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0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以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为例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0期
谭文超
(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基础教育中心,江西 南昌 330096)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曾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让我们自然而然想到大国工匠灵巧而智慧的双手。他们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X光;等等。面对世界工业格局的深度调整与竞争,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成为当下发展共识,而具有精湛技艺的大国工匠,尤其是有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更受欢迎。
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人才是技工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技工学校学生由于自身定位和认知不明确等原因,存在厌学情绪,缺乏自信;同时,受“白领崇拜”等观念的影响,使得更多学生对从事与技术打交道的蓝领工作心有不甘。凡此种种都是他们成为工匠的“绊脚石”。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新兴科学,它采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是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以下就我校运用积极心理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进行介绍。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正面引导
培养工匠精神是形成校园文化的必要前提,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工匠精神的必然结果。其中教师及学生平时工作学习的积累是量变,校园文化的发展则是质变,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从规范学生言行举止、端正思想、加强素质教育等校园文化建设抓起。因此,要发展校园文化,就必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个人素质,做到胸襟开阔、积极乐观;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较高的专业素养,对社会有用的接班人,只有把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才能够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
首先,构建各种平台,搭建心理健康沟通渠道,通过沟通与互动,让学生有倾诉的渠道,为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保证学生处于健康心理状态的同时,用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卓越等积极心理特质引导他们。
其次,新生入学伊始,学校就安排开展入学教育活动,组织他们参观对口企业,与工匠师傅交谈,使他们不仅对所学专业有基本的感性认识,而且能萌生出初步的工匠意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如在宿舍、走廊、工作室、体育馆等场所张贴大国工匠等先进人物照片,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传播他们匠心筑梦的感人故事,用“大工匠”熏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孕育出工匠意识。
最后,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如“五一”“十一”等,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工匠精神与节日庆祝活动进行融合,渲染“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精神;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树工匠精神”辩论赛、演讲赛等系列活动,组织“小创意、大生活”创意大赛,利用书画、摄影及音乐等展现工匠精神内涵,让学生领悟工匠精神的“创新”内涵及精益求精、不懈追求的职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品质意识,强化“不以学历论能力,要学精神做工匠”的文化价值观。
二、积极的产教融合模式,聚焦工匠精神素质生成
按照培养方案,一般安排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理论知识,三年级进行校外实习。实习阶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企业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适应企业生产环境,不断寻找与真正工匠的差距,提高工作能力。实习阶段是学生入职前的重要时期,属于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阶段,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实训场地与生产场地对接的多元并举的产教融合模式。通过实习可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在提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养成高度的责任意识、严谨的规范意识,强化成为一名合格工匠的信念。我校的教育理念是自始至终贯穿工匠精神的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与养成教育,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受教育者成长、成才。一方面提高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培育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不断增强他们对职业的敬畏与坚守意识。为此我们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始终坚持“敬业、忠诚、勤奋、负责”的校风,专业课教师在企业挂职指导校外实训。学校明确规定,教师每年到企业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40天。按照专业特色的明确要求,把普适性的工匠精神具体化。比如汽车维修专业的口号是“多学多练,技艺始于勤学苦练;常思常悟,能力来自耐心坚持”,数控专业的口号是“耐心、专注、坚持、追求细节、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2.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平台,让“技术”更具含金量,让“专业”更有价值,提振学生信心。让企业名师“走进来”共同参与教科研重大项目,让教学更加务实。比如我校与海尔集团江西分公司、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鹰普集团、广州电装等知名高科技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聚焦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缩短了企业人才培养的周期,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实现了共赢,增强了学生进入社会的勇气。
三、积极落实帮扶带,培植大国工匠种子
教育学生向有经验的长辈和教师学习,请大国工匠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述亲身经历,言传身教。为此学校有计划地进行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多位大国工匠齐聚学校,一方面向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心得;另一方面,与我校工作室的师傅和专业教师一起手把手帮学生纠正技术动作。我校倡导通过多方力量培养学生能力,为此定期邀请学生家长、企业代表、技术能手、杰出校友等来学校和学生一同参加校园技术大比武,现场展示自己所学到的真实本领,介绍自己的经验。每年一度的校园开放日,邀请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进校园,因为他们的成功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从而使得工匠精神由抽象变具体。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比武磨炼工匠精神
认真执行“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方案,精心组织,严格落实,大造声势,营造氛围,利用各种方式强化宣传动员和跟踪报道,大力树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热潮。我校各教学院系活化载体,搭建平台,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为师生学习培训、探索实践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比武活动,以此为契机,立足岗位、苦练本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我校学生参加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并获得电气装置项目金牌,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喜获金牌2枚、铜牌2枚。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多年来我校成立的多个实训室容纳学生分时分批进入,根据学生兴趣分组进行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学习工作态度,培育种子选手参加市、省、国家级技能竞赛。通过《世界技能大赛知识普及读本》《技能成就梦想》《工匠精神读本》等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引导他们在掌握技能过程中完成学业。我校连续十多年举办“我能出彩”技能竞赛节,这一赛事覆盖所有学生和教师。通过技能比赛的激励,让学生树立追求卓越、追求上进的职业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孕育健康职业心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指的是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素养。专业素养是职业素养其中的一类,只有专业知识过硬、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有着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相关领域的工作。
大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重视程度排在前几位的是:企业忠诚度、责任心、执行力、积极适应、主动学习、创新能力、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研究调查表明,未来就业的职业核心素养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沟通交流、主动学习、积极适应、执行力、创新能力。因此,我校也将这些素养定为职业核心素养。
1.为了孕育职业心理,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实事求是。诚实是人类社会最恒久的道德价值之一,不论在哪个历史时代,诚实都是一种最受重视和最值得珍视的品德。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实事求是。不夸大成绩,不回避失误,不掩盖矛盾,做多少讲多少、做什么讲什么。切实做到说实话。(2)学会面对挫折,积极乐观向上。许多学生由于受家庭保护,少有挫折,一旦面临挫折,往往手足无措,经不住挫折的压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年龄特点,有的放矢、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接纳心理,让他们懂得困难与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勇敢地面对;其次消除依赖心理,帮助学生增强耐心和韧性,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不算是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走向成熟,只有苦难才能勃发人的生机、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活力,感受到生命的意义。(3)学会竞争与合作,孕育团队合作精神。适当或适度的竞争、合理互利的合作是现代社会的突出特征。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中的竞争必然会投射到学校中去,我们提倡合作精神与适度的竞争。一个成功的竞争者应经得起风雨,具有抗挫折的能力。只有在困境中奋起,才能成为强者,以此增强学生信心。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一旦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才能进步,工匠精神在单打独斗中是孕育不出来的。
2.将职业核心素养纳入育人体系。(1)课程育人,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科研育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育人,将专业所学融入实习实训过程;文化育人,为学生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提供广阔的平台;网络育人,加强典型宣传和对学生的正向引导。此外,从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角度进行改革。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做好高职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进而发挥第二课堂对于学生成才的促进作用。(2)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推行运用创设问题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结语
教育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而学校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知识固然重要,但做人则更为重要,学校的教育要抓住“如何做人”这一主线,使学生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用科学的知识和理论武装学生,还要以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引导他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及卓越的工作才能。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能有效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工匠也不是一天可以练成的,作为工匠摇篮的园丁,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任重而道远,也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之一。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30期:智能交通类通识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 — 2022/12/21
- 下一篇:促进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