通升学与专业预期等等,如何在工作中落实“精细化”,也是考量已完成工作和改进下一学年工作时着重考虑的内容。

结语

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每个学生均有其独特之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源的积累,升学指导工作也从以往“一刀切”只看成绩的粗放式模式转向一对一的精细化指引,升学教师在规划和引导时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具体情况。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每个案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升学的每个阶段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支持。而在升学课程体系建构方面,升学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深度、技能培养的标准有客观要求。目前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更偏向于为学生提供信息和工具,培养学生自主搜索信息、认知自我、制定合理目标的能力,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价值观。教学手段则是一系列分主题的课程、一对一咨询服务、各类讲座、大学探校、职业体验等活动。在这方面需要提升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活动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力求将本校课程体系打造成在选课走班制学校中标准化的可借鉴的样本之一。同时,在精细化工作中进行反思,各部门要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各部门间积极配合,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升学工作中,标化成绩这类指标,均要与学术督导配合进行长期与及时的监控;与心理健康负责人一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情绪问题等。虽然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发展工作被专业化和精细化,教师的角色变得多元,而促进学生全人发展这一目标是永远不变的。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