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新工科背景下油气特色专业集群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10/27 10:48:55

成庆林 王志华 黄斌 张璐莹

[摘 要] 将专业集群作为石油与天然气特色专业“新工科”建设的载体,对相关行业企业、区域或地方及高校进行深入调研,确立专业集群的具体架构组成;基于依托学科与组成专业的地位作用及逻辑关系,整合优化课程、师资队伍、平台及竞赛等各种资源,形成专业集群的共享教学条件;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构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依照需求导向、优势引领、探索推进及动态调整原则,提出学科专业集群的运行管理及内外部保障机制,从而形成传统优势油气专业系统升级改造的新范式,大力提升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新工科;石油与天然气;专业集群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SJGY20190091);2020年度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石油石化类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的探索与实践”(E-HGZY20202012)

[作者简介] 成庆林(1972—),女,黑龙江大庆人,工学博士,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研究;王志华(1981—),男,甘肃会宁人,工学博士,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研究;黄 斌(1982—),男,黑龙江安达人,工学博士,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4-0033-04   [收稿日期] 2021-02-26

一、油气特色专业集群建设背景

“专业集群”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国家继而陆续出台推进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有关文件,明确提出将专业集群建设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在政策推动下,专业集群建设已成为我国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专业结构优化及专业布局调整的战略选择。特别在我国主动布局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的形势下,专业集群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凸显服务产业特色,面向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产业链需求,旨在做强做大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构建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链条,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力抓手[1,2]。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一是要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二是要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包括老油气田挖潜以及复杂非常规油气储量的动用。同时,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纳米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油气生产技术革命正在来临,加之国家当前“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革命及多元化能源体系的构建,对传统石油与天然气专业在新工科“大工程”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多元、能力结构复合、素质结构综合等方面提出了迫切需求[3,4]。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拥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设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院现开设石油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特色专业、黑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海洋油气工程(黑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本科专业。考虑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为主要依托,以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等学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为核心,探索构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集群的主要路径,通過协同利用理论课程、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等教学条件,优化配置集群内部教育资源,加速形成学科与专业互促发展机制和一体化建设机制,重点解决传统油气学科与专业调整相对滞后、与行业企业发展新形势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培养水平[5]。

二、油气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关键问题

(一)专业集群建设必须与产业集群相匹配

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关联性的企业、产商、原料供应商、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服务机构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互相关联、互相带动的产业聚集区域。专业集群着眼于创新要素集聚与资源共享,考虑依据某种结构或规则,将服务于特定产业链各环节或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若干关联专业集合在一起[6]。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专业集群实质上是产业集聚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应用,前者与后者在空间维度上协调呼应,顺应了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的现实需求。因此,油气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必须与油气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相匹配,密切结合当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及油气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等油气产业新特征,构建以特色优势专业为核心或是对应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集群。

(二)专业集群建设必须具备产教融合的发展条件

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基本战略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集群建设也必须形成产教融合的发展条件[7]。通过积极推行行业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协同育人,大幅度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促进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双赢互惠的发展格局。考虑依托学科优势和高层次科研教学平台,面向企业与社会人才需求,立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与政府、行业学会、国有石油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协同,建设专业集群教学平台,形成产业与教育融合共享的资源条件,使得人才教育链与产业创新链有机衔接,有效提升专业服务社会和油田能力,促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支持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形成油气特色专业产教融合特色,助力产教融合型城市和油气企业建设。

(三)专业集群建设必须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本科院校一般沿用学校牵动引领的形式,在资源有限条件下,专业集群的构成专业容易形成专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学院对应专业,专业对应教师,教师对应课程,所形成的清晰“边界”会影响到专业集群的正常运转。专业集群人才培养应以工程教育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基础,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成效需要达到的毕业要求,反向重塑课程体系,并研究合理建立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毕业要求与课程内容之间支撑矩阵的有效机制;同时,持续改进教学目标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院部教学评估、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等评价系统,保证OBE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得到真正实施。

(四)专业集群建设必须具有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专业集群不是若干专业的拼凑与堆砌,也不是无序的学术存在形态,更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建成和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坚持动态优化调整原则,密切结合产业需求与学科专业发展变化实际情况,在确立核心发展路线基础上逐渐推进[2]。按照本省某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的成熟经验,为保障油气特色专业集群人才培养对产业链和创新链人才需求的及时、准确响应,校企联合组建专业集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构建专业集群动态优化机制。按照“先入群,后调整”的原则,根据产业需求和学科专业实际适时对集群内的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增设与产业链需求相关的新专业,删减适应性较差的旧专业,不断推动专业集群的补链、延链、强链[8]。

