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林翊 姚诗雨
[摘 要] 在国家倡导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人才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本质。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不断变化,企业发展战略也随之变化,对创新型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的创新型管理转为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管理。各高校应根据国内外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对现有的管理类课程体系进行更新和变革,以全球化为视角,以创新为基础,不断完善国际化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方法等方面将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到位。
[关键词] 国际化;创新;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 2018年度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FJJKCGZ18-847)
[作者简介] 林 翊(1973—),男,福建福州人,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及人才培养研究;姚诗雨(1997—),女,浙江嘉兴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5-0044-04 [收稿日期] 2021-04-22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各国在投资、贸易、人文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企业要应对其带来的挑战,把握好世界格局变化带来的机遇,迫切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管理人才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现今,各高校培养的管理类人才很难适应国际大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开设的管理类课程没有聚焦国际化视野,培养的管理类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很难脱颖而出,这往往使得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处于弱势地位。
2010年5月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着力培养能够在未来世界科技舞台上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后备力量。这就需要各高校对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升级,以国际化视野为依托,以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为目标[1]。各高校应对其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方法等角度入手,对各高校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管理类人才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2]。
二、高校国际化创新型管理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各高校一直注重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例如,通过扩大管理类学生的基数,同时通过细分课程来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但高校国际化创新型管理类人才培养仍存在如下问题。
1.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各高校为了让学生丰富管理知识,增设了不少课时来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然而,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更加依赖课本,缺乏自主能动思考,违背了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2.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各高校教师往往采用屏幕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讲解来教授管理,这种方法导致学生对上课的兴趣锐减甚至走神,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体现出教学方法多样的重要性。
3.国际化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現今各高校管理类教师大都具备丰富的管理类知识,但语言能力薄弱,还有一部分高校引进青年教师来教授管理类课程,这些青年教师在上课经验、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各方面能力突出的教师。各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管理类知识,还要能熟练地理解并运用外语,在课堂上实行双语教学。
4.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虽然各高校已经或者正在建设实训基地,但对实训基地的关注度不够,存在实训基地后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实训基地无法正常运用、实训基地管理不到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问题得不到解决等问题。
5.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现有高校的课程体系主要集中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对学生的成绩与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缺少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联合评价。学校作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管理类人才培育的统领者,没有对学校进行评价会导致培养目标在大方向上出现偏差,导致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出现结构性错误,使培养的管理类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只有将三者的评价机制有机结合,才能将管理类人才培养计划落实。
三、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1.教学内容强调全球化视野和创新能力引导。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管理人才,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管理学基本课程,还应培养学生以全球化视野看待问题的能力。全球化视野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理资本;二是知识资本;三是社会资本。[3]
针对心理资本的培养,各高校应该开展跨文化交际的主修课或者辅修课,让管理类学生在学习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秀文化。各高校学生要想成为国际化管理类人才,不仅需要尊重和包容多元优秀文化,还应具备勇于冒险和挑战的精神。
针对知识资本的培育,应丰富管理类学生的课程。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课程,还应增设心理类课程以及思维锻炼类课程等。例如,各高校可开设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类、财务管理类、企业营销管理类、提高思维活动能力等课程[4]。只有从全方面开设课程,满足管理类课程的设置要求,学生才能不断增加知识的积累,有助于高校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针对社会资本的积累,需要各高校、教师、学生之间的配合,各高校应为管理类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可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引进实践平台或者引用其他高校优秀的实践平台。学生应提高自主能动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寻找自身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不断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积累社会资本。
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需要大力鼓励学生创新,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不断完善教学结构设置。在原有创新基地的基础上,引进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者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同时,校内教师应将自己指导学生的情况和特点与校外教师进行沟通,校外指导教师据此提供针对性意见,让同学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除了鼓励学生创新外,各高校也应该大力鼓励教师创新,使其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课程,用教师的创新精神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高校可以和优秀的中外合资企业或者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学习这些企业是如何进行管理的,让学生学会用国际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各高校还应开设培养国际化视野的课程[5],如在教师授课之前,让高校教师系统学习国外教学体系及内容,以便学生了解国际化管理前沿资讯,将企业管理与国际惯例结合,积累知识资本。
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语言是基础。各高校应根据管理类人才对语言的需求,开设第二门外语,除了针对英语的语言培训,还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第二门外语作为自己的辅修课程。针对大多数学生只了解外语而不会应用外语的问题,各高校应该引进优秀的国外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运用外语熟练地表达。在国内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中外双语教学,通过国外进修等方式提升教师语言水平。同时,小语种教学的内容应依托时事政治,以了解国际形势、适合管理课程为目标。
