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1年第42期·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8/11 10:15:05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2期

黄孝章 代曼宁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201910015004);2020年度北京印刷学院平台建设项目“互联网信息内容第三方审核模式研究”(Ef202004);2021年度北京印刷学院项目“质量提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21ZLTS003)

[作者简介] 黄孝章(1964—),男,湖南双峰人,博士,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大数据分析与管理、数字出版研究;代曼宁(1997—),女(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人,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20级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本运营和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065-04    [收稿日期] 2021-04-22

一、引言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探索建立“互联网+教育”管理規范,支持“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要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2020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强调,要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生态化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教育行业的教学、科研、管理乃至教育的方方面面。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尽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均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没有从战略高度看待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很少有高校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列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高校院系层级多、部门多、专业门类多,各院系、各部门、各专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建设各自的信息系统,导致学校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信息孤岛”是目前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者所在高校有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人事处、学生处、资产处、后勤基建处、国际交流合作处、规划处、审计处等三十多个机关部门,有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新闻出版学院、研究生院等二十几个学院和几十个本科专业,还有十几个科研机构,各部门和机构、各院系,甚至是各专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均建设或购置了有关的信息系统,如学校教务处就建设有综合教务系统、教师网上综合系统、学生网上选课系统、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在线教学平台、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等十多个信息系统。学校大大小小的信息系统有几百个,信息系统的开发单位几百家,这些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不统一、体系混乱、建设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信息系统之间基本上无法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

(三)数字化应用水平低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应用水平相对落后。2017年12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报告显示,在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媒体、金融和保险、娱乐休闲、零售贸易、公用事业、医疗保健、政府政务等行业的数字化应用表现出了较高水平,而教育、房地产、化工与制药等行业则相对较低。

高等院校对数字化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高校还处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信息不集成、数据不共享、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的许多决策仍然缺乏数据支撑。如笔者所在高校,学校每年支持的科研、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专项、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信息化建设、党建等各类项目几百项。这些项目涉及的归口部门多,各部门在立项时,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立项决策方法,即由归口部门外聘专家,召开专家评审会,专家根据申报教师的答辩情况和项目申报书的内容对每位申报教师打分,最后,再根据申报教师的成绩来决定是否立项。由于各部门项目信息、教师申报信息及教师历年的申报信息不共享,同时由于校外专家对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专业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等情况及每位申报教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学术积累等信息也不了解,因此经常会出现重复申报、重复建设,或是一些项目与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规划契合度不高等现象,从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加强数字化建设,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高高校决策的科学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

上述三个方面是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投入不足、技术不先进、装备落后等诸多问题。

三、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时代改革的引领者,早在20年前就开始布局数字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高瞻远瞩地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2018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时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1]。从建设“数字福建”,到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运筹帷幄,总揽全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在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技术装备,建设学校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消除“信息孤岛”强化数据资产管理,稳步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可持续和生态化发展。

(一)做好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关于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但若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一味追求投入和新技术应用,盲目建设则可能会事半功倍,前功尽弃甚至会阻碍学校的长远发展。

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就是要在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行业政策的基础上,契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设计和绘制学校数字化建设的蓝图。

数字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一把手工程”,高等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也不例外。高等学校数字化建设需要学校高层领导牵头,时刻关注,积极推进,同时需要各部门、院系、实验室等机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二)建设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基本上解决了校园基础业务的信息化问题,但“信息孤岛”、数据散乱、技术和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和数据不共享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现有的各级各类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决策需求,也缺乏对学生和教师状态全面感知的有效手段。疫情期间,大多数高校均使用了教育部推荐的在线教学课程资源平台和技术平台,如阿里云大学、百度云智学院、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数字课程云平台、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蓝墨智能云教学平台等。目前在线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但大多数高校使用的在线教学平台多种多样,没有统一要求,院系甚至是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相应的平台,课程结束后,教师尽管可以根据需要从平台免费获取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等数据,但这些数据大都存放在教师个人手中,学校并没有进行统一和集中管理也就无法从学校层面做大数据分析,无法为学生、教师和课程等建立精准画像,无法对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效果作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精准施教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难以实施。

数据被称为“未来新石油”。数据就是战略性资产,数据就是核心竞争力,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已成为共识。建设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加强学校数据资产的规划和管理,实现学校教学、科研、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学生、资产、实习实践、招生就业等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全面共享,建立精准的教师、学生和课程画像,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三)加大投入,提升高等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笔者所在高校大多数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还是5~6年以前的技术装备,传统的教育技术装备已很难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数字化、智能化、大数据和5G等新技术已开启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公平的目标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对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育模式、教育资源、教育评价和学习方式等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加快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空间、数字图书馆、VR/AR教室、虚拟实验室等优质教育教学环境建设,开展混合式教学、沉浸式在线互动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目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是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层级模式,业务流程相对繁杂,管理效率低下。由于缺乏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经费预算管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引进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教师教学科研考核体系等很多测评体系的合理性、公平性均有待提高。

基于学校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一切以数据说话,数据赋能以数据驱动业务,以数据驱动教育教学管理,以数据支持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各级各类测评系统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优化学校资源配置,精准施策,从而为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高科技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被互联网所改变。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使我国在线教育呈现爆发式增长,加快了在线教育保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也使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混合式教學、沉浸式在线互动课堂教学等在线教学形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混合式教学从外在表现形式上是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开展的教学活动,但“线上”的教学绝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助、补充或者锦上添花,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必备活动,“线下”的教学也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照搬,而是基于“线下”教学目标和“线上”学生的前期学习成果而开展的更具针对性和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

混合式教学改革就是要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来改造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2]。

沉浸式在线互动课堂是基于互联网采用云计算技术,融入数字化技术,混合现实、语音交互、语音识别、视频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同时结合互联网为一体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沉浸式在线互动课堂具有打破空间限制,打造面对面的沉浸式教学体验,内置屏幕共享教学内容(如PPT、白板等)、实时消息互动和协作等功能。通过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智能化通讯和综合多业务视频远程互动服务系统,实现高清、稳定、有趣的语音、视频、数据交互。沉浸式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升沟通学习效率,降低人力及差旅成本。将教学内容场景化,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践式、交互式的虚拟现实教学环境。

混合式教学、沉浸式在线互动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借助在线教学平台、虚拟教室、VR教室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基于在线教学平台,重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再造教学流程,建设线上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利用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创新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和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及课后的拓展学习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3]。

四、结语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走向纵深,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数字时代,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4]。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和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