三、油气特色专业集群建设主要路径

(一)注重产业与区域调研,明确专业集群的架构布局

紧密结合石油与天然气产业及地方区域新经济发展态势,广泛、深入地开展油气特色专业集群内部与外部调研,具体包括:地方区域或产业行业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面临挑战及发展趋势,典型应用型高校、区域性大学及同类石油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现状与特色经验,行业企业对毕业生能力需求与数量要求,用人单位对已就业毕业生的评价机制与结果,在校生、毕业生代表及第三方对专业满意度调查,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体系、优势特色及支撑条件等,在其基础上系统梳理学校已有专业的分类组合和核心专业,确定以产业链或产业链相关环节为主线,围绕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及海洋油气工程等传统优势特色主干专业,构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专业集群,明确其结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从属关系。

(二)强调产教融合引领,整合优化专业集群的共享资源

专业集群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资源聚合平台和重要载体。以产教融合为引领,根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专业集群的依托学科与支撑学科情况,以及组成各专业的地位与作用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弄清关键集群要素和集聚内容基础上,汇集、整合与优化涉及产业链各部分核心理论、设计、生产及管理等环节的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模块课程团队、实践教学团队、学科研究团队等团队资源,协同创新平台、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职业训练基地等平台资源及专门课程、实训项目、竞赛项目、创客空间等创新资源,从而有效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丰富集群学科支撑引领、专业链式集成以及产教深度融合的内涵特征。

(三)突出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构建专业集群的人才培养体系

油气特色专业集群的人才培养要真正体现应用性,必须全面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改革。一是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为基础,重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理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利用专业集群共享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资源,通过与企业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是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科交叉融合理念建设综合性课程,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推进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各类竞赛为抓手,积极引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校企合作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坚持动态调整与推进原则,探索专业集群的运行保障机制

油气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应从管理體制、运行与保障机制等方面突破边界、协同创新,及时调整和优化,进行动态管理。运行机制方面,一要建立专业集群校内管理机制,使管理体制改革与专业集群改革能够相互响应;二要建立以专业集群为基础的学校与行业企业二级院部共建共管机制,夯实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要建立专业集群所有专业“进群”与“退群”的动态发展机制,不断推动专业集群的优化调整;四要建立专业集群内学生招生、转专业、研究生推免与就业机制,推进吸引优质生源改革。保障机制方面,一是建立涉及组织架构、多级责任制、人力资源、资源配置、项目管理、经费等环节的高校内部制度与规定;二是强化校政行企协作、教育主管部门引领推进、地方高校自主建设及专业集群效益评估等过程的外在条件支持,以提高油气特色专业集群对龙江地方经济和油气行业产业发展的参与度、契合度与贡献度。

四、油气特色专业集群建设近期目标

面向新工科的油气特色专业集群建设,一是围绕人才培养共有的知识核心与资源核心,通过集聚油气相关学科专业资源及有关行业产业资源,形成专业与学科互促发展机制和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机制,实现教学资源、平台环境等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最大化发挥各项资源的效益;二是紧密结合石油与天然气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培养与油气产业发展契合度高、具备较广油气产业上下链知识、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效增强学生就业市场适应性和专业竞争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三是按照“市场导向、地方需求、产业对接、集成建设、特色发展”原则,更好地对接油气产业集群、融入油气产业链与创新链,更好地突出“服务社会”理念与职能,从而成为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基于学校学科专业的布局结构特点,以石油产业链各板块主体岗位为核心,依托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重点学科,由现有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三个传统优势特色专业构成基本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专业集群;计划用2~3年时间,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主干优势学科,优化配置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打造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计划用3~5年时间,进一步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优势学科,以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为基础,同地球科学学院的资源勘查、勘查技术等专业及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共同形成涵盖地→钻→采→输→炼全流程的油气资源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

參考文献

[1]顾永安.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16(22):35-38.

[2]李志鸿.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四个基本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2):40-43.

[3]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7.

[4]刘朝全,姜学峰,戴家权,等.疫情促变局 转型谋发展——202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概述及2021年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21,29(1):28-37.

[5]周洪波.地方本科院校专业集群建设思路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32):72-73.

[6]张杰.提高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匹配度——基于政府职能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7(7):71-73.

[7]张晞,顾永安.地方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布局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27-34.

[8]王金亮.对俄跨境新商业专业集群构建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2):19-

21.

Study and Thinking on the Oil and Gas Characteristic Major Cluster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HENG Qing-lin, WANG Zhi-hua, HUANG Bin, ZHANG Lu-ying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8,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major cluster as the carrier of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oil and gas majors, an in-depth research on relevant industries, enterprises, regions, plac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ducted, and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he major cluster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tatus, functions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sciplines and the constituent majors, various resources such as curriculum, teaching staff, platform and competition are integrated and optimized to form a major clust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demand orientation, advantage guidance, exploration promotion and dynamic adjustment,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internal-external guarantee mechanism of discipline and major cluster are put forward, so as to form a new paradigm of upgrading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ous oil and gas major system, and vigorously enhanc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oil and gas; major cluster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