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方法教学研究
[摘 要] 近年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针对高职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现有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科类专业课领域,对自然科学类课程尤其是机械类专业课程关注较少。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扎根大别山地区,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结合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培养计划,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案,包括挖掘提炼、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弘扬四个环节,同时结合“列宁号”案例,分析了“课程思政”文化元素与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的融合方案。
[关键词] 大别山红色资源;课程思政;机械制造专业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标定技术研究”(KJ2019A1185)
[作者简介] 郑文兴(1991—),男,安徽六安人,工学硕士,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精密检测和视觉测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1-0169-04 [收稿日期] 2020-11-10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1]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目标。因此,在新时代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发展理念总要求的背景下,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也需要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理念,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进一步提升理论专业的教学效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传承了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更是融入了我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过程中创造的红色文化。大别山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过程中书写过不朽的光辉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省金寨县时曾作出指示,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3]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维度多元,包含革命时期真挚感人的事迹。作为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开发并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更好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精神感染和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4]。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目前下游终端“用工荒”,传统制造业缺人的大环境下,针对机械制造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献身事业的理想信念、塑造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等,具有很好的实际效果[5]。
本文探索红色资源在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思政”中的融入策略,用红色文化中伟大的革命精神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用鲜活动人的实例促进学生实践环节的效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是高职教师对大别山革命精神最好的传播和弘扬。
二、高职机械制造專业“课程思政”实践方法
针对机械制造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关键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找到大别山红色资源与机械专业课程之间的结合点,以结合点为纽带,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融合思想政治元素,促进学生对大别山红色资源的了解和认识,让红色文化滋养和感染学生。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推动了学生与红色地区之间的交流,实现了推广弘扬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总结起来包含挖掘提炼、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弘扬四个步骤(见图1)。
(一)挖掘提炼
大别山地区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有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大别山文化”如何在高职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如何融入机械制造课程等专业课教学内容之中,同时又保有大别山地区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仍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断寻找、探索、提炼和总结。对于文化元素的凝练,可以通过书籍、视频、网络等形式的学习,也可以通过考察访谈开展。同时,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社会实践中调研总结。在挖掘提炼的过程中,找出大别山红色资源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是研究难点。元素符号需要体现大别山地区的特点,需要契合机械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内容,更需要具备思想文化内涵,配合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融合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将具有代表性的大别山红色文化元素与专业课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红色文化元素和背景介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的相互促进。文化元素的融入可以穿插在教学教具设计、授课举例、实践课程任务等多种形式中。在教学融合过程中,如何将地区文化元素和教学实际内容相融合是研究的重点。文化元素的挖掘是为了配合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全面而深刻地融入文化元素和相应的案例背景。
(三)思想政治教育
授课过程中融入大别山红色文化元素可以通过多种层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信念、艰苦朴素的作风、力争上游勇当先锋的战斗力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前两步的教学计划,切实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环节的核心。“课程思政”不能仅停留于表面,而是要通过大别山红色文化的融入,真正教育、感染、带动学生。
(四)文化弘扬
“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课程思政”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例如大别山文化元素的宣传、深入大别山地区寻访、顶岗实习助力地区扶贫等。在弘扬文化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是研究难点。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学生参与弘扬红色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积极参与意味着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可,这也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和应有的实效。
三、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举例
以大别山红色资源文化符号“列宁号”飞机为例,阐述在机械制造专业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
(一)挖掘提炼
挖掘“列宁号”文化元素中与机械制造专业的相关点。在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现、挖掘、收集相关资料,研讨分析总结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点和融入方式。网络资料收集,例如“列宁号”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驾驶员龙文光烈士的成长经历、革命时期“列宁号”的英勇事迹等。走访调研,收集资料,包括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事迹,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收集的图片资料,走访军工集团老三线工程师,收集革命军事装备资料,等等。通过资料整理,形成教学资源库,课程主讲教师可以结合资源库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利用资源库作为相关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的内容拓展。
(二)教学融合
将“列宁号”文化元素与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相融合。文化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是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刻意融入既容易出现教学内容脱节等问题,又不利于学生接受。结合“列宁号”实例,带领学生观看“列宁号”事迹相关纪录片,列举“列宁号”飞机常见部件机械结构分析,可以应用到“机械制图及CAD”“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课程中。举例分析“列宁号”飞机常用电气设备,可以应用到“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中。将“列宁号”引出的军事装备发展史、机械发展史、电气发展史,应用到“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智能制造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中。列举“列宁号”飞机零件检测案例,可以应用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零件检测与产品质量管理”等课程中。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列宁号”简化模型设计可以应用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创新设计与3D打印”“机械CAD/CAM软件应用”等课程中。“列宁号”简化模型制作可以应用到“金工实习”“制造工艺强化实训”“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典型零件制造工艺设计与数控加工”等实训课程中。
(三)思想政治教育
在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列宁号”文化元素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涉及大别山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解放不懈斗争,“列宁号”战斗的英勇事迹等爱党爱国内容;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的伟大理想,“列宁号”飞行员龙文光的思想转变,掌握专业技能报效祖国的使命责任等理想的内容;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团队精神等内容[6];龙文光烈士的成长经历,反“围剿”“列宁号”拆装过程中体现的专业能力等能力素质的内容。
(四)文化弘扬
依托“互联网+”创业大赛,加工制作“列宁号”模型并在网上义卖,校园组织模型设计、制作大赛等促进文化元素的宣传[7];开展携3D打印机前往大别山地区中小学开展新型制造設备互动体验,参观“列宁号”相关旧址,拜谒烈士陵园等形式的交流互动;深入大别山地区优秀企业实习,助力扶贫发展,涉及课程包括专业轮岗实习、专业定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四、结语
“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实现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目前针对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思政”方法探索和研究较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机械制造专业课教师可借鉴参考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新时代下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大别山精神”的传播和弘扬,需要从红色旅游的层面逐渐拓展到其他维度。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高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本文基于大别山红色资源,探索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策略,用红色资源中伟大的革命精神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用鲜活动人的实例促进学生实践环节的效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是高职教师对大别山革命精神最好的传播和弘扬。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10-3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
7529.htm.
[3]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唯改革才有出路 改革要常讲常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4-28(1).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5]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1):119-122.
[6]杨晓慧,孙思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对接模式探索——以南京市浦口区红色文化资源探寻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24(5):63-65+84.
[7]陳录生,曹惠,胡志国.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2-23.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Metho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Major
ZHENG Wen-xi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Defense Technology, Liuan, Anhui 23701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e achieved great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still focuses on the fiel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natural science courses, especially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Dabie Mountain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is rich in Red Cultural Resources. Rooted in Dabie Mountain area, the local cultural element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deeply explored and utilized. Combined with the training pla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practice, including four links: excavation and refinement, teaching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promotion. This paper also combines the “Lenin” case and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plan between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the course desig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major.
Key words: Dabie Mountain Red Resourc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major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基于翻转课堂的“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探索 2021/9/29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探析 202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