2.教学方法要多元化,能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需要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应把教学的核心转向学生,把学生的需求作为中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教师抛出一个关于管理类知识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通过辩论的方式,对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反驳。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看问题的另一种角度,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内容的多样性,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培养国际化管理类人才需完善传统的案例导入的教学模式,应以国际案例为嵌入式教育。各高校教师可通过上网搜索、实地考察等形式搜集关于管理类的国际案例作为嵌入式的教育方式。将国际案例完整地向学生介绍,并通过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学习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培养学生看待问题国际化的视角。通过国际案例嵌入的方法改进以往拘泥于国内案例的局限性,且国际案例法以国际化视角为切入点,符合培养国际化视野的目标。
针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可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慕课的方式进行学习。可将国内甚至国外的优秀课程引进并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课程进行学习。国内各高校可通过合作的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将各个学校的优秀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开发管理类课程,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通过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将国际化的视野融入课程,从而使各高校的管理类人才随着学校教学体系的不断改进而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高校可采用中外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是国内各高校与国外各高校之间的合作;二是国内各高校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要注重国内学校之间合作经验的交流。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时,应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吸取国外高校优秀的教育经验。在国内各高校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时,可派遣本校教师在国外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将成果与学生分享。同时,高校也可安排学生在国外企业进行实习,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结合。各国内高校应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将自身的经验互相分享,提高优秀资源的利用效率。
3.实践环节注重校企合作和教学设计改革。实践环节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6]。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为管理类学生进入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建设校内实习基地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各高校应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各高校还可吸引校外企业的资金,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为各企业输送优秀的管理类人才,让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各高校应根据校外企业管理类人才需求的特点来建设实训基地,配合一些实训软件,将线上实训和线下实训融合。实训基地以开放实验室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校安排的实践课程之外利用课外业余时间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各高校应时时关注学生对实训基地的反馈,对实训基地进行长远规划,不断完善其建设。
改革教学设计,将实践融入各个学期。原有的课程教学设计从课程内容出发,这会导致人才培养落后于人才需求,学校的课程教学达不到培养目标。针对此问题,学校可将实践分为分层实践、分课程实践。分层实践是指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轮崗至不同的管理职位。将大一学生轮岗至基层管理岗位,从基层开始体验管理内容,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可以以助理身份轮岗至中层管理职位,亲身体会管理部门日常的工作;大四应接触整个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对管理部门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为日后管理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分课程实践是指依据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将“产学”融合,如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将课本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实践的案例介绍给同学,也应该让学生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学习,将自身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体会实践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不同之处。
4.考核方法重视学生能力和形式多样性。针对管理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做到主体多样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样化是指不仅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应对教师、学校进行考核。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要摒弃以往单纯以平时课堂成绩、期末成绩来考核的方式,综合学生在校实践基地实习、校外实习、平时通过管理类案例研讨过程的多方面表现来决定学生最终学习成绩。除此之外,创新型国际化管理类人才还需要强大的心理资本,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将学生的心理素质纳入考核范围[7]。
针对高校教师的考核方法,应将教学能力、语言能力、实践经历等方面纳入考核体系。除了通过接受授课的学生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之外,还可让其他专业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于语言能力的考核,除了对证书的要求之外,还应加大考核教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不断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四、结语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管理类人才是各高校努力的目标,将教育开放落实到位,让学生通晓国内外的商务规则,包容与尊重各种优秀文化,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是各高校关注的重点。各高校通过改进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实践环节、教学评价等方面,来培养符合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企业管理人才。
培養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管理类人才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企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注重各方之间的协调。学校要紧跟国家的大政方针,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中国企业培育优秀管理人才,让中国企业不断缩小与国外优秀企业之间的差距,能够在未来的世界科技舞台上参与国际竞争[1]。
参考文献
[1]罗建波,龚琪峰.国际化素质为目标的中外教师合作策略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6):58-61.
[2]张也.高校国际新闻人才素质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全国会计领军(备)人才培养工程2013年赴英国培训团组.关于中资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4(1):14-19.
[4]黄郁.M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5]杜灵娟,刘雅莉.美国佐治亚大学园艺专业本科教育的特色[J].中国农业教育,2016(3):72-79.
[6]史卫亚.地方院校“卓越计划”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5):19-23.
[7]陈偲偲.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17(10):58-59.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LIN Yi, YAO Shi-yu
(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talent innovation is the essence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changed accordingly,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innovative management talents have also changed from a single innovative management to an innovative management wi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management talent demand at home and abroa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pdate and reform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taking globalization as the perspective and innovation as the basi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alents, and guarant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al link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innovation; teaching methods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动态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2021/11/8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国际交流 20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