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探索
杨放琼 彭高明 周亮
[摘 要] 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政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从立德树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引入项目驱动,打造翻转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构建了线上线下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工程图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HNKCSZ-2020-0044)
[作者简介] 杨放琼(1966—),女,湖南长沙人,工学博士,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领域研究;彭高明(1965—),男,湖南益阳人,硕士,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优化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TB23-4;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8-0100-04 [收稿日期] 2021-01-30
“课程思政”是在教学中实施“教书育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做课程思政,一定要发自内心的认同与理解,同时必须具备课程思政意识、增强课程思政能力、改革课程思政方法。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意识不强,认识不足。认为专业课教学无关乎思想政治工作,自己只需讲好专业知识,至于立德树人、价值塑造的工作应当由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等人承担,“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2] 。另外,要达
到大学生认同的效果,不生搬硬套,就必须坚持内容为主,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本质[3]。常见的困惑如:“课程思政”会不会挤占太多专业课程课时?“课程思政”是要把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加到专业课程中?我不是学思想政治的,我如何做好“课程思政”?只要在课堂中讲爱国主义就是课程思政了?等。第二,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亟待提高。如何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怎样在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就要求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时,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与思想政治内涵,并将其转化为有效教学载体,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4] 。第三,缺乏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方法,不能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课堂教学还是以“满堂灌”为主要教学方式,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不能做到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对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进行科学系统设计,则课程思政就无法落到实处。
二、“工程图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一)“工程图学”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
“工程图学”课程是理工科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课程特点是量大面广、跨学期、学时较多;另一方面,讲授的對象是大一新生,知识储备少,难度较大。
随着机械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3D打印等新兴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工程图学这门古老的课程焕发了生机。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是本课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教学内容、手段和教学模式已与“新工科”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当前工程图学课程面临两个普遍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与工程应用及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另一个是教学方式手段单一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就要求对本课程体系内容进行深入的改革,摈弃陈旧教学内容,注重现代设计方法的运用,将三维创新设计、典型工程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赋能课堂。
因此,新形势下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对标“新工科”建设,结合我校人才培养要求,以“报效祖国、回馈社会”作为价值引领,在知识探究、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知识目标:掌握工程图样的绘制和阅读基本方法,掌握各种图样的画法与综合应用,掌握各种形体的3D构形、装配与视图生成方法;能力目标:具备图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思维能力和初步创新设计能力;素质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为国效力、奉献社会的人文情怀。
(二)“工程图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与教学设计
基于“工程图学”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课程团队成员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挖掘学术价值,凝炼思想政治元素,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实现同向同行,提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方法,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知识探究+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为目标的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融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框架,努力探索“工程图学”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具体实施方法与措施:一是注重结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精心组织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精心融入课程思政,根据学生信息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线下答疑和线上互动等方式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二是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互联网+”、AR技术、手机App、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信息化;三是项目驱动引入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与拓展延伸。四是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以课堂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翻转课堂。通过分组分工,问题讨论,上台表达,动手测绘、文档写作各个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营造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互帮互学的良好课堂氛围。
三、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在“工程图学”课程中立德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的长期性与艰苦性,只有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能达成目标。也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目的。
首先,从教师的“教”入手。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任课老师不但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功底和文化素质,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和人文素养。通过老师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其次,是学生的“学”。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兴趣等,需要老师正确引导,特别是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专业方向的了解或多或少存在误区,尤其需要老师及时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的生活节奏,并在专业方向、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正确适当的建议。从本质上看,学生的“学”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体现在,一是教师对待教学以及学生的态度:用心上好每堂课,课件及时更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关心学生等;二是不传递负能量,言论行为有底线等。学生的“学”体现在,一是针对班风学风问题,教师能够正确引导;二是针对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能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二)在“工程图学”课程中进行价值塑造
