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28期·论地方行业协会(学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12/16 9:57:22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8期

姚 勇,张春涛,邹国荣,刘筱玲

(西南科技大学 a.教务处;b.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受体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促进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地方行业协会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如能处理好地方行业协会、区域经济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势必让三者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推动产、学、研的共同进步。

一、地方行业(协会)平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

行业协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与市场治理的重要支撑,是联系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显现。表1为近年我国行业协会数量及其增长情况。

表1 2014—2018年我国行业协会数量万个

(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产业结构运行失衡或结构演进背离其成长规律时,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经济系统的自我校正,通过价格机制调节资源的短期流向,使市场保持大体平衡;另一种是政府通过政策手段进行调解。但实际上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仅通过市场调节或政府政策手段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行业协会就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行业协会促进产业升级主要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作用是行业协会为会员企业提供内部服务,促成会员集体合作,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对外作用是对协会和会员企业之外的机构,如政府、其他协会和企业发挥外部职能,主要体现为游说外部资源以提升协会自身影响力,从而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

(二)促进行业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

行业协会(学会)是为规范行业行为制定行业标准。由于行业协会特别是一些较大的行业协会有巨大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央立法机关和地方各级立法机关中,一般都有行业协会的代表。他们可以根据其所在行业的要求参与表决,并以此影响知识产权立法的进程和质量。同时,行业协会将那些尚未被立法者认知而却属于本行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些共性要求确立为行业自律规范,然后通过自律规范的实施和推广影响立法者,并使这些行业要求最终被相关知识产权立法所接受。行业协会也可以弥补执法资源的不足,并监督和促进执法工作。执法资源的欠缺是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只在中央和省级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局。专门机构的缺乏和管理人员的不足,使得本应受到高度重视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却在市县一级的工作体系中处于明显的弱势。相对于一般的单位和个人,行业协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更容易发现知识产权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三)服务企业发展,深化政府与企业关系

行业协会在参与市场监管方面有先天优势。与政府机构相比,他们更加了解同行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更为有效、及时地对企业经营全流程实施无缝监管。依托行业协会组织或引导的企业自我监管是市场监管的高级形式,有利于改善市场诚信环境和企业信用意识。一方面,政府通过法律、法规以及产业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的价格、产量、利润水平,实现政府对国家宏观经济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必定注重加强联合,壮大自己的力量,从而有组织、有实力与政府进行谈判,争取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行业协会,企业希望获得最佳的服务,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政府不仅有利益上的考虑,还希望借助行业协会的作用,分担部分不能直接介入的职能,统筹经济协调发展。因此,行业协会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发展将长远影响到政府与企业这两大市场主体的关系。一旦行业协会在二者间的职能分配处理不当,不能正常发挥纽带作用,对于政府与企业来说,都会产生很大的损害,其对企业的影响来得更为直接,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形成巨大的障碍。

二、地方行业协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

(一)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行业协会(学会)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为其提供服务、咨询、沟通、监督,确保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是一种民间性组织,它不属于政府管理机构系列,而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市场经济产生行业协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地方行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将会越来越频繁,而企业是分散的、个体的,需要一个组织作为高校与企业交流的纽带,成为企业与高校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高校也需要一个平台作为依托,由此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资源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优势。

(二)促进高校教学体系改革

如何培养出符合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是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业协会了解全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全行业的发展趋势有较准确的分析和判断。高校在与地方行业协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协会掌握的资源,精准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质量,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不走弯路、少走弯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三)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地方产业的转型发展与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区域社会发展的共同诉求,产教融合是推动两个系统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力量。加大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力度,强化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整合程度,增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供需对接,是产教共谋发展、实现共赢的现实保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制约产教融合的重要因素是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改革滞后,使产教之间的权利格局不均,让参与企业的热情逐步降低。制约整合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与流程改革不力,导致“跨界教学项目”的实施受限于产教之间不同管理、不同文化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价值链创新的空间。经过不断研究与探索,我们逐步改变了旧的利益生态和思维模式,倾力推进实战化、企业化运作的产教融合设计研发平台构建,把人才培养内置于产业链,内化为产业链价值形成过程,促使应用教育中的“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要求成为教学活动的常态。

三、地方行业协会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具有6个土建类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3600余名。在2006年,学院就依托省、市行业协会(学会)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资源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优势,实施“产教深度”融合、“产学研用”相结合,共同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业水平和竞争力。

(一)构建土建类本科专业新型教育教学体系,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学院借助地方行业协会,及时了解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结合行业转型升级、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和土建学院自身发展需要,多次修订完善土建学院各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了土建类本科专业新型教育教学体系(见图1)。通过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学院拥有2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和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各1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三个专业先后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

图1 基于行业发展需求的本科专业新型教育教学体系

(二)打造层级递进式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格局,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土建类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中,受工期等条件限制,实践资源存在不足。在行业协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后,学院直接与各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定期面向协会会员单位发布实践教学需求。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认领实践学生的专业及人数,学院再分组安排学生到各单位进行实践学习。由于各协会下属会员单位数量庞大,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以往针对单一企业建立实践基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根据各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实习基地使用情况的稳定性与示范性,分别按短期、中期和长期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建设。对于接纳学生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会员单位,主要集中于培训学生某项专业实践技能或进行短期实践教学。对于实践示范条件良好和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中期建设,学院安排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实习期较短的实践课程。由聘请的行业协会产业教授或实践中的工程技术人员集中进行实践教学,学院制定相关制度,对学生的出勤、现场表现、实践教学效果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考核。对于长期深入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学院定期安排学生由实习基地产业教授或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长期实习指导,并对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按学院教学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基于考核评价结果,根据实践教育基地的类别、层次分别进行建设管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每三年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可继续合作,否则降级或取消合作建设。学院基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效果、专业创新实践能力,打造了层级递进式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格局(见图2)。

图2 层级递进式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格局

(三)打通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通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学院在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实现了两方面的突破:一方面,打通了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渠道,学院聘任地方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解决了现行学生扩招与专业实践教师数量不足以及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反差等矛盾,在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契合了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与基本发展趋势,依托地方行业协会的平台优势,与学院共同建设土建类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创业基地,协助优先解决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到协会会员单位进行实习实践,经双向选择,企业优先接受学生就业,学校优先向地方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推荐毕业生;另一方面,打通了高校人才培养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渠道。学校丰富的实验平台或理论扎实的人才资源,为企业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同时,充分利用行业平台,提出“校内理论学习、校外实践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使学生提前融入企业,实现实践教学与就业一体化,为毕业生快速适应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升(见表2)。

表2 近年来学生就业情况

(四)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逐渐建立了与地方行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了梯次有序、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紧密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院与地方行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优势,培养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共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走“产学研用”相结合之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能力等个性来定位,有机会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及市场需求的设计及技术服务课题。

结语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加大与地方行业协会的合作力度,利用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会员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实现“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学生综合素质、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行业协会转型升级能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实现多方共赢。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