1.结合章节内容,挖掘思想政治内涵。绪论是本课程的第一堂课,由于面对的是大一新生,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而本课程涉及的知识与后续课程交叉衔接较多,如何讲好第一堂课非常关键。绪论部分讲解结合课程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图学智慧及悠久文化,从远古洞穴中的石刻,到农业文明时期,图样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图学智慧及悠久文化与制图的发展史密切相关。从而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程制图学科得到飞快发展。图学与先进成图技术、制造技术的结合,拓展了图学的应用空间,使这门古老的课程焕发生机。将图学发展方向与先进成图技术结合讲解,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制造的战略地位,为制造业的振兴做出贡献。
在讲解尺规作图时将成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制图工具使用、国家标准的遵守相融合,阐明规矩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认识到规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通过尺规作图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塑造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和科学素养。
在讲解组合体读图时,引入唐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从视图中看出物体的三维结构,必须要几个视图结合起来,才能理解视图中所代表的面的高低起伏的形态。将文学知识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情怀。
在螺紧固件的讲授中,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应用的工程实例,理解螺纹紧固件的工程应用,螺钉(栓)在机器中所起的作用,螺钉虽小,作用不可估量,鼓励学生发扬新时代的螺丝钉精神,即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每一件利国利民的小事。理解螺钉制造工艺与机器质量密切相关,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制造强国,必须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装配图的讲解中,从装配的历史发展讲解传统榫卯接连工艺,被誉为“藏在木头里的灵魂”、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提花机;到80年代的上海牌手表、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等曾經为“中国制造”品质的代名词,到现在的制造业成就,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古代辉煌的制造工艺技术,引导学生传承中国文化,发挥中国智慧;坚定学生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制造强国的信念。
2.结合热点话题,讲好中国故事。结合中国制造2025、大国工匠、大国崛起等热点话题,注重思想政治案例的收集与凝练。正面典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制造业成就:高铁技术、盾构技术、港珠澳大桥、航空航天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四个自信;反面教训: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从而培养学生作为工程师所应有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行为准则等。
3.结合相关内容,介绍著名人物。在讲解三视图投影规律时,由“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九字诀”介绍工程图学奠基人赵学田教授。赵教授以毕生的精力献身图学教育、普及图学知识,教学中将机械制图最基本的投影几何知识点编成歌诀、以口诀讲授。“九字诀”的出现,很快得到了教育界、科技界的重视与认可,被全国各种制图教材广泛采用,同时极大地推动着科学技术与图学知识的社会化,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传播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观。
(三)在“工程图学”课程中进行能力培养
1.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使学生学习空间得到全方位拓展,打造翻转课堂。运用“互联网+”、AR技术、手机App、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信息化。特殊时期采用线上教学,利用可视化平台、QQ群、腾讯会议等多种教学方式方式讲授交流、上传资料、随机点名等。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加强了与学生的线上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制作了微课视频、3D动画等教学资源,充实了大量的工程案例,弥补了学生工程实践知识的不足。
注重课堂内化与课后拓展训练,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画法时要求机械专业学生课后设计班徽图案,将几何图形的绘制与党徽的绘图方法,以及党徽图案的由来与演变以及所代表的含义进行讲述,将制图动手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这种内容延展性的思想政治融入,自然贴切,不着痕迹,学生易于接受[3] 。
引入项目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由学生个人或自由组合构成若干小组,通过布置课外大作业,进行任务分割,先在组内完成总体方案的设计计算,然后,根据零部件功能每人完成一个模块,汇总成CAD软件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些团队化特色化实践项目的展开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缜密分析的素质,塑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2.開发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特色化项目。通过课后拓展要求自由分组,绘制和设计班徽图案,要求班徽设计体现的思想政治要素:一是团结、向上、友谊、拼搏等价值观;二是机械、智能制造等专业内涵;三是美术、绘画等其他综合素养。班徽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荣誉感以及团结、向上、友谊、拼搏等价值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图1为学生上台分组答辩的场景。通过课堂讲述,既教育了自己,又感染了大家,同学有诗赋云:“志愿投笔向基层,不为利禄为民生。敢向前锋军令指,壮志尽在工图中!”同学们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充分得以体现。图2为2020级机械专业学生设计的班徽图案。
四、结语
工程图学课程是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清楚作为一名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与文化内涵。采取混合式教学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使得“工程图学”课程思政具有可行性,通过初步尝试已取得一定效果。课程团队一致认为:对学生的要求应从知识探究、能力培养,逐步提升到素质养成、价值引领的高度,在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制图专业知识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实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丁世林,王洁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12):169-172.
[3]丁世林.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6):55-59.
[4]李冰,陈和恩,简川霞.工程制图课程思政融合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6):220-221.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Based on Blended Teaching
YANG Fang-qiong, PENG Gao-ming, ZHOU Lia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goal of course teaching, we should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We should combine blended teaching wit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ca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value shap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we carefully designed each teaching link, adopted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ethods, introduced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s, built up flipped classroom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desig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constructed a new teaching model which combin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in all directions and in the whole process.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Graphics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9/10
-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